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日期:2023-03-28 11:53热度:加载中...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于禁,作为人们熟悉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历史上的评价似乎却不太好,原因之一,就是他曾经投降过。投降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看作是没有骨气的表现,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投降,总会招来各种人的闲言碎语,时间一长,就会被当做是固定形象了。不过,为什么关羽却一直都没有放过于禁,为何一直都把他关押着,这中间也是有原因的。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德吗?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都知道,“蜀中名将唯羽”,关羽的胸襟气魄和战略眼光,在刘备手下那是数一数二的,又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不但没有很好地利用于禁投降打击曹魏士气,也没有把于禁送到成都献俘于刘备,难道是不想要功劳和赏赐吗?这件事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真相,并且得出一个结论:关羽为之所以不肯义释于禁也不肯把他送给刘备?原因其实很简单——于禁降关和关羽降曹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首先我们来从第一个方面看于禁投降这件事,那就是在后汉三国年间,投降是不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是从袁绍阵营投降的,徐晃是从车骑将军杨奉阵营投降的,张辽是从吕布阵营投降的,就连于禁在襄樊之战的副手庞德,也是曹操从张鲁手里抢来的。至于关羽关云长,那就不用说了,投降曹操后斩颜良诛文丑,差点坑死正在袁绍军中寄居的刘备。但是张郃投降了,被誉为“韩信归汉”,徐晃投降,是“弃暗投明”,张辽投降,被写成大义凛然,至于关羽还是不说的好,因为那是千古忠义典范。

这样我们就能看得出来,在后汉三国时期,文臣武将换阵营,就等于在一家总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之间调动岗位——反正怎么换主公,名义上也都是大汉臣子。所以在那个时候投降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我们细看一下三国名将,半数以上都有过跳槽的经历,这其中就包括刘备手下的马超、赵云、黄忠、魏延、姜维、法正。这些人降得,于禁也降得,并不能因为于禁战败缴械就说于禁人品低下。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既然在后汉三国时期投降不是什么耻辱,那么为什么偏偏于禁要被人耻笑呢?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方面:于禁投降的方式。我们知道关羽当年投降之后,就开始给曹操效力,这是一种很彻底的归降。而再来看于禁投降,咱们要按照正史记载而不能看《三国演义》,正史中的记载分别是“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在字面上看来,于禁之降跟关羽之嫌的情况极其相似,但是关羽被曹操任命为偏将军,后来还被封为汉寿亭侯。而于禁投降后却被关羽关进了监狱,既没有“解衣推食”款待老战友,更没有让他跟自己一起并肩战斗(参见张飞义释严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于禁的投降,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缴械,而不是投靠,或者说是降而不投。也就是说于禁只肯当战俘而不肯当叛徒,对于这样的人,是杀也杀不得,用也用不成,所以只能被当作反面典型来耻笑:于禁两面不是人。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这时候我们就要分析第三个方面来分析了:关羽为啥不把不肯为自己所用的于禁送到刘备那里或者干脆释放?其实这时候关羽也很为难:私放敌将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汉末三国争锋跟战国七雄争霸如出一辙,但关羽不是晋襄公,是没有权利释放孟明视和西乞术、白乙丙的。那么不肯为自己所用的于禁就只有另一条路可以走了,那就是被关羽送到成都交由刘备处理。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如果于禁还是拒绝为蜀汉效力,那么刘备一定会把他杀掉,这可能也不是关羽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关羽的苦心:前方战事吃紧,我没有时间跟于禁详谈,只好先关起来磨掉他的锐气,思想工作慢慢做,总有一天于禁会想通了而真心投靠的。只可惜关羽丢了荆州,也没来得及放掉于禁。

关羽为什么不肯义释于禁 关羽为何关押于禁

最后我们就要看第四个方面的问题了:既然大家都可以投降投靠并为新主公效力,为什么于禁不把握住这次机会呢?这时候我们就要来看看于禁的年龄了:于禁原本是鲍信的部将,东汉初平三年(192年)鲍信为救曹操而死,于禁划归曹操部下,襄樊失利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于禁已经在战场上至少搏杀了三十年,年纪应该五六十岁了(两年后须发皆白而死),在许昌还有一大堆老婆孩子孙子孙女,如果他投降之后替关羽冲锋陷阵,那么马腾全家就是前车之鉴。所以于禁不可能也不敢完全彻底地投降,并且死心塌地地为新主公效力。这个新主公不管是关羽还是刘备,都是于禁不可接受的:我已时日无多,可不能因为改换门庭而招致灭门之祸。

通过上面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于禁只是缴械认输,而不是战场起义或者投诚,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战俘而非叛徒。所以于禁一家在许昌活得好好的,于禁的儿子于圭后来还继承了益寿亭侯的爵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关羽关押于禁,实际是他重情重义的一种表现,不用不放也不献俘,恰恰是对于禁及其家人的一种保护。

【相关文章】

东吴占领荆州后,关羽为何还要进入麦城?

关羽为何要拒绝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东吴呢?

关羽丢失荆州在周围绕圈 关羽为何不迅速撤往益州

清朝中叶全国关帝庙30万座:关羽为何能成神

忠义仁勇的关羽为何成为“关财神”?

标签:关羽  于禁  刘备  三国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90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