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日期:2023-03-29 17:26热度:加载中...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张士诚,原名九四,是元朝末年江浙地区割据势力。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孝宗弘治年间,明朝文人陆容辞官还乡,写了一部《菽园杂记》,书中第三卷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高皇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意思是,朱元璋称帝后,到苏州微服私访,在三山街看到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口,朱元璋便问他:“你是什么人?”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老太太说:“我是苏州人!”

  朱元璋又问:“张士诚当年在苏州对百姓好不好?”

  老太太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说:“当初,大明皇帝攻打苏州的时候,张士诚自知不是真命天子,为了不让苏州生灵涂炭,便主动投降了。苏州百姓至今仍感激张士诚的盛德。”

  朱元璋听完后,十分感慨,说道:“张士诚经营苏州也没多久,苏州人如此感激他。如果京师的百姓也这么感激我就好了。”

  这段记载虽然出自野史,但足见当时苏州百姓对张士诚的态度。至今吴语里仍有“讲张”一词,在方言中大概读“刚藏”音,意思是聊天,准确来说,是窃窃私语地聊天的意思。

  元朝末年三大枭雄,朱元璋果敢自强,陈友谅志大才疏,张士诚有器量但无远图。然而,最得民心之人,还是张士诚。遗憾的是,张士诚虽得民心,却未得到天下。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张士诚,希望通过史料分析,让大家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农民领袖。

  一、走私四兄弟,生死十八人

  元朝末年,苛政猛如虎,为了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元廷提高了盐价,打算靠食盐发财。众所周知,食盐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昂,但从汉朝开始,食盐都是朝廷专卖,中间大把利润都流入朝廷之手。

  在江苏泰州的白驹场,有许多朝廷设立的盐池,很多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靠卖苦力为官府运盐。张士诚在史书中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一个运盐的伙计。

  《新元史·列传一百二十一》记载: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以行称,曰张九四,少有膂力,厚重寡言。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盐纲船,业私贩。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家里还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个一起驾着小船,帮朝廷运送官盐。有时候,也趁机贩卖一些私盐。

  张士诚的力气很大,颇有侠气,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喜欢帮助同行,分文不取,因此人缘很好。当时,他贩卖私盐的事情被那些富户知道后,富户们经常以告官来威胁张士诚,逼张士诚为他们干活,或者动辄辱骂张士诚。有一个叫丘义的弓弩手特别喜欢欺辱张士诚,有一天,张士诚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明史·张士诚传》记载: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张士诚一怒之下,伙同三位弟弟和李伯升等人杀掉了丘义,然后灭掉了平时欺负他们的那些富人,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宣布起兵造反。由于最初只有18个人,这就是后世话本中常说的“18条扁担起义”。下图为张士诚起义遗址:

  张士诚起义,最初是“驱盐徒为兵”。这些盐民平时饱受欺压,张士诚振臂一挥,大家群起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张士诚不仅杀掉了江浙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兴化,等打到德胜湖,穷苦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张士诚的队伍很快达到了上万人。

  这期间,元朝曾两度招降张士诚,第一次是高邮守将李齐,张士诚本来答应投降,但结果又“复叛”。后来元朝再次招降,并且许张士诚“万户”的身份,张士诚并不答应。他占领了高邮。在众人的拥戴下,张士诚自称“诚王”,建立“大周”。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张士诚起义的这一年,是公元1353年,彼时,朱元璋刚刚加入红巾军不久,三年后,陈友谅才在黄蓬起义。

  中国有句古语:“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普通百姓,谁都不想和朝廷对抗。张士诚兄弟本是靠力气吃饭的本分人,但面对元廷的黑暗和社会的压迫,他们造反也颇为无奈。

  张士诚造反,实际上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反压迫的一种体现。张士诚不是投机者,他只是不愿向命运妥协。

  二、高邮逢好运,平江得人心

  张士诚第一个根据地,便是高邮。元朝几次派兵前来攻打,张士诚屯兵高邮湖,元朝的骑兵完全用不上,几次都无功而返。1354年,元朝丞相脱脱亲自南征张士诚,脱脱自称带兵“百万”,声势浩大,高邮瞬间被元军层层包围。

  其实,脱脱在元朝末年还是颇具才能的,他连战连捷,先攻破高邮的外城,眼看就要拿下内城。元顺帝突然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兵权。脱脱被押解到吐蕃,半路上被元顺帝赐死。

