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古代没有普通话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位置:首页  »  帝王野史  »  古代没有普通话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日期:2023-04-01 17:52热度:加载中...

古代没有普通话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对古代交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没普通话,皇帝上朝时和满口方言的大臣怎么交流的呢?

  1845年6月15日,英国传教士施美夫在吴淞口目睹了一幕戏剧性的一幕:“我的中国男仆(宁波人)试图用他的口才与船夫、水果商等人交谈,却发现自己有一半的话听不懂,灰心丧气。”其他贸易港口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宁波,史密斯看到“地方政府的公务员一般不雇佣当地人”。公务员很少说他们管辖地区的方言,所以他们必须雇用翻译。

  施美夫就此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数千年的语言分化。他发现,在这个中国本土,官员是主要的外来人口,他们只需要懂“官话”(即首都话,清朝中后期的北京话)的当地译员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毫无疑问,在这个静态的社会中,语言障碍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甚微。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并没有满口飙方言的官员,官员不能只会家乡方言,还要懂通用的官方语言。如果真有不会说官方语言的官员,无法与其他人沟通,顶多是在自己方言区做个小吏,升职都无望,更不可能成为能晋见皇帝的大臣。

古代没有普通话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有些方言只有口语,没有文字,这种情况下,文字一统,语言也会一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时间发展融合,今天看来无法理解的方言口语,在古代差异并不会那么大

  以闽南语为例,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所以大部分外地人,是完全听不懂闽南语的,跟上了年纪不会说普通话的老阿伯阿嬷,无法交流。

  但是即使是这种老阿伯老阿嬷带大的孩子,满口本地方言,也不用担心他们与外境的交流问题,因为只要一上学,他们很快就能学会普通话。

  换个场景,这是个古代的小学童呢?虽然没有当时没有普通话,他一样可以学会“官话”。

  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闽南人吃饭叫“驾崩”,这其实是个不太标准的音译,在官方辞典里驾崩基本不收录这个含义。

古代没有普通话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这个学童上学,先生会教他学《论语》,子日:食不语,寝不言,会教他读杜甫的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么他就了解,不光驾崩是吃饭,炊,食等等都表示吃饭的意思,所以当他跟外界的人交流,说驾崩人家听不懂的时候,他自然会改口称,食、炊等等通共的表达方式。

  另外,每一种方言都与古代中原汉语同源,在发展、演变和融合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许多特点。与现在的普通话差异极大的方言,在古代差异并没有那么大。比如一个闽南人问你:底处?你可能很茫然。他问的是什么地方,这是典型的古语,现代人听不懂,古人听得懂。

  古代虽然没有普通语,但一直有“同语”、“官话”等通用语言,朝廷也有专管翻译的机构,也有懂多种语言能翻译的官员

  虽然“国语”一词是清末才提出的,但在历史上,为了方便交流,一直存在着通用语言:春秋“雅言”,汉代“同语”,唐宋时期出现“白话”,明清“官话”,辛亥革命后“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普通话”。 本质是一样的,是由官方制定的、方便不同区域人们交流沟通的标准语。

  各地说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用语言交流。汉末至唐末,黄河沿岸的中原人民陆续向南迁移,将河洛古语带到东南沿海。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中原雅音南迁。政治基础决定了文化教育基础,大部分通共语言是以都城附近的语言为标准。

古代没有普通话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为了方便交流,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翻译官,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的语言不通,这些翻译官的出现,就是为了破解游牧民族的语言。因为精通各类语言的人并不多,所以有的时候需要翻译好几次,才可以得到比较精准的结果。因此那个时候翻译官有个官名叫做“九译官”,也就是说需要翻译九次才行。

  汉代有专门翻译机构:大鸿胪,唐朝翻译机构交鸿胪寺,翻译官的官职叫作译语,元明叫会同馆,晚清出现了“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人才。但由于做翻译必须博学多才,而翻译又只是个技术类工种,地位并不高,品阶也不算高,真正有才华的人大多不乐意于做,所以能通多种语言的高级官员不多,也比较受重视。

  唐朝安山,本是个胡人,最早是个牙人,在少数民族地区给买卖双方当中间人做掮客,比较有语言天赋,会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这也是他得唐玄宗重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唐朝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帝国,特别需要这种精通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风土人情的官员。

古代没有普通话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

  和珅也是精通多种语言,是深受皇帝喜爱的。他不仅精通满、蒙、藏、汉族的语言,对翻译这些语言十分在行。哪怕是英国人来访,和珅也能接待得十分妥帖。张騫出使西域,带了匈奴人做向导和翻译,郑和下西洋,带的是舌人,也就是随行翻译。

  :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交流,过于小众使用人数不多的方言,会渐渐消亡

  一般认为,先秦时期的口语和文言文区别是不大的,古人不可能为了写书另造一套语法和词汇。但是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化碰撞,各种民族交流,在词汇、语法和发音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小众或者使用人数不多的方言,慢慢会变同化消亡。

  溥仪在我的半前生里曾写过,他虽是满人,但是满族话只会说简单的几个常用词,比如官员跪拜时说,伊立(站起来)。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闽南语中,上年纪的人听得懂,会说闽南语,年轻人很多听得懂,不太会说,而小孩子大多只会说普通话了,这是一个需要社会重视的问题。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 古人画押为什么还要按手印

古代没有红绿灯,古人怎么遵守交通规则呢?

中国古代没有女厕所,女人是如何解决内急的?

古代没有冰淇淋,古人夏天都喝什么解暑?

古代没收贪官财产不都入库有些进皇帝小金库

标签:古代  普通话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805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