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位置:首页  »  帝王野史  »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日期:2023-03-31 16:07热度:加载中...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刘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一直是众多后来者称慕的对象。

  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被颂为千古佳话。

  君臣庆会,刘备喜不自胜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刘备以鱼水来比喻自己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得到了后世无数哲人贤士的认同。

  前秦皇帝苻坚遇王猛,口口声声称自己就象是当年的刘备遇上了诸葛亮,时时把“如鱼得水”四字挂在嘴边。

  不过,尽管苻坚如此高调秀恩爱,且王猛为苻坚作出的贡献也不比诸葛亮少,但有一件事,苻坚是没法与刘备相比的。

  即“举国相托”。

  这件事,非但苻坚,只恐后世历代君主没有谁具有如此襟怀。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举国相托”之事发生在刘备兵败猇亭之后。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刘备收合离散兵丁,由陆路退驻白帝城,改鱼复县为永安,改馆驿为永安宫。由于操劳过度,悲恨交集,体质迅速衰落,一病不起。

  章武三年 (公元223年)春二月,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急召诸葛亮到白帝城永安宫,托付后事,史称“白帝托孤”。

  “白帝托孤”有一个细节感人肺腑: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诸葛亮到了永安宫,刘备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必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不可以辅佐,先生就自行其是、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听了,泪如雨下,毫不犹豫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默然,回头下诏训示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许多人都给予肯定和赞扬,将之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又一千古佳话。

  《三国志》、《后汉纪》都认定刘备这些话至挚至诚,出自真情实意。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刘备此举历历落落,是古往今来君臣关系中最大公无私的典范,刘备已经把整个国家和亲生骨肉全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可谓毫无保留、毫无私心。

  但是,写《魏氏春秋》的晋人孙盛却认为这是刘备的“诡伪之辞”。他说,世人有人以为,刘备这是赤诚付国,可代表全蜀人的意志,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如若被托孤之人是忠臣贤士,无须如此说这种虚伪的话,如若所托非人,说这种话岂不是给其留下极好的篡逆理由?所以,古代留下顾命之言,必须表示明确,诡伪之辞,绝非托孤之语。幸好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亮之威略,足以威慑群臣,免起二心,否则,恐怕就要产生君疑臣惧之局面,衅乱将生。

  也在孙盛所说“诡伪之辞”的启发下,后人对于刘备提出“君可自取”说法的真实用意作了种种猜测,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试探”说,刘备说此话的目的是以退为进,试探诸葛亮的野心。一旦诸葛亮面露喜色,流露出“自取”的意向,埋伏在帐下的刀斧手马上一拥而出,将诸葛亮乱刀砍死。这种想法,是有历史依据的。明太祖朱元璋不就把自己认为对孙子朱允汶有威胁的功臣屠戮得干干净净吗?

  二、“紧箍咒”说,刘备可能已经料到诸葛亮不会傻到当场流露出喜色,他所说的这番花言巧语,也不是要试探诸葛亮的真心或假意,而是设个圈套让诸葛亮钻,逼诸葛亮在文武大臣面前表态拥护刘禅,须知诸葛亮身为正统儒家知识分子,平生看着名节,一旦表态,就相当于背上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套上一个政治紧箍咒,只能死心塌地地为他的刘氏子孙效力。

  三、即使这个“紧箍咒”对诸葛亮形成不了约束,诸葛亮在自己死后真的篡位自立,也会因自己曾说过这番话,对自己的儿子手下留情、网开一面。即里面暗含着这样的意思:“我是愿意把帝位让给你的,你真的想要就要吧,只求别杀我的孩子。”而且,他刘备的这句话也将在诸葛亮的道德禁地中折磨他一辈子,让诸葛亮永远生活在背叛和内疚之中。

  以上推测,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都是从后世尔虞我诈、伴君如伴虎的君臣敌对关系推出来的,可能并不符合实情。

  小编是支持陈寿的观点的,即:刘备说的“君可自取”实为肺腑之言,诚心诚意。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当然,如果小编说,之所以支持此观点的最大原因是刘备这人仁义、重感情,估计会招来很多读者的狂喷。

  但小编还是要说,这还真是小编此观点的最大原因!

  大家的狂喷也容易理解,毕竟,稍读一点历史书的人都知道,后世帝王之家为争夺帝位不知出现过多少父子相杀、手足相残的血腥场面。

  诚如千古一帝唐太宗,尚且不免血溅玄武门;震烁古今的永乐大帝也是在流血漂橹的靖难之役这登上帝位的。

  刘备,怎么会把帝位轻松让给外姓人?!

