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安石变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呢?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利国利民,也有人说他为北宋后来的党争埋下了祸根,是非到现在都很难盖棺定论。 政策本身缺陷 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就不是一回事了。比如青苗法,是为了避免老百姓借高利贷,政府用较低的利息借钱给需要的老百姓 ,的确扩充了国家财政,农民的负担也有所降低,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也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但是有些法,其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均输法,就是利用行政权力强买强卖,违背市场规律,国家是有钱了,人民穷了。综合起来说有些变法是没有考虑客观经济规律,有些变法是没有考虑实际操作空间,有些变法是用人不当。从出发点来说,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变法设立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在募役法,让民自己出钱雇役,就是说有钱的可以请其他没有钱的为他打工干活。 方田均水法,制定土地税。 市易法,当外面物价低的时候就大量收购,当外面物价货物高的时候又低价出售,政府想办法吧富人的商业利益化进行分割,增加政府的收入。还有包括军事方面的保甲法,置将法,保马法等,节省军费,提高了军队素质,国家逐渐变得富国强兵起来,进一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
再后来宋哲宗上位(1085年),彻底废除新法。虽然哲宗后来想要重新起用变法,但是此时的宋已经进入了党争的泥沼中。不考虑客观情况 客观情况有很多,比如政策对人民的道德要求太高,对执行官员的道德要求也太高,这在今天都很难完成,更不用说古代了。比如保甲法,就是民间自卫队,到对自卫队员就是巨大的负担,不仅没钱,还得浪费时间参加教阅,教阅过程中还要受到压榨,导致很多人宁愿自残也要逃避保甲。
所以在社会治理不是光有一个顶层设计就够的,还得看具体执行,同时还要兼顾实际情况。反对派,这个反对派分两个层面,一种是政治意见不同的反对派,一种受新法利益损害的反对派。前一种就是题主说到的那些朝廷里的人,其中不乏正人君子,比如司马光、苏轼等。他们为什么反对,其实也是发现了新法的一些弊病。
而第二类则是被新法损害利益的,比如原来放高利贷的大地主,原来做货物转运的富商等等。但是王安石极度缺乏政治权变精神,不论是谁,只要说新法不好就是反对派,最终将朝廷严格对立起来,自然树敌太多,新法也无法推行。王安石的这种性格最终也导致北宋党争兴起,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实际上,王安石的新法虽然初衷很好,但是并不是改变北宋当时的矛盾,只会徒增麻烦。在古代那种信息沟通不畅的体制制约下,政策不是越细越好,而是越简便越好,比如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政策越细,底层理解越难,官吏搜刮的明目反而越多。就像青苗法,老百姓不需要贷款官吏却强行摊派,增加了负担。所以不折腾,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而另一方面治国首要是治吏,没有一套好的官僚体系执行,再好的政策也落不到实处。王安石得益于他在文学上的名声,同时道德上也没有瑕疵,变法的来由也是忧国忧民,所以历史上没法给负面评价。但如果光说政治影响,这样的变法绝对是弊大于利。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7440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