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在迈入皇宫大门的那一刻,即便是权贵之女,也注定要被卷入无止境的阶级斗争和尔虞我诈的漩涡,孝愍让皇后马氏,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指婚,贵为皇太孙妃,最终也没能收获一个善终。
一、皇家风云命运沉浮
说起建文帝朱允炆,他自幼受到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影响,这造就了他温文尔雅的文人风范,身处皇家的斗争漩涡,权力欲望的中心,朱元璋为了避免皇位之争的现象出现,将长孙朱允炆立为太子。
朱允炆的性格谦和,但并不果断勇武,虽然朝中其他皇子也展现出了才能,但朱允炆一直是朱元璋心目中的最佳选择,可朱允炆早早被立太子,显然对他并不是一件好事。即便是身边人对他有着完备的呵护,也免不了权力斗争的明枪暗箭。
朱允炆虽然备受朱元璋的喜爱,但他的功绩却比自己的祖父要差的远,朱元璋在位期间,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免税赋,严惩贪官,一系列的良政将民众从灾害之中挽救出来,社会也逐渐恢复原有的发展,变得欣欣向荣,这是凭借朱允炆的能力无法达到的。
而朱允炆的皇后马氏,自然也无法与我们常知的孝慈高皇后相媲美,朱元璋一路走来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皇后的扶持,虽然同样姓马,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孝慈高皇后,母仪天下,爱民如子,作为开国皇帝的正妻,可以说是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位马皇后随着朱元璋南北征战,共商要事,精心辅佐,不仅将要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还有着不一般的胸怀和格局,帮助朱元璋四处打点,为他铺路。直到朱元璋成功登基,更是事事上心,位居皇后,以身作则,爱民如子,真正彰显了其国母风范。
反观孝愍让皇后马氏,没有孝慈高皇后的胸襟与魄力,奉行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作为朱允炆的妻子和臣子,马皇后都要绝对服从朱允炆,在马氏被指配给朱允炆做皇后的那一刻起,大概也就注定了她之后的悲惨命运。
二、天子亲册皇太孙妃
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朱元璋的皇孙,在父亲朱标生病期间,时刻伴随左右,悉心侍奉,持续了两年之久,朱元璋被其孝心感动,很是认可。后来朱标和其嫡子逝世,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是将朱允炆当做嫡长孙看待。
朱元璋对这个皇孙十分的喜爱,不仅对他严加教导,连终身大事都是亲自来帮他决定,不知道是不是受马皇后姓氏的影响,这位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氏一出现,便被朱元璋一眼选中,开启了她作为建文帝皇后的一生。
朱允炆与这位准皇后相处的十分融洽,第二年便有了自己第一个孩子。朱元璋在死前命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于是在朱允炆21岁时,成为了建文帝,而马氏也顺利的在建文元年二月,接受册封,成为了孝愍让皇后。
朱允炆自幼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教育,继承了父亲的稳妥踏实,性格温雅,但是过于腼腆,作为一个国君来说,他还是过于稚嫩,没有任何的国政经验,缺乏自信和野心,他一心想要实现的仁政改革,因为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保障,也注定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而朱允炆身边的陪伴的马皇后,没有孝慈高皇后那般的胸襟和谋略,自然也是无法为自己的夫君提供支持,在朱允炆专心于改革法制,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时,她只能作为一个边缘人,所以关于这位马氏,史料也是极少提及。
三、靖难之役悲惨结局
明太祖在位期间,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这些藩王各自为政,在地方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朱允炆继位后,暗地里盘算着如何削藩,这其中秦、晋、燕、宁势力最为强大,且燕王一直蠢蠢欲动,于是朱允炆便开始策划行动打压燕王。
与朱允炆不同,燕王朱棣孔武有力,精通武义,接受了通才教育,在文学上十分出色,再加上明王朝头等将领们的辅佐,慢慢显示出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在竞争皇位失败并且被朱允炆有意针对的情况下,燕王就对朝廷开始防范。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燕王朱棣誓师抗命,发起“靖难”,起初燕王并不占兵力优势,但胜在其领导能力优越,随着战事的持续推进,朱允炆的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在朱允炆的节节败退下逐渐走向终结。
明成祖永乐元年,朱棣通过密告得知南京空虚可图,便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京师,宫中众人见状纷纷投降,与此同时宫中起大火,朱允炆不知所踪,马皇后坠入火中,太子朱文奎被杀害,朱文圭被幽禁广安宫。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众说纷纭,有说其出家为僧,有说其与皇后在火中丧生,也有人说他遁入了空门,最终真相为何,我们也无从得知了。而年仅24岁的孝愍让皇后,就这样陨落在皇宫的大火之中,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这位马皇后留给世人的,也只有史料上简简单单的三句话,草草了结了其短暂的一生,而其幼子朱文圭从两岁便被圈禁,多年后被明英宗怜悯,五十余岁才得以重获自由,虽然被悉心照料,但还是在不久后离世。
四、总结
出身权贵之门,又被皇帝一眼选中,入宫为后,孕育生子,小说一般的女主剧本,降临在这位年轻烂漫的孝愍让皇后身上,但幸运之神没有为这位皇后一直保驾护航,而是给了她戏剧性的悲惨结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无数的悲欢离合,印下了深深的车辙。能够从历史的轨迹中找到前进的方向,避免重蹈覆辙,或许才是走出悲剧最好的方式。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5086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