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百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隆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石虎的俩儿子手足相残,太子石宣暗杀了石韬。于是暴怒的石虎虐杀石宣,一是出于泄愤,毕竟石韬最受宠;二是为了杀一儆百、整顿秩序。
力而李隆基一天干掉包括太子在内的仨儿子,则是朝堂权力斗争的结果。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用来形容古代的帝王们最合适不过了。绝对权力的腐蚀下,无论年轻时有多么励精图治,到了晚年大多都会掉链子,更别说李隆基这种帝N代了。
李隆基是历史上著名的有为君主,但他有两个明显的短板:
第一,他跟之前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不一样,是一位完全通过宫廷政变(而且还是连续两次)夺取权位、并且建立了盛世的帝王,所以他特别擅长搞权力制衡,政治警惕性极高,尤其精于防备别人搞针对自己的宫廷政变;
其二,为人过于“潇洒”,或者说风流。你以为他只是宠爱杨贵妃?人家的后宫一共有佳丽四万(包括宫女),亲生儿女60个;在杨贵妃之前,武惠妃也是集“数万宠爱于一身”。
而李隆基一日杀三子,就是这两大特点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李隆基还在当临淄王的时候,宠爱的是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三位,三佳丽分别生下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鉴于当时李氏宗室在武则天的淫威下夹起尾巴做人,这几个老婆跟李隆基,算是“贫贱夫妻”了。
不过当上皇帝后,能够掌控的资源那就丰富太多了,才色过人的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迅速成了李隆基的心头好,往日的贫贱夫妻之情早已被抛诸脑后;同时,爱屋及乌,武氏所生的寿王李瑁(即杨贵妃的原配丈夫),也成了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子,史书称:“宠冠诸子”。
这么一来,李瑛、李瑶、李琚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哥几个时不时私下聚会,对于自己以及母亲受冷落的处境,免不了发发闹骚、互相安慰一番。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武惠妃太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了,毕竟母凭子贵嘛。为此她特意拉帮结派、物色爪牙,专门挑太子等人的刺,其中就有驸马都尉杨洄。
为了自己日后的富贵,杨驸马那可是不遗余力,他到处收集三位王子的小过失,然后添油加醋向武惠妃汇报。
而武惠妃则以此找李隆基告状:“太子拉帮结派,想要谋害我和寿王,而且还很不客气地指责圣上的不是。”这一年是公元736年。
李隆基最排斥的,就是拉帮结派,何况是太子及藩王。毕竟他自己,以及初唐的玄武门事变,都是血淋林的教训。他立即召集宰相们,商讨废除三位皇子的事宜。
宰相里幸亏有大文豪张九龄,他大招全开,接连举了四个反面例子:晋献公杀申生、汉武帝杀戾太子、晋惠帝废愍怀太子、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排山倒海、气势如虹,一时间唬得李隆基举棋不定。
心急的武惠妃犯了混,竟然暗示张九龄,只要站自己一边,以后好处少不了。没想到人家压根不吃这一套,直接把原话告诉了李隆基。李瑛、李瑶、李琚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但此时的李隆基已经越来越堕落,关键原因就在于当皇帝太久了:“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偏偏张九龄是个较真的人,他事事上心,兢兢业业,经常跟李隆基争个面红耳赤;而另一位宰相李林甫择则是另一个极端,事情对不对不重要,凡是皇帝的意思,那就是真理,这让李隆基极为舒坦。
就这样,在李隆基的反感、李林甫的排挤下,张九龄逐渐失势。第二年四月,他被贬为荆州长史。
紧接着,武惠妃趁机发起了第二波攻势,杨洄这次直接向李隆基绘声绘色的打小报告,信誓旦旦、有鼻子有眼的声称李瑛联合李瑶、李琚,连同太子妃薛锈相互勾结,准备发动政变,提前坐上皇位。
在李林甫的排挤下,此时朝廷里已经没有张九龄这样的重臣,李隆基很快下定决心,他起先下令把三个儿子废为庶人,也就是寻常老百姓;其后觉得不踏实,干脆直接赐死。
不过李瑁还是没当成太子。虽然李林甫极力推荐,但此时武惠妃已死,李隆基个人更偏爱年长、孝顺好学的忠王李玙,一时间未下定决心。
再加上此时对于杀掉仨儿子有些后悔,李隆基越发闷闷不乐,甚至茶饭不思。他的老心腹高力士趁机进言,劝他“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即按照传统规矩以年龄为唯一指标,其他人都找不到理由抢太子之位。
李隆基茅塞顿开:“汝言是也!汝言是也!”不久后,立李玙为太子,后改名李亨,即日后的唐肃宗。
写到这里只有一个感想,难怪历史上总有皇子感慨:“愿永世永生,不再生于帝王家”。权力是毒药,何况是绝对的权力。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7883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