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皇帝不上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知道明朝的皇帝有许多奇葩的,像嘉靖、万历两位仁兄几十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不好好当皇帝却专心做木匠,明宪宗朱见深一心炼丹追求长生不老。还有许多皇帝由于轻信太监而误国,像太监王振差点让明王朝因土木堡之变而灭亡,大太监刘谨、魏忠贤一手遮天,甚至被称为九千岁,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明朝可以说是一个阉党横行、党争严重的朝代,但是,明朝的皇帝除了建文帝这个特殊的例子,被他的叔叔朱棣夺了皇位外,其他的皇帝的位置一直都是稳如泰山,从不用担心被权臣、太监夺走皇位,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
对历史稍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历史上权臣忘掉皇帝发生过多次,像汉朝的霍光,就废掉不满意的皇帝,王莽推翻了汉平帝刘衎。汉献帝被董卓、曹操弄得像流浪儿一样居无定所亦或是如提线木偶般任人操纵。唐玄宗差点被安禄山给推翻。不仅大臣如此,对于皇帝的位置,甚至太监都有插一脚的。秦二世上台后,太监赵高独揽大权,以至于出了指鹿为马这样的荒唐事。
封建社会里,能够接触最核心权力的,不仅有皇帝,还有太监、大臣、武将,后面三类人对皇帝的威胁一直是存在的,但明朝的皇帝位置为何如此稳固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大臣的权力渐渐变小,皇权渐渐稳固。
一句话,一部封建史,就是大臣权力渐渐式微的历史。相权从在权力中心占据一席之地,逐渐变成皇权的附庸。在秦朝,宰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在汉唐时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到了明朝,朱元璋直接取消了宰相这个职位,出现了“内阁”制度,内阁中的首席大臣叫做内阁首辅。大家可千万别被首辅这个名头给吓住了,其实首辅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秘书,他是决定不了任何事情的!
明朝内阁制度
这个内阁与现代西方国家的内阁是两个概念。明朝的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是依附在皇权上的。内阁制度是怎么形成的?朱元璋同志由于幼年的一些经历,形成了他对官员的不信任心理,他借着胡惟庸案直接废除了宰相,加强了君主专制,他本人也是一个工作狂,大小政务都亲自处理。但他的后代几任皇帝不可能像他那么日夜工作,所以就出现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内阁。内阁大臣并没有决策权,他们所能做的只是把自己对于具体政务的建议传达给皇帝。大臣们把自己的意见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贴在奏折上,这种称为“票拟”。之后内廷的太监将奏折送至皇帝面前,皇帝再对奏折进行批红。可以看出,内阁只有议政权,决策权是没有的,即使是议政权,内阁的意见还需太监转达给皇帝。除非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张居正在万历皇帝年幼时担任内阁首辅,因为当时皇帝年龄小,同时张居正又与掌权太监冯保关系特别好,所以他才掌握了大权。其他的一些内阁只能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但是内阁的出现确实减轻了皇帝的工作量,以至于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照样运行稳定,皇帝只需遥控指挥就行。
二是“言官”制度。
任何权力都需要受到一定的监督,朱元璋同志就很关注对官员甚至皇帝本人的监督,他就强化了言官制度。虽说类似的官职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明朝建立了历史上最为完善的监察制度与组织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言官群体。朱元璋的制度很特别,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言官的官位不高,六品七品的比较常见,但地位却很高,就算是六部尚书都要给面子。朱元璋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并以群体的面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威慑力量。当然这项制度并不完美,部分言官为骂而骂,纯粹过嘴瘾。也有的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偏离了自身的职责。但不管如何,言官制度在明朝得到了发扬光大,它让大臣们有了束缚,权力得到了很大的限制。
海瑞
三是庞大的特务组织机构。
如果说到哪个朝代的特务机构最庞大、最健全,明朝说第二,就没有哪个朝代敢说第一。明朝有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这些特务机构简直如蚂蝗一样,吸附在众多的官僚机构上。任何官员都会受到它们的监督,今天在某个地方,甚至是在家里说的话,明天就会传到皇帝的耳中。这些特务机构,就是皇帝安插在大臣身边的耳目,就算皇帝不出内宫,也能对大臣们了如指掌,使皇帝能够对朝廷遥控指挥,轻轻松松管理国家。皇帝只要掌握着最重要事项决定权,内阁、六部、东西厂、锦衣卫特务就如同他的手中玩具一般,完全受控制。所以,就算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机构照样正常运转,皇帝照样牢牢地掌握着权力。
四是独特的军事制度。
宋太祖赵匡胤本身是一名武将,自己本身就是靠军事政变上台当了皇帝的。他自从当了皇帝后,觉也睡不好了,整天担心他下面的一些军官如法炮制占了他的位置。为此他想出了“杯酒释兵权”这招,让武将们交出兵权,回家颐养天年。而且在宋朝,武将的地位明显不如文官,即使是高一级武官都受低一级的文官制约。武将地位低下也造成了宋朝的软弱,一直被游牧民族欺负,被打得东躲西藏。到了明朝,明朝的皇帝为了对武将的权力进行制约,沿袭了宋朝的思想,重文轻武。另外还设置许多制度来制约武将的权力,比如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牵制。都督府掌军但没有调兵权,兵部可调兵但不能指挥军队作战,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另外,每次打仗时,皇帝还要派太监进行监军,将领对军队的指挥受太监的制约。如此一来,武将们根本没有谋反的资本。
张居正
五是加强思想的控制。
自宋朝以来,程朱理学得到了发扬光大,总的来说,这是宣扬封建伦理的学说,它是竭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程朱理学极大地禁锢了民众的思想。民众基本上被从思想上教育成了愚民,形成了愚忠的思维。
一部封建史,也是一部统治理论越来越深化,统治手段越来越丰富的历史。理论来源于实际,同时又为实践服务。朱元璋同志还创造了八股文,读书人从此只会死读书、读死书。连知识分子都变成了书呆子,明朝皇帝的位置怎么能不稳固呢?
可以说,在明朝,明显地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大臣的权力已沦为了皇权的附庸。而读书人也变成了没有思想的书呆子。无孔不入的特务机构又实行恐怖统治,给大臣们造成了身心上的巨大伤害。这些都为皇帝的极权统治奠定了基础,所以即使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也根本不用担心皇帝的位置会被别人夺取。另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是真的几十年都不处理政务,这是一个误解,皇帝不上朝,但他们还是要处理事情的,只是没有放在朝堂上处理而已。明朝的皇帝虽然奇葩,但没有一个是白痴,相反他们中有许多智商很高,把大臣、太监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也是他们能够稳住皇帝位置的自身原因。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448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