  不得不说,张士诚运气特别好,若不是脱脱突然出事,张士诚很可能成为元朝的俘虏。

  待脱脱离去,张士诚奋起反击,士气大振,他一鼓作气,接连攻下了扬州、天长等。

  接下来,张士诚的好运气又来了。江阴人朱英造反,元军前来镇压,朱英被迫向张士诚请求,为了获取张士诚的信任,朱英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张士诚那里。张士诚最终被朱英的诚意所打动,派弟弟张士德率兵15000人帮助朱英。

  张士德一路高歌猛进,元军被张士德打得落荒而逃,张士德轻松拿下江阴。尝到甜头后,便趁热打铁,继续向南扩张地盘。张士诚本来还很担心弟弟太过冒失,可没多久就得了捷报,张士德连续攻陷了常熟和无锡,大军直逼苏州(当时称平江)。

  张士德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苏州,平江路总管贡师泰猝不及防,立即下令死守城池。张士德士气正旺,他亲自带领三四千人驾着云梯攻上城头,至此,张士诚又得到了苏州。

  随后,张士诚率大军前来,昆山、嘉定、崇明、吴江相继落入张士诚之手。张士诚蓦然回首,他已经不是刚占领高邮湖的盐贩子了,他现在已经拿下大片土地,有足够的资本和元朝周旋。

  笔者认为,张士诚能够从一介盐民瞬间成为反元枭雄,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元朝奸臣当道,地方官贪污横行,兵将久疏战阵,闻张士诚势大,都无心恋战。

  第二,韩山童、徐寿辉先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动“红巾军起义”,元廷已经应接不暇,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大名将一边镇压叛军,一边为了争夺权力相互争斗,如此大大减小了张士诚的军事压力。

  第三,张士诚本身并不弱,他麾下人才济济,他任命李行素为丞相,张士德为平章。并且聚集了蒋辉、李伯升、徐义、徐志坚、王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将领。

  《新元史·张士诚传》记载:

  时吴中钱谷甲仗山积,皆为所有。毁承天寺,碎佛像,以为宫,号万岁阁,射三矢于梁上。易平江路为隆平郡,立省院百司,凡甲第尽为其将士所夺。

  苏吴是富庶之地,元朝在这里堆积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钱,现在这些都成了张士诚的资本。在术士李行素的建议下,张士诚决定“迁都”,他把将士们的家眷从高邮迁到苏州。并且把平江的承天寺改建为皇宫,正式定都苏州。

  占领平江后,张士诚下令整顿军纪,要求将士们对百姓秋毫无犯。同时,张士诚开设学堂、救济灾民、减免赋税。另外,张士诚建了一座弘宏馆,招贤纳士,“四大名著”中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都曾是张士诚的座上宾。

  关于张士诚为何能得到苏州百姓的爱戴,史学上说得都比较笼统,笔者认为,张士诚至少有三个方面做得比较出色:

  第一,张士诚是底层百姓出身,他来到苏州后,比较同情劳动人民,他废除了元朝强加在农民身上的苛捐杂税、救济因战争流离失所的百姓,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第二,张士诚在苏州派军队帮助百姓开垦荒地,他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还下令引导离乡的百姓回来重建家园。这些都体现出张士诚在农耕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第三,在文教方面,张士诚提倡“风化之本系人伦”。张士诚虽然读书不多,但他知道在教化百姓的重要性。张士诚统治苏吴期间,他还分别在1362年和1365年举行过两次科举考试,用以遴选读书人入仕。

  张士诚的种种作为,让长期深受元廷压迫的苏吴百姓感受到什么叫“救世主”。因此,若干年后,徐达攻打苏州的时候,苏州百姓才会暗中支持张士诚。下图为张士诚功德碑:

  因此,笔者认为,从这方面来说,张士诚是一位好人。然而,是好人,不一定会最后取胜,因为取天下,不仅仅是人好就能完成的。

  在张士诚的西边,还有另外一位大人物,此人就是朱元璋。

  三、既生张九四,何生朱重八

  张士诚占领平江的这一年,朱元璋刚好占领南京。此时,张士诚势头,他的势力还在继续扩大,先后攻占湖州、杭州、萧山、嘉兴。直到张士诚和朱元璋同时攻打镇江,两大枭雄终于碰面了。不得不说,张士诚刚开始和朱元璋接触时,他有些小瞧朱元璋。《明史·张士诚传》记载:

