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师孙传庭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当我们读明朝末年的历史时,我们总会感受到一种很复杂的感觉,有疑惑、有愤怒、有遗憾,还有许多说不出的感觉。很多历史我们从今天来看似乎显得是那么的难以理解,尤其是当明朝在面对关外的清军以及关内的农民起义军时,明明早期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却始终无法将关内关外的这两大威胁彻底解除,而明朝内部的矛盾却越来越大,从而让关外的清军和关内的起义军不断坐大,最终使自己彻底走向了毁灭。
而晚明督师孙传庭的命运,正是这段令人深感复杂的明朝覆灭史的一段缩影。孙传庭万历末年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在天启年间进入了北京任职,但两年后就因为不满于魏忠贤的专权,于是便辞官归家。孙传庭的早期经历可以说是标准的文官的表现,但他不会想到他下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时,将成为一位肩负着明朝生死存亡的将领。
崇祯八年(1635),阔别政坛已久的孙传庭又回到了北京。而第二年,他便主动请缨前往陕西担任陕西巡抚,到前线去抗击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当时的起义军虽然多次被明军击败,但就是无法彻底剿灭,而且经常投降后又再次反叛,镇压农民起义的局势并不明朗。
就在孙传庭复出政坛的那一年,以闯王高迎祥、张献忠等人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实现了会师,确定了分兵四处攻战的战略,并攻取了明王朝祖地凤阳,掘了明王朝的祖坟,还焚烧了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这使得明王朝颜面尽失。
孙传庭在这种情况下到了陕西就职,他迅速组建了一支军队,号称“秦军”。这时,高迎祥的起义军在与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作战时遭遇惨败,只能选择转战陕西,希望夺取西安。而镇守陕西的孙传庭料到了高迎祥会试图从子午谷偷袭西安,便以逸待劳埋伏下来,结果高迎祥果然如孙传庭所料,扎进了埋伏圈,兵败被俘,被送到了北京处死。
孙传庭此战一举成名,之后孙传庭再接再厉率领着自己属下的秦军和其他明军协同作战,此时的明军由于兵力占有绝对优势,起义军被不断击败,关中地区的局势得以平定。高迎祥兵败而死后,李自成继任了闯王的位置,继续作战,但由于明朝此时采取限制起义军的流动范围,并各个击破的战略。李自成也无法避免地遭到了针对,被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合力围剿加埋伏的打击下,李自成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十八骑与自己一同突围而出。
此时的孙传庭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但他不会想到,此时被自己剿杀得如同丧家之犬的李自成,将会在五年后将自己击败,而自己将会丧命在他的手上,尸骨无存。为什么短短五年的时间,孙传庭就敌不过李自成了呢?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第一个原因就是,关外的清军再次绕道进入了长城以南,这使得明王朝的注意力被立马转移到了防备清军的进攻上,因为北京离清军实在太近了。于是,在剿灭农民起义军中立下大功的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等人都被征召到北京来防守清军的攻势。这给予了李自成喘息的机会,使他可以借机恢复实力。
而孙传庭到了北京之后却被没能发挥出作用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他与主张与清军议和的兵部尚书杨嗣昌意见相左,加上崇祯帝对于孙传庭的不待见,导致孙传庭一直闷闷不乐。之后又因为朝廷调自己总督保定、山东、河南的军务一事被杨嗣昌阻挠,孙传庭愤怒无法排遣,于是借生病的借口准备回乡。
结果这倒是给杨嗣昌抓到了机会,他向崇祯帝表示孙传庭在此危难之际引病还乡,是在推脱责任。这使得本来就因为各种事情焦头烂额的崇祯帝气不打一处来,自己在这里忙得要死,你孙传庭居然准备跑路。于是直接将孙传庭贬为庶民,这还不解气,还将孙传庭关入了大牢,这一关就是三年。
而这三年时间里,李自成却并没有闲着,他被孙传庭击败后,逃到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在那里他获得了喘息并娶妻生子。李自成被击败的第二年,原本已经投降明朝的张献忠再次反叛,李自成也乘此机会从商洛山杀出,此时的他已经又再次获得了数千人的兵力。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趁明军的注意力都在关外清军和关内张献忠大好时机,转战河南。
