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善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加之天灾频繁,导致各地农民纷纷铤而走险,进行起义。起义的队伍虽多,但最终却是朱元璋平定了天下,登上了帝位。朱元璋虽然出身布衣,但却颇能知人善用,这也是他能问鼎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明朝臣子中,刘伯温等人最为声名远扬,但若论起位高权重,则不得不首推李善长。
李善长乃是定远人,在朱元璋还未声名远扬时便追随他南征北战。虽然朱元璋入伍后不久便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还因此得以迎娶其养女马氏,但是总得来说,朱元璋自己还没有立下威望。朱元璋胸怀大志,有心开创新局面,于是回乡招兵买马,一路招抚民兵,攻打元军。在南下滁州时,李善长前去求见,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李善长还为其出谋划策,让朱元璋效防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迟早可以平定天下。朱元璋觉得李善长言之有理,对他委以重任,而李善长也果然不负所望。对于投诚者,多是李善长对他们进行考察,并且调解各种矛盾。而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时,元军来袭,也是李善长带兵击退了元军。
随着朱元璋身份越发显赫,李善长也越受重用,他几乎能将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帖。朱元璋即帝位后,李善长更是为位极人臣,成为开国元勋。当时被封公的人有六个,有徐达、邓愈等,居首位的便是李善长。朱元璋对他赞誉极高,将他比作萧何。更难得可贵的是,朱元璋为人生性多疑,却对他信赖有加。朱元璋巡幸汴梁,派李善长留守,还特许李善长可以不请示而灵活处理事务。后来,更是将公主下嫁于李善长之子李祺,李家一时显赫无二。既然李善长如此备受重用,又已是年过古稀,为何最终朱元璋还是将其灭族呢?
李善长被夷三族则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其外甥丁斌。丁斌与胡惟庸案有牵连,他曾供出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而李存义父子被逮捕后,供词中又牵连到了李善长。供词上说,胡惟庸曾让李存义劝说李善长参与谋反。李善长虽然最终没有参与,但却是知情不报。作为国家重臣,又是皇亲国戚,却不检举揭发谋反一事,这让朱元璋极为愤怒。御史竞相弹劾李善长,其奴仆卢仲谦也出来揭发。加之有人提出将会发生星变,而星变的结果会降临在大臣身上。朱元璋因而将李善长全家七十多人处死。
李善长之死看似是受到他人牵连,其实他自己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首先,李善长有一大缺点,即外宽和,内多忮刻。这是张廷玉评价李善长的一句话,虽短短几字,却是鞭辟入里。李善长虽看起来宽和,实则却极爱嫉妒,待人严苛。参议李饮冰及杨希圣曾被李善长上奏皇帝罢免官职,只是因为触犯李善长权威。而刘伯温告老还乡也是因为李善长,李善长因为刘伯温与他争论法令,对他心怀不满,在朱元璋面前告状。李善长如此行为,难免得罪朝堂中的同僚,一旦出事,不仅没人求情,反而多落井下石者,也正是因为这个。
而另外一点,则是因为李善长内心傲慢渐长,对朱元璋恭敬不足。随着张昶、杨宪等人纷纷被治罪,唯有李善长还是身居高位,可以说是风头一时无二。李善长因而心中傲慢,朱元璋也对他心有不满。在李善长之子迎娶公主后,曾有御史大夫上奏,弹劾李善长在皇帝生病期间,不来问候,并且弹劾驸马六日不朝见,召见时也不认罪。李善长虽然未被重罚,只是被削年禄。但是这已经是个信号。其后,李善长之弟李存义及其儿子被告发为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因为李善长而对他们网开一面。但是,李善长却并没有对朱元璋表示感激,这也让朱元璋愈发不满。
其实,李善长的死并非只是胡惟庸案牵连所致。他年事已高,又是皇亲国戚,多半是不会谋反的。而且他位极人臣,即使改朝换代,有从龙之功,也未必能有现在的成就,因而谋反的可能微乎其微。李善长死后,也曾有人为他喊冤。嗜杀如朱元璋,却并没有治罪此人,可见朱元璋内心也明白,李善长实属无辜。但是作为一个臣子,李善长享受如此荣华富贵,却没有对朱元璋毕恭毕敬,对同僚宽和相待,长此以往,定然让人心中积怨。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并不难理解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144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