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其在位期间大清帝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在南京明孝陵,游人会发现朱元璋墓前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有四个大字:
“治隆唐宋!”
这块碑可不是朱元璋的后人所立,也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立,而是取代明朝的清朝皇帝所立,他就是康熙帝。
治隆唐宋,顾名思义,就是说朱元璋治理明朝的丰功伟绩,不在唐宋之下,甚至于胜过了唐宋。
其实不仅仅给朱元璋立碑,康熙帝甚至于六次至南京明孝陵,每次在朱元璋的墓前三跪九叩,相当低姿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
康熙帝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清朝也是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除三藩、战沙俄、收台湾、三征噶尔丹,使得清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周边小国也纷纷纳贡。
康熙帝的庙号是圣祖,正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能用“祖”来称呼的皇帝都是开国皇帝。而守成的皇帝,有德的可以称“宗”,即使是英勇神武的李世民,也只能用唐太宗来称呼。
清朝有三位皇帝用“祖”来称呼,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原因也很好理解,努尔哈赤是清朝(后金)开国皇帝,顺治帝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康熙帝则是开疆扩土并稳定下来的皇帝。当然,并不是说头几位皇帝都能称“祖”,这中间的皇太极,就仅混上一个清太宗称号。
而放眼到明朝,也有两位皇帝称“祖”,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但朱棣其实一开始的庙号也不是“祖”,而是明太宗,是后来的嘉靖皇帝给改成了明成祖。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嘉靖帝的皇位不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堂兄弟那里继承。他是小宗入承大宗,而朱棣即位的情况跟他有相同点,也不是正常即位,所以为了体现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嘉靖帝给朱棣抬高到了“祖”的地位。
理解了什么样的皇帝可以称“祖”,对我们后面理解康熙帝祭拜朱元璋的行为,就比较容易了。
二、
康熙帝在位期间,一共有六次南下祭拜明孝陵,朱元璋墓,在《清圣祖实录》中记载第三次祭拜的情况:
“明朝洪武乃创业之祖,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酒,今朕临幸,当再亲祭。”
而且康熙帝行的不是普通的礼仪,而是以祭拜帝王的形式行礼:
“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
那么康熙帝作为清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六次祭拜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呢?
既然清朝已经入主了中原,就成为了中原王朝,而作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一条政治主导,那就是大一统。最早提出大一统思想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春秋公羊传》,而欧阳修著的《正统论》,其开篇就解释了:
“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
这种大一统,并不仅仅是疆土上的统一,更是臣民内心认同的统一,这才是康熙帝一生所追寻的方向。
虽然清朝的疆域,已远超过了汉、唐、宋、明等中央王朝,但关于正统之争,却为历代之最。所以,自从清朝入关之后,历任皇帝,不管是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还是乾隆帝。都是拼尽全力,亲自出马,就为了向世人证明,大清朝是正统王朝,并非侵略者。
三、
有了这两个前提,我们就能理解康熙帝为什么要祭拜朱元璋了:
首先,朱元璋是明太祖,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可谓是历经万难,打下了这片江山。康熙帝自小没少读史书,对朱元璋必然是充满着崇拜的,也明白打天下的不易,当然也认同朱元璋的执政理念。
虽然康熙帝祭拜的行为,存在明显的作秀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其自愿的成分在内。朱元璋在人们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在康熙帝的心中自然也不会太差,他的人格魅力多少也会吸引到康熙帝,祭拜自己的偶像,无可厚非。
其次,康熙帝此举就是要表明,大清是正统王朝,是继承了明朝国统的,其实不仅他这样做,当初清军入关的时候统治者就已经开始了。
当初多尔衮带兵进了北京城,就说了:
“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
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统,他们还给崇祯帝发丧,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口号进军李自成,还保护了明十三陵。
但是随着天下安定,清廷的面具就摘掉了,为了让汉人绝对臣服,他们跑马圈地,把土地上的汉人赶走。还颁布了“剃头令”,宣传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来震慑汉人。甚至于直接屠城,“扬州十日”惨剧就此发生。
顺治帝时期这么一折腾,让清朝的正统地位受到很大的冲击,民间反清复明此起披伏,即使清廷大肆逮捕,甚至于发动“文字狱”,也无济于事。
在这种前提下,康熙帝的六次南巡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而六次南巡最重要的一环,便是祭拜朱元璋。
四、
由于康熙帝祭拜朱元璋采取的是低姿态,行的是三拜九叩大礼,瞬间就感动了南京城的百姓,甚至在《张文贞集》中留下了这样的字句:
“垂白之首,含哺之氓,罔不感仰圣仁,至于流涕。”
满清先是厚葬了崇祯帝,又打着替他报仇的旗帜干掉了李自成等起义军,最后夺得天下,当然得祭拜朱元璋啊。这种行为就会给世人以引导,清朝是继承明朝正统的,是延续明朝统治中原,以此来消除汉人心中的芥蒂,以达到满汉一家亲的目的。
其实康熙帝做的不仅如此,还包括满清学汉语,重用汉族大臣,开办儒学,设立明史馆,永不加赋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统,以便于维护自己的统治。
但,如果大家以此就认为康熙帝是真心祭拜朱元璋,是真心把自己当成继承明朝正统,那就真大错特错了。
先不讲他利用完吴三桂等原明朝将领,又设计除之,单就看他对朱家后人的态度就能表明一切。
明朝崇祯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焕,在民间,人们把崇祯帝第一子的太子成为悼皇帝,崇祯第二子又早夭,所以朱慈焕也被称为“朱三太子”。
当初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时,他只有十二岁,历经万难逃离京城,最终隐姓埋名多年。
而康熙帝一直以“仁德”自居,常年宣传满汉一家亲,一副童叟无欺的样子,甚至于在某次祭拜朱元璋陵墓后,讲:
“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意思就是说,要找一个朱家的后代,来守墓,以表明自己对朱家已经释怀,彰显“仁德”。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朱慈焕能活到七十多岁,自然也不会傻到自投罗网。但人老了后,总是有倾诉的欲望,再加上当今皇帝这么“仁德”,于是某次酒后就跟一老友透露了真实身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民间开始盛传“朱三太子”传说,还有个和尚假冒朱慈焕在大岚山起事。虽然朱慈焕到处躲藏,但还是被抓了,官兵来抓他的时候,他家里本来还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但:
“皆投缳,六命俱尽。”
朱慈焕自我辩解:
“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而康熙帝本就是叶公好龙,好不容易引出条大龙,怎么可能会放过他。什么“仁德”自居,那都是忽悠傻子的,真正涉及到自家的王朝稳定,那都不叫什么:
“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
如果康熙帝偷偷把朱慈焕杀了,也就罢了,他反而是定了朱慈焕凌迟处死,呜呼哀哉。
所以,康熙帝祭拜朱元璋的墓,作秀的成分更多,如果真遇到了后人,当然是杀之而后快。
倒是反观民国,对清廷那是相当仁慈,历朝历代能不流血换代的,还真只有这么一次,就这一点,袁世凯,算是一个伟人。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9016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