  其实,以后世人心来妄惴古人,并不可靠。

  随便举个例,晋国人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以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谋刺未成,伏剑自杀。韩国人聂政为报严仲子一金之酬,仗剑刺杀侠累于阶上,又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豫让、聂政以及聂政姊姊的行为,恐怕是很难以理解的,结论也只能用“胡编”、“虚构”来定义这些人以及这些事件的性质了。

  话说回来,刘备此人,有君主器量,也有侠士之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其:“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因此资以千金。有仇家买凶去行刺刘备,刺客见了刘备,竟“不忍刺,语之而去”。足见刘备待人至诚,深得人心。

  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事虽然史不见载,但他们早年“入则同卧,出则同坐”,形影不离,推心置腹,“恩若兄弟”,以至后来“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为后人所倾慕。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可是,近来有阴谋论者说,关羽之死,其实刘备担心其尾大不掉,和诸葛亮合谋整死的。

  说这话的人,分明是哗众取宠,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他也不想想,即使刘备是要想整死关羽,也不必让偌大荆州作为陪葬品啊。

  《三国演义》写关公败走麦城,被孙权斩杀,余恨难消,三魂七魄飘飘荡荡,向刘备报梦。刘备问:“贤弟别来无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与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关公泣告曰:“愿兄起兵,以雪弟恨!”刘备梦醒,去找诸葛亮解梦,恰巧许靖正和诸葛亮谈论荆州变故,许靖说:“某适闻外人传说,东吴吕蒙已袭荆州,关公已遇害!故特来密报军师。”诸葛亮泫然叹道:“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刘备听闻,顿足垂泪,说:“孤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耶!”而等马良、伊籍回报实情,刘备痛呼:“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一面差人赴阆中报知张飞,一面差人会集人马。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刘备终于支撑不住,大叫一声,昏绝于地。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这段书为何写得这么感人?

  因为这是有史实依据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看,陈寿就认为刘备发起夷陵之战的主要原因是要报关公之仇。

  当然,还是有人认为,所谓报关公之仇只是借口,真正目的还是要收复荆州。在这些人看来,情义是很轻的,政治才是重要的。

  如果单谈政治而不谈感情,我觉得刘备多数会听从诸葛亮之劝,克制个人情绪,做忍者神龟,咬碎牙齿和血吞,冷静审时度世,接受魏吴蜀三国中蜀国最弱的事实,继续走联吴抗魏的路线。

  但刘备根本听不进,一意孤行,以倾国之力,向东伐吴。

  可以说,刘备已经丧失掉理智了。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也可以看出,对刘备这个政治大人物而言,在这个时期,他的感情因素已经压倒了政治因素。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证出他在安排后事时对诸葛亮提出的“君可自取”是真诚实意——怪我被悲伤和愤怒给冲昏了头脑,没有听从您的劝告,落到了今日的地步,国将不国,邦将不邦,成了个烂摊子,我儿子要真不行,就由您上吧。

  话说回来,人都是自私的,刘备也并非爱诸葛亮胜过爱自己的儿子。

  刘备原先也一直是想由儿子来接自己的班的,你看他煞费苦心地让刘禅的岳父张飞兼任行政官职司隶校尉,另外也把法正、孟达、黄权、吴壹、吴班、魏延等等一大批可靠的能臣武将恰到好处地安置到合适的位置,目的就是替儿子铺路,让这些人为儿子保驾护航。

  可是,法正早逝、关羽遇害、孟达投降、刘封被杀……一下子就打乱了所有的布局。

  接着,夷陵之战前张飞突然遇难,夷陵之战中吴班虽然没有战死,但刘备的嫡系损失殆尽,张南、冯习战死,马良遇害,其中最被寄予厚望的黄权又投降了曹魏。声望和资历甚高的司徒许靖、尚书令刘巴,以及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和安汉将军糜竺却已相继去世。

  无论是现实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防线,刘备都已濒临崩溃。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而当他刚退到白帝城时,成都附近又爆发了汉嘉郡太守黄元叛乱事件,极大地震撼住了他的内心。

  一句话,内外交困。

  于是,刘备宁愿呆在白帝城也不愿意回成都。

  刘备一生所遇大风浪不知凡几,如果他还年轻,当然会东山复出,重现雄风。

  但是,他已是六旬老人,忧愤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力不从心,能做的就是慎重考虑后事了。

