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清代发型的读者,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发型很帅?别被清宫剧骗了,真实的清代辫子是这样的。
清宫剧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电视剧,其内容都是围绕清室宫廷展开,要么写实、要么戏说、要么穿越,总会惹到无数观众的眼球关注,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至今被人反复细品的清宫剧也有很多。
比如写实一点的《康熙王朝》,戏说一点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穿越剧《步步惊心》,《甄嬛传》更是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这些剧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也都会给人一种极强的带入感,让人回味无穷。
看到剧中的俊男靓女时,很多角色都成为了观众的偶像,圈了不少粉。尤其男主俊洒闲逸的背影,拖着长长的粗辫,显得玉树临风,毫无违和感,甚至还会感觉清代的发型很帅。然而真实的清代男子发辫并非如此,别被清宫剧骗了,历史上的清代辫子不仅丑还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代辫
我们都了解清代男子留发辫,这也是满清男子的主要特点,尤其看了近些年来的电视剧,清代辫的印象在我们的脑海口已经是“根深蒂固”。
看到所有的清宫剧基本都是以两耳和头顶为分界线,前面剃光,后面留发,在脑后梳成长长的一根辫子,大概是清宫剧看得多了已经成为审美习惯,也或许男主形象塑造过于真实,让我们感觉清代男子的发辫丝毫没有影响心中的地位,甚至还有一点酷酷的时尚感。
雍正是这两年演绎版本比较多的清代皇帝,拿《步步惊心》和《甄嬛传》来说,吴奇隆相对年轻的形象给人一种冷酷出尘的感觉,他的背影,长长的发辫系着发绳,尤其他特殊的怪癖,不让别人摸他的发辫,好奇心驱使更加让人关注他发辫。
而《甄嬛传》中陈建斌主演的雍正则是塑造的老成稳重的形象,华丽的龙袍,沉稳的脚步,背后不动的发辫显得角色格外的历练与威严,虽然后宫让他“管理不善”,但人物性格演绎得非常饱满,更贴近真实的人性。
这些逼真的人物角色把我们一次次带回到清室皇宫,感受尔虞我诈的同时,对清室的礼节、习俗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也是我们为何感觉清代发型很帅的原因,过于真实和完美的演绎往往会给人一种很强的舒适感。
只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史实”,其实清代的辫子并不是清宫剧所演绎的那样美感十足,清代辫子在历史上不仅非常丑陋而且还屈辱无比,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历史上清代辫子的真相。
二、清代的“剃发令”
清代是满族统治者的天下,追本溯源,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后20年时间里逐渐一统全国。
在多尔衮入关后两次发布了“剃发令”,这也是为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所颁布的铁腕政策之一。
《满清稗史》中记载:越一年,南方大定,乃下发之令,其略曰:‘自今布告之后,京城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闻是时檄下各县,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令发匠负担游行于市,见蓄发者执而剃之,稍一抵抗,即杀而悬其头于担之竿上,以示众。”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两千年的传统习俗与思想已经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而满族本来是骑马打天下的少数民族,常年在马上骑射奔波,为了避免头发在骑马时影响视线,便把四周的头发剃光,只留下一小撮头发梳在脑后,并且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
不要以为这时的清代发辫是影视剧中的形象,历史的真相是,满族男子要把大部分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以一枚铜钱大小的留发面积为标准,因此称为“金钱鼠尾”式。
这就是满清男子的标准发型,用现代人眼光来看也是非常丑陋的发式,在古代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巨变”,汉人的尊严受到了挑战与侮辱,顾炎武《断发》诗中写道:“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剃发令”一颁布激起民愤,在满清的强行镇压与屠杀下,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案,其主要原因就是“剃发令”剃的不仅仅是头发,更代表着屈辱,士可杀不可辱,更何况是受之父母的发肤呢!
只是在满清的铁腕压制下,最终大多数百姓选择了屈服,对于百姓而言谁当权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活下去,这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可以说在清代初期阶段,男人都是“金钱鼠尾”式的发型,不仅丑还屈辱,但人人敢怒不敢言。
三、清代发型的演变
历史在发展,清代男子的发型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或许清室皇族已经感受到了“金钱鼠尾”式发型显得不够庄重,或许是群众的力量在慢慢影响着统治者,“金钱鼠尾”辫的发量也开始逐渐增加。
到了嘉庆年间,留发已经增加四到五枚铜钱的面积。1799年,嘉庆四年,中川忠英于长崎在《清俗纪闻》一书的绘画中,一侧背站立的教书先生头顶蓄发,编一长辫垂于后背,其长度已达腰部,辫尾有发带系结。
画中的教书先生的发辫已经开始蓄发,大概有四五个铜钱的面积,虽然执行的依旧是剃发政策,但在发量上已经开始有所增加,由原来的“鼠尾”变成了“猪尾”。
时间再过近百年后,清代的辫子又发生了变化,发量又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大多数人是把额角两端,引一直线,依此直线剃去直线以外之发,也就是“半瓢式”,通俗点说就是“阴阳头”,发量由“猪尾”变成“牛尾”,这个发型一直到清代灭亡才结束。
并且在清末时期,男子发辫还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上阵杀敌时把辫子盘在脖子上避免冷兵器时代的刀砍枪刺,这是意想不到的古人智慧。
小结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清代辫子不公丑还意味着屈辱,不熟悉历史的朋友想不到清代辫子还有这样多的变化与惨案在里面。只是时代在变迁,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变化,一些与“美”相违背的事物终归会回到原点。
了解了清代辫子的真相,回忆曾经的那些清宫剧,似乎只有聂远在《如懿传》中所塑造的乾隆皇帝外形与史实更接近,只留了后脑部分的头发,虽然不是“金钱鼠尾”式,但也不是“半瓢式”,巴掌大小的蓄发与真实历史有些“超前”,好再说明剧务也是用心了,毕竟在看脸的时代,演员塑造那么丑的“鼠尾”形象也是不愿意的。
就像是恐龙身上有毛一样,很多时候事物的最终结果还是要尊重史实,影视剧带给我们的是娱乐与休闲,但不能改变历史的真相,作为一名知识广博的观众更要理性看待历史剧,赏识即可,不能被剧中所塑造的形象所误导哦!
参考资料:《满清稗史》《孝经》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5779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