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场。今天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唐代中兴名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和李光弼共同平定了安史之乱。
郭子仪指挥过不少战役,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并且他足智多谋,勇猛而不失谋略,屡次用计打败了吐蕃,并且说服回纥归顺,还平定了河东地区。夸张一点说,没有郭子仪,就没有唐朝社稷得起死回生,其赫赫战功可想而知。
郭子仪早期也是深受帝王宠信,唐肃宗更是拉着他的手与他推心置腹:“国家能够得以再建重生,都要仰仗爱卿的功劳啊。”一个九五之尊,能放低姿态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见出郭子仪的贡献之大。所以皇帝也不算吝啬,在对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们论功行赏之际,大手一挥,就将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和中书令。
并且唐肃宗的长孙唐德宗更是将他尊为“尚父”,地位之尊荣显赫,无人可及。
评剧《打金枝》,郭子仪
而且我们也知道,武将都是最忌讳功高盖主的了,“飞鸟尽,良弓藏”的例子历史上并不鲜见。然而,郭子仪无疑是幸运的一个,他不仅享尽了荣华富贵,更是历史上少有的得到善终的名将。
郭子仪一生经历了四朝皇帝,名副其实的“元老”。能“熬死”这么多皇帝的郭子仪自然是非常高寿,要知道古代人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年吧,可他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绝对是高龄了。不仅如此,郭子仪的后辈们也挺争气了,他的儿子和女婿都做了大官。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郭子仪以85岁高龄去世,也算是喜丧了。为了表示对他的哀悼,唐德宗特地停止了五天的朝议。这做法跟我们现在降半旗的行为差不多,都是表示对国家重要人物或者发生重大灾难事件的哀悼,郭子仪的崇高地位更加凸显了。
那郭子仪究竟是如何做到功高盖主却不为皇帝所忌惮善始善终的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郭子仪表现出了一副对军权毫无留恋,并且皇帝只要传召,就一定随叫随到,马上复命。
事实上,郭子仪也和历史上的名将一样,饱受朝中小人的嫉妒和中伤。许多人不满皇帝对他的信任和优待,经常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他手握兵权,倘若有不臣之心,对皇帝的威胁巨大。皇帝听到这些话真的是毫不动摇吗?当然不是,自古帝王多猜忌,更何况郭子仪的功绩确实太突出了一些。就因着这个原因,唐肃宗就紧急传召过他多次。
面对皇帝的急召,唐代许多节度使们都因为害怕皇帝责难经常会推三阻四,想尽各种方法推脱。而郭子仪不一样,一接到皇帝诏书,他就干脆利落的移交了兵权,然后回京复命。
并且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郭子仪甚至自请解除节度使的职务,想要留在京中任职。唐代的节度使权力多大不言而喻,而郭子仪这大义凛然的态度无疑令皇帝很是安心。经过多次的试探,唐肃宗终于放下了对郭子仪的戒备之心,对那些恶意中伤他的言论也不再耿耿于怀,而是放心的把军队交给他管理了。
然而要完完全全让皇帝信任他,这还不够。郭子仪无疑是聪明的,他从不刻意在皇帝面前做出清正廉洁无所求的姿态。无所求的那是圣人,可他只是一个臣子,怎么可以是“圣人”呢?试想,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臣子战功赫赫的情况下还十分洁身自好,过于完美的人是会抢了皇室风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所向自然是无比重要,如果天下人的心都归顺于他,那自己这皇帝又将置于何处?
郭子仪也是个“老江湖”了,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就开启了“漫漫自黑之旅”。他将自己的生活过得骄奢淫逸,不但大量置办良田豪宅,更是到处寻觅美女充当姬妾。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他就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俗人”。
据记载,郭子仪经常在自己的府邸举办大型宴会,并且这些宴会都十分奢华,每次都得花上几十万钱。并且他府上的吃穿用度也是极尽享受,不仅妻儿如此,就连他府上的下人都是穿金戴银,导致京中想去郭子仪家当差的人络绎不绝。
郭子仪的手下看到他如此骄奢淫逸,经常劝说他顾全大局,不要为了灯红酒绿的生活而污了自己的名声。还劝说他主动捐出自己的财务救国家于危难之际,不但可以博得好名声,更能赢得皇帝信任。
郭子仪听完,哈哈大笑,他说:“如果我真像你说的那样做,不但无法得到皇上的信任,反而会加重他的猜忌。陛下会怀疑我们到底有何图谋。对于皇上来说,贪钱的大臣最多是让自己多花一些钱;而贪权的大臣则是会威胁到自己地位的。
实际上,历史上自污名声以保全自己的例子不在少数。王翦广求钱财荫庇子孙,萧何强抢良田以求自保。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些名将们为了打消皇帝的猜忌,可真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啊。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121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