河南此时正因为饥荒而饥民遍地,李自成当机立断选择打开粮仓而赈济灾民。对于封建时期的饥民来说,谁能让自己吃饱饭,谁才真正具有政治合法性,于是远近的饥民听说李自成开仓放粮的消息后,都带着锄头前去投奔他,日夜不绝,声势越发浩大,几成燎原之势。李自成的军队迅速由几千发展到数万。
又过了一年,李自成这次攻克了河南重镇洛阳,曾经被万历皇帝百般宠爱甚至想要立为太子的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杀掉了。李自成甚至还把福王的肉与鹿肉同炖做了一顿所谓“福禄宴”,与将士同享。之后李自成还将当地富商的金银财宝以及粮食等物资全都拿来赈济饥民。此举让李自成彻底打开了局面,拥兵达到数十万之众。
崇祯帝没想到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李自成的势力居然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而李自成此时已经将河南另一重镇开封围住了,开封危在旦夕。不得已,为了救急的崇祯帝想起了曾经击败过李自成,如今被自己关在大牢里的孙传庭。崇祯十五年(1642),孙传庭被释放出狱,还没来得及休整,便被崇祯帝命令带兵火速驰援开封。
但由于局势瞬息万变,明将左良玉的攻击使得李自成放弃了围攻开封转而攻击左良玉,而当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前去支援左良玉偷袭襄城时,由于部下的逃跑以及左良玉的接应不力,导致汪乔年被俘战死。于是孙传庭又被派往了陕西,这个他最初投身军伍的地方。但还没等孙传庭重新经略陕西,李自成又包围开封,崇祯帝于是又急令孙传庭出关前去救援开封。
孙传庭此时刚刚到陕西才几个月,虽然有了一定资本,但根本还没有达到和起义军硬碰硬的程度,但由于崇祯帝的不断催促,孙传庭不得不带着才招募不久的新兵前往河南救援开封。因为自己一方兵力处于劣势,孙传庭选择秘密行军偷袭起义军,打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孙传庭的初期谋划得到了成功,明军通过诱敌深入获得了一定战果,但因为天气原因未能扩大战果,并且没有获得休整时间。
因为起义军人多势众,小小的一次战败对起义军并没有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起义军迅速组织主力部队杀到。在兵力的绝对劣势以及人困马乏的情况下,明军大败,孙传庭只能带领残兵逃回陕西。此战孙传庭不仅没有在李自成手上讨到好处,反而损失惨重。
撤军回到陕西的孙传庭意识到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于是大力扩充军力,同时发展生产,陕西的明军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明显的壮大。但崇祯帝对于剿灭起义军的急迫心情,使得他不断催促孙传庭出兵,并且不断将山西、湖北、贵州甚至江南江北的军务全都交给孙传庭,并改称其为督师,并升任兵部尚书。孙传庭无奈之下,选择出关作战。
但由于战线过长,导致明军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补给,在加上连续作战以及天气等原因,明军的士气逐渐低落下去,开始出现了逃兵。再加上起义军乘机切断了明军的粮道。孙传庭只能亲自率兵前去打通粮道,并留下河南总兵程永福留守,结果明军内部产生了猜忌,方寸大乱,原本的部署全都打乱。
被起义军撵到了汝州的明军终于回过神来,双方展开决战。原本明军势如破竹连续击破起义军三重战阵,在第四重战阵与起义军的精锐陷入了僵持,而当明军这边的火车营溃败后,明军的溃败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局势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李自成这次没有给孙传庭再来一次的机会,他派兵足足追杀了明军四百余里。最后攻破了潼关,孙传庭在撤退的途中战死,最终尸骨无存。
孙传庭死后,大明王朝在关内已经再也没有能够镇压起义军的力量,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孙传庭死后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王朝败亡。孙传庭的命运堪称明王朝晚景的缩影,在刚愎自用的皇帝的瞎指挥下、在朝廷官员的内斗中、在起义军和清军内外交困下,曾经战无不胜孙传庭最终战死,而明王朝也随之而亡。难怪会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7957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