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还是出现在西方历史上的各个政权,都曾经有过辉煌时期和衰败时期,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许多国家并未撑过衰败阶段,直接走向了灭亡。而有些国家则幸运的通过中兴化解了危机,进而使国祚继续得以延长,罗马就是后者之一。
在公元3世纪时,罗马迎来了其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即三世纪危机。从公元235年至公元284年这一期间,罗马帝国已经十分接近亡国之日。不仅行政体制崩坏,就连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也已经激化到了几乎无法收拾的地步。与此同时,帝国的财政也濒临崩溃,帝国皇帝也没有任何手段能够扭转现状,似乎罗马帝国的灭亡就在眼前。
好在在公元284年左右时,罗马帝国终于平静了下来。帝国皇帝终于想出了拯救帝国的办法,并一直不懈努力着。直到戴克里先成为罗马帝国皇帝之后,困扰罗马人许久的3世纪危机才彻底宣告解决和结束了。
在罗马帝国进入3世纪危机以前,罗马帝国也有过一次短暂的辉煌,当时的罗马正处于安敦尼王朝的统治之下。公元65年,身为罗马宫廷内臣的涅尔瓦逐渐走进了罗马政治核心,成为暴君尼禄的左膀右臂之一。
然而在公元68年时,尼禄因自杀早早离世,帝国皇位因此空缺,整个国家也陷入混乱之中,很多人都想借此机会承继罗马帝国皇帝位。自此,罗马正式进入了四帝之年。
公元96年,涅尔瓦平定了帝国的内乱,并受到推举成为帝国的新一任皇帝,开创了安敦尼王朝。安敦尼王朝先后共有六名皇帝对帝国施行统治,并不断对帝国内部的矛盾和弊病进行改革,使罗马帝国达到了极盛时期。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92年,安敦尼王朝的末代皇帝康茂德杀在一场政变中亡命,安敦尼王朝也因此覆灭。此后,罗马帝国的社会秩序开始逐渐瓦解,潜伏在帝国内部的矛盾也快速表露出来,为罗马的3世纪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从安敦尼王朝的覆灭到3世纪危机发生以前,罗马一直未能恢复到安敦尼王朝的鼎盛时期,反而陷入颓势之中无法自拔。在公元235年以后,罗马帝国的政治结构更是快速瓦解,标志性事件是罗马帝国统治者的频繁更替。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胡小溪在《3世纪危机时罗马军队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一文中曾提到:
"在3世纪100年的历史中,共出现了26位国家元首,平均在位时间不足4年。特别是在公元235年—284 年,元首更迭极为频繁···'士兵们已经习惯于按照他们的意愿随意地废立元首',军队左右了帝国统治者人选的确定,使登基后的元首听命,由此随意摆布国家政令;不顺其意的元首,统治时间断然不会长久,常常会被军队扶植的新代理人所取代。"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此时的罗马帝国内部最为强大的势力集团便是军队。不难理解,军队之所以能够掌握大权,与安敦尼王朝覆灭后社会秩序的混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乱世之时,由于军队拥有着唯一的武装力量,话语权自然要远远高于其他势力集团。而帝国想要再次统一,帝国皇帝也必然要借助军队的力量,这就必然使军官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军队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意识。对于军官来说,谁成为罗马帝国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是否能够给自身带来足够的利益。如果皇帝无法做到,那么凭借军队的力量足以颠覆皇帝的统治,并自行挑选亲近军队的皇帝继位。所以说,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皇帝无疑是军队的傀儡。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源头应当是安敦尼王朝的覆灭。安敦尼王朝无疑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且中央集权也在这一时期达到巅峰。在这种背景下,帝国内部的各方面势力都会紧紧团结在皇帝身边,以皇帝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但在安敦尼王朝覆灭后,罗马人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心骨",必然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而此时如果能够出现一名明君,尽快收拾残局并恢复中央集权的统治,那么罗马也必然不会进入被军队把持朝政的局面。但可惜的是,并没有这样的人出现。当混乱的时间拖延的越长,罗马皇帝的地位就会越来越低,想要恢复统一和集权就更加困难。
上文已经提到,在安敦尼王朝覆灭后,帝国境内的各路诸侯都想要坐上皇帝的宝座,进而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自此,罗马帝国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战之中。当时各路诸侯的势力应当都大致相同,至少不会出现天地悬殊之差,所以才会导致没有能够一直坐稳帝位的皇帝出现,绝大多数的皇帝在刚刚继位不久就被其他诸侯所推翻。当然,还有上述所提到的军队撤换掉无法给自己带给利益的皇帝的原因。
皇帝的频繁更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尤其是对百姓来说则无疑是一场灾难。新继位的皇帝大概率会推翻前任皇帝的施政纲领,并推行自己制定的国策。在政策的频繁转变中,百姓无疑是第一受害者。
以中国西汉武帝一朝的币制改革为例,虽然汉武帝的出发点是好的,对货币进行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继续发展,但频繁进行币制改革却将百姓所能掌控的财富消耗殆尽,给西汉帝国的经济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打击,也间接破坏了已经稳定多年的社会秩序。同样,罗马帝国也面临着相同的处境。
当然,帝国内的军队并不是一条心的,而是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为了辅佐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皇帝登基,军队与军队之间不断爆发冲突,进而演化成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止的内战。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胡小溪在《3世纪危机时罗马军队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一文中曾提到:
"起义、内战在3世纪是不足为奇的。软弱的中央政府无力掌控政治局面,国家内部呈现出混乱、分散的状况。而军队扮演的角色并不 光彩: 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奴隶起义、暴动,军队积极充当其'帮凶',不仅未能成为维持国家内部安定的'稳定剂',反而趁机作乱,不断挑起内战,成为混乱局面的主要参与者和制造者。可以说,军队直接制造了帝国内部的纷乱,造成国家政治不稳定。"
当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内乱之中时,我们大概已经能够得出罗马帝国未来的历史走向的结论:如果继续维持当前现状并不予改变、或无法改变,那么帝国的覆灭则就在眼前。此时的帝国已经陷入了一个看上去是恶性的死循环中,如果有人想要改变当前局势,那就必须依靠军队的力量登基为帝;但是在成为帝国皇帝后,又必须满足军队所提出的利益条件,否则就会被军队废除皇位,进而失去扭转时势的能力。而如果满足了军队的利益,无疑会再次加速皇权的衰落,使帝国重归正轨变得更加困难。
在罗马内部危机逐渐爆发出来,使帝国陷入混乱的局面后,居住在罗马帝国周边地区的蛮族开始觊觎帝国的土地和财富。法兰克人、哥特人都发动了对帝国的侵略战争,甚至一度攻破罗马帝国的边界防御力量,进入到帝国腹地进行劫掠活动。
此时的罗马军队不仅没有快速奔赴前线卫戍边境,反而持续纠缠在无休止的内斗之中。无论内战的规模有多大,无论是谁获得了胜利,都是对罗马帝国国防力量的打击。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罗马军团不应当没有击退蛮族入侵的实力,而是不想入侵罢了。
不过有一个原因倒是需要注意,当时的罗马军队也很有可能拒绝前往边境抵抗蛮族。在3世纪危机爆发以前,罗马人生活的奢靡程度就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不仅娱乐生活充斥着每个罗马人的日常生活,而且绝大多数的时日里,罗马人都是在节日中度过的。
其实这都得益于先前罗马不断对外征服,使许多战利品和财富流入罗马城才造成的结果。罗马人就这样在安逸的生活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直到把帝国财富消耗一空。在帝国皇帝无力支付军饷的情况下,又有谁愿意为皇帝卖命,前往边关作战呢?对此,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晓校在《军队堕落与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一文中曾经提到:
"三世纪危机之前的'罗马和平'时期,军队尚能保持较强的战斗力,一些军队或多或少地还保有对帝国的忠诚。然而,三世纪里,罗马士兵也有'忠诚',这种'忠诚'针对的是利益和金钱,而不是国家、民族。已经缺失了原有忠诚军队,热衷于用手中的武器蹂躏罗马公民,拥废皇帝。从235至285年间,与军团之间厮杀相伴随,军队哗变和内战此起彼伏,皇帝接二连三死于非命。"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难理解为何军队会以自身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轻的举动出现。到了公元260年,帝国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原本属于罗马帝国领土的高卢地区在总督波斯图穆斯的统治下宣布独立,进而建立起了高卢帝国。虽然该帝国仅仅维持了14年就宣告灭亡,但这一样对罗马帝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高卢的独立明显是给其他罗马帝国的地区带了一个不好的开头,使人人都有割据自立的先例可循,想要结束3世纪危机则难上加难了。
公元285年,戴克里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实行对罗马帝国的统治。在戴克里先继位初期,3世纪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为此,他对罗马帝国进行了深度改革。其中最有效,将罗马帝国带出危机的改革政策便是推行了四帝共治制度。
所谓四帝共治制度,就是将罗马帝国"一分为四",在不同的区域设立不同的皇帝,一共有四人。之所以如此,一是能够满足几个势力较大的诸侯割据自立的野心,二是能够有效控制帝国的各个角落,以求抵御蛮族对帝国的入侵。三是能够终止帝国的内乱局面。
在笔者看来,戴克里先不可能不想恢复安敦尼王朝时期的统一局面,但事实表明如今的罗马帝国不可能,或基本没有可能完成统一。然而戴克里先也必然意识到如果不尽快停止这场危机,将会给帝国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为此,他才不得不选择和诸侯们各退让一步,使大家平分帝国皇帝的权力。
四帝共治制度可能对于罗马帝国的发展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一定是当时罗马帝国最好的选择。如果四帝共治制度没有发挥积极的效应,戴克里先也不会从最早的二帝共治制度扩展为四帝共治制度(起初是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共同对罗马帝国实行统治)。如果罗马帝国没有四帝共治制度作为过渡,那么后来的罗马皇帝连统一的机会没有。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现在的主流声音大多认为3世纪危机其实就是一场军事危机,对此笔者持肯定态度。不难发现,在整个3世纪危机的发展过程中,军队一直活跃在各个领域。无论是政治、军事、外交,都能看到军队和军官活跃的身影。虽然此时的罗马帝国依旧有皇帝坐镇宫廷,但帝国的实际控制者却是拥有着无法忽视的武装力量的军队。
好在3世纪危机终于在戴克里先的努力下得到了终结,而罗马帝国也重新恢复了平静。而戴克里先所制定的稳定帝国的政策虽然有着明显的妥协味道,但确实是当时罗马帝国最好的选择。如若不然,罗马帝国还将继续持续内战。对国家和百姓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最为糟糕的结果。
可以说,如果没有戴克里先的出现,罗马或许还会一直深陷3世纪危机中无法脱身。一旦危机持续的时间继续延长,那么罗马帝国的国运也会被进一步消耗,分裂的局势也会变得更加严重。到时,即便是出现了"大帝"级别的人物,也很难将罗马帝国重新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结果想来就是罗马帝国分裂成诸多小国,相互之间相互攻伐。而最坏的结果,想来便是罗马帝国彻底被蛮族所攻陷,成为蛮族的聚集区。到时,罗马人将会因被征服者的身份沦为蛮族的奴隶,甚至还不及割据混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3世纪危机时罗马军队对国家政治的影响》,胡小溪著
2.《军队堕落与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张晓校著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钧儒历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53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