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振武将军”,自然也是一个杂号将军。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末三国时期,振武将军是一个比较少见的杂号将军,也即只有两人曾担任这一官职,分别是割据扬州的刘繇和出自曹魏的孙礼。
一、刘繇
首先,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一带)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早在东汉末年,刘繇被举为孝廉,拜郎中。兴平元年(194年),朝廷命刘繇接替陈温为扬州刺史。扬州刺史的驻地本在江北的寿春,但当时战乱不断,淮南一带已是袁术的势力范围,将军吴景、孙贲将刘繇迎接到江南的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才使其得以在扬州立足。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如同刘表割据荆州,刘璋割据益州,在东汉末年,刘繇这位汉室后裔,也拥有了扬州这一地盘。当时,袁术已经有了僭越称帝的野心。对此,袁术自己设立扬州刺史,并且与吴景、孙贲合攻张英、樊能,双方胜负难分,处于胶着状态,一年多也未能攻下。为了鼓励刘繇对抗袁术,东汉朝廷加授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拥兵数万。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元年(196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最终投靠孙策。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很早就开始割据扬州了。但是,刘繇却不是孙策的对手,这成为他最终失去地盘的主要原因。
在被孙策击败之后,刘繇接受名士许劭的建议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投靠刘表。建安二年(197年),振武将军刘繇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此外,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策后来将刘繇安葬在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且带回其遗孤。后世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是汉室后裔,孙策为笼络其势力而故意这样做,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生前有威望所致。
二、孙礼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郡容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一带)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早在东汉末年,曹操平定幽州,因为听闻了孙礼的才能,于是征召孙礼为自己的部下。不久之后,孙礼升任河间郡丞,再迁任荥阳都尉。此后,孙礼历任山阳、平原、平昌、琅琊各地太守之职,又跟随曹魏大司马曹休攻打东吴。
公元228年,曹休大军来到夹石一带,孙礼向曹休进谏表示不可深入重地,可是曹休不听谏言坚持进军,果然吃到了败仗。后来孙礼再迁任阳平郡的太守,之后,孙礼回归朝廷担任尚书这一官职。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礼在曹魏的资历,其实也是比较深厚的。当然,因为没有长期征战沙场,这促使孙礼的名气不是太高。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魏明帝临终之际,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当然,对于资历不够深厚的曹爽,魏明帝曹叡认为还应该有良将来辅佐,又让曹爽在病床边接受遗诏,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授散骑常侍。孙礼为人诚信磊落,刚直不阿,曹爽认为他来辅佐自己多有不利,就让孙礼改任扬州刺史,加授伏波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对此,在笔者看来,曹爽亲小人,远贤臣的行为,自然为他败给司马懿埋下了伏笔。换而言之,如果曹爽可以重用孙礼等贤臣,司马懿也不会有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机会。
曹芳在位时,匈奴王刘靖势力渐强,鲜卑族又屡犯边境,于是朝廷又册封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持节,并封为护匈奴中郎将。因此,和扬州牧刘繇一样,孙礼也曾被封为振武将军这一官职。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在高平陵之变后,孙礼才得以重新担任朝廷官吏,被司马懿征调为司隶校尉。孙礼在其任职过的七个郡与五个州里,均能建立威望,有显著的治绩。在此基础上,孙礼迁任司空,封大利亭侯,获邑一百户。嘉平二年(250年),孙礼病逝,谥为景侯。在孙礼去世后,他的后人孙元继袭其爵。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551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