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历史上汉章帝刘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刘炟生于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生母是贾贵人。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十九日,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三岁。刘炟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很受父亲汉明帝的器重。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日,汉明帝去世,刘炟即皇帝位,时年十九岁,是为汉章帝,尊嫡母皇后马氏(明德皇后)为皇太后。同年八月十六日,葬汉明帝于显节陵。十月初二日,大赦天下。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刘炟在章德前殿去世,时年三十一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遗诏不起寝庙,一概依照安葬汉明帝的制度。同年三月十八日,刘炟被安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阳东南)。
政宽刑疏:史称,刘炟忠厚仁义,笃于亲系,其政令刑罚的确也是比较宽疏。譬如,依东汉制度,官员贪污要禁锢三世,即三代人都不准为官。刘炟废除这项制度。但是,刘炟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往往超过规定的限额,从而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却把这些负担都转嫁到百姓头上。可见,刘炟之宽疏,并非完全建立在制度原则之上。
刘炟的一些政令刑罚,有时也并非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灾祥谶纬之学上。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兖、豫、徐等州发生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饥民遍野。刘炟一方面调集国库粮食紧急救援饥饿中的百姓;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讨解决办法,按照当时人们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于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又与政事有关。司徒鲍昱痛陈时弊:“前几年治楚王刘英狱,抓人成百上千。这些人并不是都有罪,受牵连而坐狱的人恐怕有一半是冤枉的。那些判处徒刑的人远离家乡、骨肉分离,死了灵魂也不得安息。这就致使阴阳失调、水旱成灾。现在不如赦免这些刑徒,解除监禁,让其回家和亲人团聚,这样也许能致和气,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尚书陈宠也上疏说:“治理国家大事就如调整琴瑟的弦一样,弦调得太紧就会崩断,刑罚太严也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建议陛下进一步宽缓刑罚。”刘炟听从他们的建议,大赦天下,宽缓刑罚。
禁除酷刑:刘炟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废除了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亲属皆受牵连的法令,改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批准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
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提倡儒学:建初八年(公元83年),选高材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议》、《白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继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
维护丝路: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诸部归服,中央政府在该地建立都护府。不过,该地仍是不断发生战乱,局势颇不平静。刘炟即位之初,边关再起纷乱,焉耆、龟兹、车师等联合北匈奴,攻打中央政府的军政驻地,形势颇为吃紧。汉章帝刘炟召群臣商议对策,众人皆欲暂缓,惟有司徒鲍显,力主马上增援。刘炟采纳鲍显的意见,派兵西进,解救了边关危机。
不过,对于是否继续经营西域,刘炟是举棋不定,大臣们也有争论。由于确实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刘炟最终还是放弃了西域,诏令滞留西域的汉朝人员回国。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730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