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日期:2023-03-28 11:43热度:加载中...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话说在北宋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去武成王庙祭祀,观看两廊悬挂的历代武将画像时,赵匡胤问随从:“这幅画上是?”

随从:“回官家,这是秦国武安君白起。唐肃宗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令塑历代十位良将的塑像陪祭,白起便是之一。”

赵匡胤:“把这幅画像撤了,长平之战中赵军明明已经投降,白起却坑杀降卒40万人,残暴之极,这样的人也能端坐在武成王旁边享受供奉吗?”

看到这您可能会问了,这武成王庙是什么地方?既然白起杀人如麻,残暴不仁,唐朝人又为什么把他送进庙宇供奉呢?戎马30余年,他如何杀死了100万人?生平70余战,无一败绩,他有着怎样的用兵之道?大破韩魏、攻陷楚都、重创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他,为何不得善终?李夫子和您聊聊复杂的名将——武安君白起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武庙十哲

先回答一下上面那个问题。武成王庙供奉的是咱们国家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姜子牙的庙宇,简称武庙。在唐朝肃宗那会儿,武庙进行过一次扩招,把历朝历代10位名将一块送进去,享受香火的供奉,这10个人又被称作“武庙十哲”,能享受这份待遇的那不用说,都是咱们国家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英杰,比如孙武、韩信、诸葛亮之类的。不过这10个人当中有一位争议巨大的人物,他就是秦国武安君白起!这人青史留名,固然是因为他功勋卓著,战无不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家伙实在是太能杀了,说出来您可能都不信,据梁启超统计,战国200多年里史书记载的大小战争,战死军士总共有200多万人,这其中白起一个人就杀掉了100多万。要说清楚这么一位猛人,咱们还得从他崭露头角的第一战开始聊起。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白起崭露头角

公元前294年,秦国东边两个大国,韩国和魏国联起手来跟秦国干上仗。当时的秦国宰相力荐左庶长白起作为主将和韩魏开战,而韩国、魏国那边,韩国主帅叫暴鸢,魏国主帅叫公孙喜。这二位都参与过攻打楚国的战役,不仅占了人家大片的地盘,还迫使楚国送太子为人质求和,更要命的是人家韩魏联军加一块有24万人,白起领导的秦国军队兵力还没到人家的一半。好家伙,面对两位名将和两倍于自己的兵力,白起开局可真算得上是地狱级的难度了。

这搁一般人估计都得骂街,但人家白起却十分沉着。在两军对峙的时候,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细节,对面的韩国军队走在前面,魏国军队则在韩国军队的侧后方行军,白起这心里立刻有了数。敢情韩魏联军内部不和,事实也确实如白起料想的那样,魏国主帅公孙喜希望韩国先顶上去和秦国死磕,他跟后边捡便宜,而韩国主帅暴鸢也不是一傻子,压根不想做这冤大头,白起摸清了这两人的心理,迅速派出一支疑兵与韩军对峙,愣是给暴鸢唬住了,吓的他迟迟不愿意进攻。而此时秦军主力部队已经迂回到了魏军的后方,趁其不备发动猛攻,公孙喜还伸长了脖子等着暴鸢和秦军开战,没想自己的军队竟然当头被秦军敲了一闷棍,大军片刻间土崩瓦解,而韩军那边本来在高度戒备前方的秦军,忽然后面乱套了,韩军也是蒙了,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魏军已经全部溃散,白起的军队犹如神兵天降和前方的疑兵前后夹击,把摸不着头脑的韩军一并打了个落花流水。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白起伐楚

这一战白起以少胜多,大获全胜,斩首24万人。从此之后韩魏两国国力大损,秦国向东扩张的门户彻底打开了。秦国东进的门户打开之后,南方楚国的威胁逐渐凸显了出来。为了消除隐患,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帅,两次攻打楚国,这两次战役的情形如何呢?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第一次以白起为主帅伐楚,这次战役的细节并没有太多记载。总之白起三下五除二就收拾了楚国军队。楚国一瞅,我们打不过认栽总可以吧。于是割让上庸、汉水以北的土地给秦国求和。

