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当时司马懿见时机成熟,他放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并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并派出死士占据了武库与洛水浮桥,以断绝曹爽等人入城的可能。与此同时,司马懿还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随后,司马懿向曹芳禀报曹爽的罪行,司马懿称他从辽东回来时,曹叡曾拉着他的手臂托孤于他,而这也是曹芳亲眼看到的事情,但现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了曹叡的遗命,败坏和扰乱国家的制度,如此人物,必须得而诛之。当曹爽得到了司马懿奏呈给曹芳的奏折后,他不敢通报曹芳,同时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曹爽只能把曹芳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伐木构筑了防卫工事,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
为了增加事变的成功率,司马懿派出了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让曹爽尽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为了增加誓言的可信度,司马懿甚至指着洛水发了誓。虽然大司农恒范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出城为曹芳出谋划策,恒范认为曹爽手中有曹芳,自然不惧司马懿占据洛阳,只要曹爽兄弟带着曹芳来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攻打洛阳,司马懿必败无疑。只可惜曹爽本人羸弱不堪,他畏惧司马懿的能力,因此没有接受恒范的建议,他天真的以为司马懿只是要夺权,不会要了自己的性命,因此曹爽将手中的大权交给了司马懿。然而司马懿不仅仅夺了权,后来还诛了曹爽三族,就此曹魏大权尽入司马家手中。
正因为司马懿明明是四朝元老,又是曹丕与曹叡的托孤大臣,但他最后却做出了夺权这样的恶事来,而且与司马懿相比,在蜀汉的诸葛亮同样被刘备委以重任,并且刘备是将蜀汉与刘禅全权托付于诸葛亮,但即便诸葛亮手握大权,也没有废除刘禅,自立为帝,而且此生都没有半分僭越的行为。正因为诸葛亮珠玉在前,司马懿就此成为了大奸大恶之人,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司马懿并不是大奸大恶之人,毕竟在正始之变后,司马懿一直没有受九锡,也没有封国公,更没有动曹魏的皇权。而且司马懿出仕于荀彧之手,素来敬佩荀彧,与荀彧亦师亦友,如果说司马懿没有半分君臣之心,不忠不义,应该是不太可能的。而司马懿为臣四十年,历经三代君王,在自己的父兄都去世后,司马懿承载着一家的命运,如此一来,司马懿自然要为家族做些打算。
对司马懿来说,他也担心帝王将来要废掉自己这枚棋子,因此他要通过反抗来夺取权力。更何况在三国时期,无数人要求得自保,而司马懿不过是这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罢了,虽然司马懿因为自私而夺权,但他是忠于自己的这个家族,对于司马懿来说,首先得保证自己家族的兴旺,才会考虑曹魏的兴盛,因此司马懿肯定不是高尚的,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家族谋取最大的利益罢了。但除掉这些,司马懿也就是一个顾家的普通人罢了。
笔者认为,司马懿违背了曹叡的信任,确实让人诟病,不过抛开这些来看,司马懿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而非大奸大恶之人。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810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