  是岁,太祖亦下集庆,遣杨宪通好于士诚。其书曰:“昔隗嚣称雄于天水,今足下亦擅号于姑苏,事势相等,吾深为足下喜。睦邻守境,古人所贵,窃甚慕焉。自今信使往来,毋惑谗言,以生边衅。”士诚得书,留宪不报。

  朱元璋刚占领南京那会儿,立足未稳,他最初并不想和张士诚为敌。对此,他还特地写了一封信,派杨宪亲自送到张士诚手里。信上说:“西汉末年隗嚣在天水列土封疆,你今天也占领了姑苏,我很为你高兴。如今,我们俩的地盘接壤,应当睦邻友好,共同对抗元朝。”张士诚得到信后,不仅没有给朱元璋回信,还把杨宪扣了下来。朱元璋几次派人去“接”杨宪,张士诚就是不放。

  既然张士诚不友好,那朱元璋也就不客气了。朱元璋先派徐达在镇江打败张士诚,又派汤和攻打常州,张士诚兵败,连续损失两员大将,这才意识到朱元璋不是易与之辈。于是,张士诚放低姿态,派人送了二十万石粮食给朱元璋,要和朱元璋“交朋友”。

  朱元璋见张士诚轻易妥协,便狮子大开口:

  太祖答书,责其归杨宪,岁输五十万石。士诚复不报。

  朱元璋的意思是,二十万石太少了,你至少要给我送五十万石,然后再办杨宪给我乖乖地送回来,我们才能好好聊一聊。结果,张士诚大怒,不理朱元璋了。

  本来,张士诚和朱元璋之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镇江、常州这些地盘本就是从元朝手里抢回来的,即使被对方占领了,也有机会夺回了。但是,接下来二人算是结仇了,因为出人命了!

  1357年,朱元璋派徐达攻打宜兴,张士诚派亲弟弟张士德迎战徐达。张士德有勇有谋,和徐达对峙了几个回合,并没有吃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徐达明显技高一筹,张士德中了徐达的埋伏,被徐达麾下的先锋官赵德胜生擒。巧合的是,在太湖战场上,张士诚也擒获了朱元璋麾下的大将廖永安。

  于是,张士诚派人送信给朱元璋,要拿廖永安换张士德。朱元璋虽然喜欢廖永安,但他觉得张士诚的亲弟弟更有价值。当时,朱元璋的心气很大,他想用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于是给张士诚回了两个字:不换!

  结果,张士德很有骨气,竟然绝食而亡。史载:

  士诚获廖永安,请以易士德,明太祖不许,其后士德不食而死。

  杀弟之仇,不共戴天,这下朱元璋和张士诚算是彻底没法和解了。

  就在张士德去世之后,元朝丞相达识帖睦迩招降张士诚,张士诚想让元朝来对付朱元璋,便同意招安。这期间,张士诚虽然还在苏州,他不再是“大周”皇帝,而是元朝的大臣。

  这种情况没有维系多久,元朝要张士诚提供军粮,张士诚要元朝发放军饷,最后,张士诚在请求元顺帝封自己为王爵的时候被拒绝,一怒之下再度反叛。从此,张士诚在苏州称帝,建立东吴,自称吴王。

  张士诚降而复叛是必然,因为他和元朝从开始就是在相互利用。只不过,此时的张士诚,心态已经变了。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四、姑苏城破,绝粒而死

  纵观中国封建历史,很多农民起义军都有一个相同的局限,那就是他们在略有成就后就沉浸于享受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初心。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无不是如此。张士诚隔壁的朱元璋是个特例,但张士诚却未能免俗。

  张士诚作为一介盐民,自打他入主苏州之后,长期的锦衣玉食让他忘记了盐民的辛酸,他开始任人唯亲,不理朝政。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张士信为丞相,麾下的文武大臣皆是亲戚和族人。很多人想给张士诚提意见,无奈没有途径。《明史》云:

  士诚渐奢纵,怠于政事。士信、元绍尤好聚敛,金玉珍宝及古法书名画,无不充牣。日夜歌舞自娱。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战,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

  张士诚酒肉歌舞的熏陶下,早已忘记他为何起义。

  而由于张士诚任人唯亲,导致麾下将士们失去约束,他们疯狂敛财,日夜歌笙。盖宅子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到打仗的时候,他们一个比一个惜命。这也是张士诚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败给朱元璋的原因。