  刘备对诸葛亮有三顾之情、手足之义,而且,在张飞、关羽、马超、法正等人均已故去的情况下,诸葛亮当然是托孤的不二人选。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秋到章武三年 (公元223年)春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刘备必定经过无数番苦苦思考和苦苦挣扎,努力说服自己,只有将蜀汉大业交给诸葛亮才是最可靠的。

  对于自己儿子阿斗的斤两,刘备是心知肚明的。

  如果蜀汉国力正处蒸蒸日上,阿斗做个守成的太平天子还可以,但经过自己这番昏头昏脑的一番瞎折腾,说是个烂摊子还是轻的,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一旦由阿斗接手,说不定是惹火烧身。

  而且,就刘备自身的经历来说,他也不是没见过这种“举国相托”的事。

  徐州太守陶谦,在曹操兵临城下的危急之际,三让徐州,要把徐州交负给自己管理。

  陶谦当时说话的语境恰恰就是刘备这时的语境,陶谦说,他自己年迈,两个儿子又不成器,难堪重任,“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只有由刘备来管理徐州,他一家上下才能保全,徐州百姓才可脱祸。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如果说陶谦让徐州不成功,后世那些喜欢疑神疑鬼的人一定认为陶谦所说是“诡伪之辞”、虚伪之语,目的是试探,是以退为进。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可是,陶谦在死前出让徐州成功了!

  至于刘备受了徐州太守的大印,后又被吕布驱逐,那是后事了。

  除了陶谦让徐州之事,还有刘表让荆州之事。

  《三国志 先主传》中裴松之的注记:魏书曰:表病笃,讬国于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

  由于刘表让荆州没成功,所以裴松之就断言:“臣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

  刘表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受不了老婆的枕头风,就算他有意让荆州给刘备,也必定经不起老婆舌根子的唠叨。

  最终,荆州由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接管,刘琮乃是羔羊一样的人物,哪经得起曹操的惊吓?曹操一来,荆襄八郡就丢了四郡,另外四郡被他当作投降的见面礼献给了曹操。

  鉴于刘琮的前车之鉴,刘备也不愿自己的儿子刘禅落到刘琮的下场,更不愿自己打拼了大半生得来的蜀汉基业化为乌有。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实际上,这时蜀汉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比当日的徐州、荆州好多少。

  所以,如果由难堪大任的刘禅接管蜀汉政权,恐怕是祸不是福。

  刘备之所以看好诸葛亮,除了诸葛亮是自己的“鱼水之交”、是蜀汉集团人才凋零局面下仅存硕果之外,也经过反复思考,认定诸葛亮是能解救蜀汉当前的困境、帮助自己实现恢复汉室愿望的最佳人选。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想想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已明确提出:跨有荆、益两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东结孙吴,北伐曹操,这样才能兴复汉室。这其中,孙刘结联,才是成功的关键。刘琮投降曹操之时,刘备被曹操追杀得几乎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是诸葛亮挺身而出,单舟赴江东,力劝孙权联合刘备抗曹,最后才有了后来的赤壁大战,才慢慢建有了这点基业。虽说自己贸然和东吴开战,联盟破裂,但若托国给诸葛亮,其必能与东吴重归于好,维持三足鼎立局面,徐图后计。

  所以说,刘备托国相付给诸葛亮,是真心实意的。

  陈寿说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刘备临死前让诸葛亮取代刘禅 刘备到底是出于什么墓地

  的确,刘备对诸葛亮推心置腹,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不存在什么揣度猜测,犯不着用如此下作的手段试探诸葛亮野心的有无,也犯不着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去套现诸葛亮对自己儿子忠诚。

  一句话,如果刘备真的怀疑诸葛亮是个居心叵测的小人,会在自己死后篡位夺权,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毒手,会毁坏他兴复汉室的基业,何不干脆把诸葛亮杀了?

  事实证明,刘备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诸葛亮为了践行刘备生前汉复汉室的大业,秋风五丈原,铁马大散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了什么 诸葛亮要是听从历史就会被改写

公孙瓒送赵云给刘备(刘备临死前说了什么话)

刘备临死前为什么单独托孤赵云

刘备临终为什么要任命两位托孤大臣?诸葛亮一个不够吗?

刘备临死之前,为什么把兵权及交给李严而不是诸葛亮?

标签:诸葛亮  刘禅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7439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