秦国那边当时是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割地求和,然后回家过了个年,第二年竟然又打过来了,主帅还是楚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白起,这一次白起以汉北、上庸的城池作为跳板,渡过汉水,深入楚国腹地作战。为了坚定士兵们死战的决心,过河之后,白起命令士兵们拆除桥梁,烧毁船只,那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如果打不赢,咱们跑都跑不了,你们看着办。您是不是觉得这招挺熟的?没错,70多年之后,楚人的后裔项羽也是在渡河之后打烂行军做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自断归路,激励将士击败秦国大军的,这也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出处。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白起自断归路之后,秦国士兵一瞅这不赢就得死的架势。在后来与楚军的战斗中果然勇猛非凡,长沙的楚军是节节败退,秦军一路推进到楚国的别都鄢城,那里边有大量的楚军在城中防守,楚人也想明白了,野战我们打不过你白起,我们一心一意的守成还不行吗?不信你白起孤军深入,能搁这耗一辈子。白起大军远来,耗当然是耗不起的。但白起很快就找到了破局的办法。原来鄢城西边有条河叫做沂水,这条河本身是从西北流向东南的,并不从鄢城里边过,白起便命人在鄢城西面百里筑起大堤,把沂水蓄积起来,然后人工开凿了一条直通鄢城的长渠。后来的事儿大家已经想到了,白起破开大堤,这场人工洪水一下子淹没了鄢城,坚固的城防轰然倒塌,城中的军民葬身鱼腹。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几年之后,白起为了扩大战果,再次起兵攻打楚国。此次他一路攻进了楚国国都,楚王溃逃到陈,眼见反攻无望,干脆把国都迁到了那里,就此从战国争霸的舞台上黯然退场。说完了南方的楚国,让咱们再把目光转向秦国的东面,东方的韩国、魏国先前虽然合伙跟秦国叫板,后来却撕破了脸,魏国转头去和赵国好上了,两个国家一块儿围攻韩国的重镇华阳,韩国一瞧大事不妙,赶紧派人去请求秦国的支援。秦昭襄王收到了求援倒是挺痛快的,命白起去救援韩国。

白起听完事情的原委之后,立刻想到华阳离秦国比较远,赵魏两国一定认为秦国军队不会很快赶到,于是他命令军队急行,仅仅8天时间就赶到了华阳城下,一口气没歇,对准了魏国就是一顿猛攻。魏国军队那会见着秦军,估计感觉跟见了鬼没什么区别,压根都反应不过来。白起一战歼灭了13万魏军,又乘胜向赵国军队发起进攻,一番激战过后,赵军丢下了2万条性命,白起又乘胜直逼魏国都城,魏国实在是没本事接着打了,只能割让土地向秦国求和。华阳之战结束11年之后,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战役之一,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然而这场大战的导火索却是由一个小小的郡守点燃的,这是怎么回事?白起在这场战役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白起领兵攻打韩国,切断了韩国城池上党与韩国中央的联系,韩王这一瞅上党基本上等于丢了,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给秦国算了,求他们赶紧撤军。然而韩王虽然决定割地,上党郡守可不甘心,他盘算了半天,觉得现今韩国是抵挡不住秦国了,不如把上党和周边17座城献给东边的大国赵国,这样秦国和赵国铁定翻脸,韩国不就可以和赵国联手对付秦国了吗?说干就干,上党郡守迅速派出使者联络赵孝成王,表示了归降的意愿,赵孝成王这边躺着赚了17座城,肯定是高兴,但他心里也清楚,这块烫手的山芋不是这么好接的,于是他把自己的俩叔叔平阳君和平原君叫过来,一家人坐在一块开始商量。