  1363年,这对张士诚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展开决战。当时,张士诚麾下的谋士建议立即出兵偷袭朱元璋。

  这时,若张士诚集中所有兵力,不惜一切代价直扑南京,那朱元璋将会腹背受敌。

  但张士诚没有这么做,一方面是他没有野心,另一方面是他不确定自己能打赢。张士诚仅仅派出5万大军攻打长兴,不料镇守长兴的正是朱元璋麾下最擅长防守的耿炳文。张士诚没有占到便宜,便决定退兵,美其名曰“坐山观虎斗”。

  没想到,朱元璋仅以20万兵力便消灭了陈友谅,然后火速派徐达先回南京,为的就是防御张士诚。

  机会只有这一次,张士诚错过了。鄱阳湖一战,陈友谅灭亡,从此,天下诸雄再无单独对抗朱元璋的实力。朱元璋开始腾出手来单独收拾张士诚。

  接下来徐达的大军连续攻克泰州、通州、高邮。李文忠攻入杭州,常遇春攻下湖州。在嘉兴,李伯升被重兵围攻,最终投降了朱元璋,嘉兴失守。张士诚发现,苏州周边的城池被朱元璋一一拿下,苏州俨然成了一座孤城。

  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围攻苏州,张士诚选择死守。苏州百姓纷纷伸出援手,暗中支持张士诚,徐达、常遇春围城一年。

  1367年七月,苏州城内断粮,守城将士纷纷投降。张士诚见大势已去,收拾三万残兵,在万寿寺突围,可惜突围失败。

  张士诚退回城内,选择自缢。关键时刻,他昔日的部下李伯升奉徐达之命入城劝降,将张士诚救了下来。

  徐达来见张士诚,张士诚闭目,不愿和徐达说一句话。在押往南京的路上,张士诚选择绝食。到南京后,张士诚不愿受朱元璋侮辱,“绝粒自尽”,绝食而亡。

  殊不知,张士诚自绝而死,正和朱元璋的心意。因为当大明朝成立之后,张士诚这个大枭雄或许不好安置。

  “十庙钟山黯夕阳,一龛犹自祀张王。”

  张士诚走的时候,带着属于他自己的王者尊严。然而,他的覆灭,也引起了后人的深思。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五、张王随风逝,功过后人评

  元朝末年,张士诚以一介盐民的身份带着17位兄弟抗击暴元,最终自称吴王,定都苏州。他巅峰的时候,麾下将士50余万,他的地盘东至大海,西临濠泗,南接绍兴,北抵徐州,再加上深受百姓爱戴,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张士诚的资源比朱元璋要好得多,然而,张士诚当年18条扁担能推翻元朝,为何当他拥有50万大军的时候却败给了朱元璋呢?

  张士诚被俘后,在押回南京的船上,徐达怕他出意外,派李伯升近身看护,李伯升对张士诚说了一番话:

  “公始以十八人入高邮,元兵百万围之,如虎坠井中,死在旦夕。元兵无故自退,公遂乘胜东据三吴,辟地千里,拥兵千余万。诚于此时,不忘高邮之危,苦心劳虑,练兵选将,收当时之豪杰,岂特保三吴之地,天下可图也。”

  上述文字出自《新元史·列传一百二十一》,李伯升的意思是说,当初咱们18人起义,带领众人杀入高邮,元朝大军百万围城,我们都扛了过来。后来我们占据三吴的千里之地,拥兵数万,如果我们能不忘高邮之危,苦心经营,不图安逸,不仅能保住三吴之地,就是夺取天下,也未尝不可啊!

  张士诚听完十分惊愕,他问李伯升:“这些话,你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

  李伯升回答:“这些话我早就想和你说了,可是朝堂上都是你的族人和亲戚,你每日歌舞达旦,深居不出,我连见你一面都难,怎么和你说?”

  张士诚听完,无语凝噎。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这句话被后人浓缩成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然而,张士诚曾经得民心,为何得不到天下呢?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张士诚是谁?张士诚生平简介

朱元璋讨伐张士诚列举其主要罪状:背叛元朝

张士诚为什么会失败?是不是和他反复降元有关系

张士诚是怎么兵败的?为何输给朱元璋?

张士诚怎么死的?为什么被朱元璋杀掉?

标签:张士诚  元朝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465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