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田文镜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雍正时期,有这样一位大臣,他60岁才得到重用,对雍正忠心耿耿,用人生的最后10年时光,鞠躬尽瘁。雍正曾感慨他是“忠诚体国,公正廉明”。但是,他又是出名的酷吏,对待下属十分严酷,对待同僚也非常刻薄,此人就是田文镜。
田文镜是雍正的“三大模范督抚”之一(另外两位是李卫、鄂尔泰)。雍正非常喜欢田文镜这样的大臣,田文镜死后,雍正甚至下旨让田文镜葬在自己的皇陵附近。可惜,雍正驾崩后,乾隆对田文镜的态度却突然转变。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改革家,他用人不拘一格,爱憎分明。三大模范督抚中,除了鄂尔泰是举人出身外,李卫和田文镜二人,都不是科举出身。雍正登基时,田文镜已经年满60岁,已至暮年,但机缘巧合,被雍正极力栽培,在帮雍正推行“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时,立下赫赫功劳,因此被人誉为“名臣”。
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比雍正年长16岁,他22岁为官,在康熙朝的官场上游离了40年,却一直担任县令、县丞等职,未得到提拔。康熙晚年,田文镜终于引来机会,被调入京城,担任内阁侍读学士,官居从四品。康熙驾崩时,田文镜正好60岁。田文镜本来以为自己仕途上再难有作为,打算再混两年,就归隐故里。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田文镜就迎来了雍正的重用。
雍正元年,年羹尧从西北回京觐见,适逢山西大灾,奏请雍正赈济山西灾民。而山西巡抚德音给雍正的奏报上,却说山西无灾。双方各执一词,雍正只好找其他人求证。
正好田文镜奉命到华山祭祀,回京后,雍正特意问他路过山西时的所见所谓,田文镜把山西的具体灾情详细向雍正做了汇报。雍正第一次和田文镜做近距离沟通,他从田文镜身上看到了忠心、勤奋、干练的特质,于是命田文镜作为钦差大臣,到山西赈灾。事后,任命田文镜为山西布政使,第二年,升任河南巡抚,成为地方大员。
田文镜在河南期间,可谓克忠职守、鞠躬尽瘁。康熙时期,河南亏空严重,地方官懒散、贪腐之风不绝,田文镜一方面整顿官场,一方面填补亏空,另外还需要治理黄河、打击盗贼,他雷厉风行,铁腕为政,在雍正的支持下,很快在河南打开局面。
当时正逢雍正推行新政,在“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两大新政出台时,大部分地方督抚都推行不力,田文镜不畏艰险,不怕大罪官员和士大夫,以60多岁的高龄,整日奔走,让新政在河南顺利推行,为其他省份做出表率。田文镜的这份功劳,对清朝意义重大。
但是,田文镜性格狂傲,为人刻薄,在河南官场上大杀四方,尤其对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更是动不动就嘲讽一番。由于田文镜并非科举出身,因此有人说田文镜不尊重读书人。直隶巡抚李绂甚至给雍正上奏,直接弹劾田文镜:
“田文镜身任封疆,有信蹂躏读书人,何也?”
最后造成田文镜和李绂互相弹劾,官场上沸沸扬扬。雍正为了平息此事,颇费脑筋。雍正最后虽然选择站在了田文镜的一边,但田文镜的确有过激的地方。若不是雍正一心维护,田文镜或许早就被罢官免职了。
雍正十年,70岁的田文镜病重,请求致仕,不久后病逝。雍正十分悲痛,命河南地方官为田文镜设立祠堂,并且下旨让田文镜葬在泰陵(雍正皇陵)附近。雍正此举,是想和田文镜做永久之君臣。后来,雍正时常思念田文镜,下旨将田文镜入祀贤良祠。
雍正驾崩后,乾隆继位,田文镜在河南时期高压施政的弊端暴露出来,河南官员怨声载道,把问题都归结于之前得罪他们的田文镜。乾隆也认为,河南之所以会如此,都是田文镜一手造成的。乾隆云:
“河南自田文镜为督抚,苛刻搜求,属吏竞为剥削,河南民重受其困。”
可以看出,田文镜虽然得雍正宠信,在乾隆并不认同田文镜,甚至认为田文镜是一位酷吏,新任河南巡抚雅尔图为了迎合乾隆,请求将田文镜的名字移出贤良祠,并且追求田文镜的罪行。乾隆考虑再三,没有同意。给雅尔图朱批曰:
汝等不可轻易否定田文镜!
乾隆的态度耐人寻味,他既然不认同田文镜,为何不敢轻易否定田文镜的功劳呢?因为田文镜是雍正朝的“大忠臣”,是“模范督抚”,如果和一个死人(田文镜)计较,则有损先帝(雍正)的名声。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4113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