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相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接下来历史百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宰相,他为官43年,纵横朝堂21年,北宋名臣范仲淹因他3次被贬,但到头来,他却不是奸臣,而被评为一代名相,此人就是吕夷简。
近期《清平乐》播出,宋仁宗时期的许多名臣纷纷登场,其中,吕夷简在第一集出场,给人以老谋深算的形象。历史上的吕夷简,的确是朝堂的高级玩家。
吕夷简,字坦夫,安徽淮南人,他出身名门,其叔父乃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公元1000年,23岁的吕夷简考中进士,在其家族的培养下,待到宋真宗驾崩时,吕夷简已经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宋真宗驾崩后,年仅13岁的宋仁宗继位,太后刘娥临朝称制,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刘娥扳倒了宰相丁谓,然后提拔出身名门、并且颇受太后信任的吕夷简任宰相。从此,吕夷简开启了他的宰相生涯。
当时太后刘娥独掌朝纲,大权独揽,身为宰相的吕夷简遇到无关紧要的小事,处处拍刘娥的马屁,但如果遇到大事,他却据理力争,因此得到了朝臣和太后的支持。刘娥去世后,有人认为吕夷简作为“太后嫡系”,必将会遭到冷落,但没想到,宋仁宗通过两件事后,改变了对吕夷简的看法:
其一,宋仁宗早年不知自己生母乃是李宸妃,李宸妃去世后,刘娥曾经要以先帝嫔妃之礼草草将她安葬,吕夷简以极其长远的政治眼光,劝太后要为身后之事着想。在吕夷简的建议下,刘娥以太后之礼安葬李宸妃。吕夷简的这个建议,不仅保住了刘娥的家族,还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宋仁宗对他感激不已。
其二,宋仁宗一直不喜欢元配郭皇后,一次郭皇后在后宫殴打其他嫔妃,误伤吕夷简。吕夷简猜透宋仁宗的心思,以宰相身份极力支持宋仁宗废后,立下“大功”。当时范仲淹等谏官反对废后,吕夷简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贬范仲淹出京。
说起吕夷简,就不得不提范仲淹,范仲淹身为北宋名臣、名士,一生仕途坎坷,其中有3次被贬,都和吕夷简有关。
(一)公元1029年(天圣七年),当时宋仁宗已经19岁,但太后刘娥仍然垂帘听政,坚持不放权。范仲淹等人上书:
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
范仲淹等人的意思是要太后撤帘,还政于宋仁宗。此言得罪了刘娥,而当时宰相吕夷简乃是刘娥的亲信,他积极地站在太后一方,打压范仲淹,最后,范仲淹自请贬往河中府通判。
(二)宋仁宗要废郭皇后,范仲淹等谏官认为,大宋开国80年从无废后的先例,力劝宋仁宗。当时宋仁宗已经铁了心废后,范仲淹、孔道辅等十余名谏官跪在拱垂殿外请对。据《范文正公年谱》记载:
夷简即奏台谏伏閤请对,非太平之美事。遂诏出道辅知泰州、公知睦州。
吕夷简趁机对宋仁宗说:“谏官集体请求奏对,并非太平盛世该有的景象。”于是,宋仁宗遂下诏贬范仲淹到睦州任知州。圣旨下达时,范仲淹等人还打算继续写奏折争辩,最终被通知即刻离京赴任,吕夷简没有给范仲淹等人再次上奏的机会。
(三)公元1034年(景祐三年),宋仁宗刚刚把范仲淹调回京城,范仲淹即上奏弹劾吕夷简专权逾制,在朝堂上和吕夷简的党羽争得面红耳赤。范仲淹还给宋仁宗献了一幅百官图,在图中,范仲淹指明哪些官员是正常升迁,哪些是宰相吕夷简拔擢。
当时范仲淹虽然代表清流名士,但吕夷简的势力更加强大,那些六部官员纷纷上奏弹劾范仲淹“沽名钓誉”,宋仁宗并非不知道范仲淹是忠臣,但当时范仲淹不是吕夷简的对手,为了保护范仲淹,宋仁宗还是将范仲淹贬到饶州。
范仲淹一生被贬多次,但这三次都栽在了吕夷简之手。但不可否认,吕夷简和范仲淹,一个是当朝宰辅,一个是谏官,两人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为范文正公是后世臣子的模范,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吕夷简和范仲淹作对,吕夷简当时反面人物。
其实,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么评价吕夷简,并不公允。可以说,当时的宋仁宗看得就比较透彻,他需要范仲淹的直言善谏,也需要吕夷简的游刃朝堂。吕夷简这样的人物,或许就是《中庸》中说的“大忠似奸”。
吕夷简素有权谋,在北宋朝堂纵横多年,不管是李迪、王曾还是宋绶、范仲淹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但稳居相位,对宋仁宗时期的政治贡献颇多。《宋史》曾评价吕夷简:
及其为相,深谋远虑,有古大臣之度焉……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
可见,站在范仲淹对立面的人,不一定都是奸臣。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169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