平阳君认为接受上党那就是公开和秦国叫板,万一打起来指不定谁输谁赢呢,还是让上党使者哪来的回哪去了。但是平原君则表示,现在躺家里就能收17座城,这都不要是不是傻?赵孝成王就问平原君了,“回头秦国派白起打过来可怎么办?”平原君回答说:“没事,咱们有老将廉颇,廉颇虽然野战干不过白起,守城妥妥的没问题。”赵孝成王被平原君说动了,最终没舍得放下这块到嘴边的肥肉,接受了上党的投靠,后面的事其实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秦国很快启用左庶长王齕发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则启用老将廉颇举兵40万迎敌,双方军队在长平形成对峙,廉颇察觉到秦国军队士气旺盛,便选择了坚守策略,依靠丹水为屏障,建筑防御工事。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廉颇心里清楚“你秦国远道而来,粮草运输是个大问题,只要自己坚守不出,秦军粮食吃完早晚得回家。”廉颇计划的挺周全,然而赵孝成王见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这老将军一点战果都没有,心里边那叫一个七上八下,偏偏这个时候秦军出了个阴招,派人跑到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这就是不想和秦军开战,暗地里已经准备投降了,又说其实秦军根本不怕半只脚迈进棺材的廉颇,就怕赵国启用赵括为将军,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听到谣言很快将廉颇换下,启用并无实战经验的赵括,这会对这场战争的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咱们先来说说赵括,肯定有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他的名字,这家伙就是“纸上谈兵”的主角,赵括的父亲赵奢本来也是赵国名将,他在世那会儿和自己的儿子谈论兵法,都不能驳倒这个小子,但赵奢却因此犯上了愁,他发现这孩子虽然嘴皮子利索,却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赵国要是用他领兵,非得吃大亏不可,实际情况如何呢?赵孝成王启用赵括之后,自以为饱读兵书的赵括压根没把秦军放在眼里,他很快改变了廉颇的坚守策略,跨过丹水,主动向秦军发动进攻。秦军一瞧这形势可乐坏了,也玩了个临阵换将,用白起换掉了王齕,并且严令全军保密,谁走露风声叫谁脑袋搬家。于是头一次领兵的赵括就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对上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可以说这时候秦国打赵国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战争一开始,白起命先锋假装败退,头脑发热的赵括想都没想,就在秦军屁股后面猛追,最终被白起诱入了包围圈。一支25000人的骑兵如同刀锋一般插入赵军后方,彻底切断了赵军的归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括算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被白起的军队围困46天之后,饥饿的士兵们已经开始偷偷杀死同伴裹腹了,没办法,赵括开始了他绝望的突围战,结局也不出所料,一出阵就被秦兵射杀。主将已死,饥饿的赵国军队的人心彻底散了,40万人集体向白起投降。然而这些战俘不会想到他们的屈服换来的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大屠杀,白起只放了年纪较小的240人回赵国,其余40万俘虏被他全部坑杀,后世送给白起一个恐怖的称号,叫做“人屠”。这个称号也确实贴切。若是论手中沾染鲜血之多,战国另外三位名将搁一块也没法和他齐名,然而善战如白起也逃不出功高盖主的诅咒。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白起的悲惨结局

在长平之战为秦国立下旷世奇功之后,白起和秦昭襄王的关系开始一步步走向恶化,最终在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强令抱病的白起离开咸阳,在他出城之后,秦王又担心他心存怨恨,派了个使者携带宝剑追上白起,令他自裁。此时距离长平之战大捷,白起坑杀赵军40万人,仅仅过去了三年,白起接过使者手中的宝剑,先是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以至于到这种地步?”沉默许久之后,白起忽然又说道:“我确实该死。长平之战中赵国数十万人已经投降,我却以欺骗的手段将他们坑杀了,这足够死罪了。”言罢,一代名将横剑自刎!

白起虽死,后世关于他的争议却一直在持续。唐朝人将他送入武庙供奉,宋太祖又把他踢出了队伍。司马迁称颂他的奇谋,杜甫夸赞他的勇略,而各种民间志怪小说的描写里白起则在阴间受尽刑罚,转世为猪被人屠宰。白起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名将,他是战神也是死神,但无论怎么称呼,李夫子还是希望这样的人和诞生这种人的时代不会再来。

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点击下方卡片搜索【白起】

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搜更多精彩内容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白起赵匡胤为何把战神“白起”移出武庙?这样的人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相关文章】

赵匡胤篡位登基的时候 朝廷当中为何无人反对

陈桥兵变顺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赵匡胤在此之前做了什么?

赵匡胤即位之后 赵匡胤是怎么对待柴荣妻儿的

同样都是篡位的当上皇帝 赵匡胤为什么会评为历史上最仁慈的篡位者

北宋名将张琼在赵匡胤称帝后第一个被杀,他做了什么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23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