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驾崩,那时候的丧礼是怎样的一个流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有一个人的生死,直接关系到全天下人,这个人就是皇帝。
皇帝的死称之为“驾崩”,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暴君,那么他一死将会是普天同庆。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明君,那么他的死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大家也都会怀念他。
但不管怎么说,皇帝驾崩,对于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大事,因此也称之为“国丧”。那么假如一个清朝皇帝驾崩,丧礼是怎样一个流程呢,到底复不复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皇帝驾崩,全国人民一同为其服丧是肯定的,丧礼也无疑是最隆重的。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一旦去世,那么太子很快就会继承皇位,主持大局。因此就不能以原先的称呼,来称呼驾崩的皇帝了。在上谥号之前,便以“大行皇帝”称呼。
其实皇帝的丧礼,整体看上去不怎么复杂,主要就是小殓、大殓、服丧、入葬等几大步骤。但如果每一步掰开来看,就极为复杂了。不仅流程繁杂,整个时间也拖得很长,因为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字,“吉”。
比如康熙皇帝,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但要经过漫长繁琐的丧礼,加上钦天监挑选吉日,最后直到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皇帝才正式入葬景陵地宫。
皇帝驾崩的当天,就要进行“小殓”。嗣皇帝、其余皇子、公主、百官等等,集体男摘冠缨截辫,女去妆饰剪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清朝一般不遇国丧,无论男女都不会剃发。乾隆继后就是因为在随驾南巡期间断发,被视为诅咒皇帝、太后,所以彻底断送了她与乾隆的关系。
小殓当日或过几日后,便是“大殓”。此时朝中亲王以下,顶戴官员以上;和硕福晋,佐领三等侍卫妻以上等,全部都要到乾清宫,瞻仰大行皇帝遗容。嗣皇帝还要带领王公、公主、福晋等,到丹陛上行“大殓礼”。
古代帝后的棺材,都是用梓木制成,因此帝后的棺材称之为“梓宫”。梓宫要按规定漆饰四十九次,外面以金装饰,里面衬金五色陀罗尼段五层,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层。大殓结束后,梓宫奉置乾清宫,设几筵,朝、午、晡三个时辰设奠。嗣皇帝要亲诣上食祭酒,三拜,举哀。
接下来就是全国上下集体服丧的时间了,按照清朝的制度,在皇帝大丧期间,近支宗室二十七个月内,远支宗室及在京大臣一年内,皆不许嫁娶,不许作乐宴会。在京所有人员需着素服二十七天,不准祭祀,百日内不许嫁娶。
在此期间,朝廷会向外颁发大行皇帝的遗诏,除了通知大家先帝驾崩的消息,让大家集体服丧外,也是为了宣布新一任的皇帝。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十分繁琐,因为诏书不仅下发各省,还会送往其他属国。如果大行皇帝死得突然,还来不及写遗诏,那么内阁还要代拟一个才颁发。
在大行皇帝正式入葬之前,梓宫要从瞻仰遗容的乾清宫,奉移到殡宫暂安一段时间。这期间,也不是就这样放着不理,每逢特殊的日子,比如满月、百日,甚至恰好遇到清明,都还要特别举行“致祭礼”。
当钦天监挑选好吉日,那么大行皇帝就可以正式入葬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复杂的流程。比如要为大行皇帝陵墓镌刻碑、额(这一点笔者在上篇文章详细写过),清初时碑、额主要让朝中书法极佳的大臣来写,不过自雍正朝起,便改由嗣皇帝御笔亲书了。
又比如在正式入葬前三天,要专门派人祭告天地、太庙、奉先殿和社稷坛。另外,要详细规划好奉移梓宫的路线,以确保入葬顺利进行,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到了正式入葬这一天,嗣皇帝要亲自扶棺,将大行皇帝送入地宫。一切安奉完毕后,就会把石门封好,然后嗣皇帝带领大家行“告成礼”。如此一来,这漫长而又繁琐的国丧才彻底结束。在此之后,大家便不再称呼大行皇帝,而是以谥号或庙号替代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364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