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孟皇后(昭慈圣献皇后孟氏)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自汉景帝废黜薄皇后开始,历史上有了废后,两千年帝制时代,废后似乎一直是悲剧的代名词,有些皇后真的是因为过错被废,但更多的只是她们不再被宠爱了,新人在侧,有几个还记得旧人呢?
不过历史总在特定的时候带来特定的惊喜,在风云的变幻的时刻,历史给了一位废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光时刻,她一生两度被废,却对负她的夫家不计前嫌,为帮助夫家奉献了余生。
从皇后到皇后,处于旋涡中的孟氏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洺州人,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元之孙女也。初,哲宗既长,宣仁高太后历选世家女百余入宫。后年十六,宣仁及钦圣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祐七年,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宋史后妃传》
这位废后就是宋哲宗的元后孟氏,孟氏的出身不算很高,他的父、祖都是中层官员,她十六岁那年,因高太皇太后选世家女而入宫,在这个百余佳人中,孟氏脱颖而出,得到了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钟爱,三年后,高太皇太后宣布册立孟氏为皇后,对于祖母的包办婚姻,哲宗赵煦十分不满,但高氏临朝摄政,赵煦根本没有实权,故而无力反抗,这也给赵煦和孟氏的婚姻埋下了一个重大隐患。稍稍提一句,赵煦和孟皇后属于姐弟恋,孟皇后比丈夫大四岁。
从《宋史》的记载来看,赵煦对孟氏虽然不宠爱,但夫妻二人还算过得去,二人还孕育了一个公主。一切的悲剧都要从另一个女人的得宠开始。高太皇太后去世后,赵煦终于摆脱了傀儡皇帝的身份,他一亲政就开始着手恢复父亲神宗的变法,新党得势,旧党遭到贬黜,赵煦在前朝奔忙,回到后宫自然对祖母册立的皇后提不起兴趣,于是一位女子走进了他的内心。
昭怀刘皇后,初为御侍,明艳冠后庭,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宋史后妃传》
刘氏最初的身份很低,只是后宫中位分最低的侍御,可她的美让她鹤立鸡群,《宋史》说她“明艳冠后庭”,足见她的确很美,不仅美而且还多才艺,多才多艺还美,当然也就有了赢得皇帝青睐的资本,果然,她的位分一路提升,不久就坐到了婕妤的位置上。刘婕妤野心勃勃,她有皇帝盛宠,不把后宫众人放在眼里,她对孟皇后多有不敬,孟皇后贤德,对此没有计较,但刘氏的行为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
刘氏惹的人可不得了,她是赵煦的嫡母,宋神宗的皇后向氏,因为她的儿子早夭,而神宗的前五子(包括向氏之子)皆早夭,这帝位才轮到了老六赵煦,赵煦登基,尊嫡母为皇太后,尊生母朱德妃为皇太妃,高太皇太后崩逝后,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向太后,一次,在她主持的宴会上,刘氏的仆从竟然给刘氏换了与皇后一样的座位,这明显是僭越,在众人起身给向太后行礼时,有人悄悄撤去了刘氏的座位,刘氏只能“仆于地”,可谓大快人心,想来是喜爱孟皇后的向太后为儿媳出气遣人撤去的。
刘氏十分愤怒,哭着给皇帝告状,赵煦也不是傻子,他虽然心疼爱妃,但他知道这件事是刘氏理亏,没有什么表示,可旁边的一个内侍却告诉刘氏,“只要您为官家诞育了皇子,那个皇后仪制的座位迟早都是您的”。没错,直到此时,赵煦仍然没有一个儿子,所以谁能为皇家诞育皇长子,自然也就会大受恩宠。
公主药弗效,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后惊曰:「姊宁知宫中禁严,与外间异邪?」令左右藏之;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后即艺符于帝前。—《宋史后妃传》
不久后,后宫爆发了一场“符水”风波,因为孟皇后的独女福庆公主患病,吃了药也不见好,孟皇后心急如焚,孟皇后的姐姐就用道家的符水来给公主治病,也算是有病乱投医,孟皇后深知皇家对“符”“咒”的忌讳,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不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她对丈夫实话实话,毕竟是自己的女儿,赵煦安慰皇后说“这是人之常情”。
本来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可不久后,福庆公主去世,孟皇后的家人为皇后祝祷,此事却被有心人告下,污蔑皇后是有心诅咒皇帝,此事是宫禁之案,后人猜测,此事是刘婕妤勾结内侍郝随和宰相章惇诟陷孟皇后。
诏废后,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宋史后妃传》
孟皇后为人敦厚,善待宫人,调查事件之人给皇后的侍从用刑却无一人招供,后来,郝随等人竟然伪造证据,最终促使赵煦废掉了皇后,命她出居瑶华宫,孟皇后走上了宋仁宗郭皇后一样的悲剧之路。其实,细究赵煦废后之事,绝不是刘氏的挑拨和章惇等人的陷害就决定的。
孟皇后与宋仁宗郭皇后有一些相似之处,二人都不是皇帝属意的皇后人选,都是摄政的长辈为皇帝选定的,郭皇后是刘太后选的,孟皇后是高太皇太后选的,这样的包办婚姻让没有实权的小皇帝根本无法拒绝,一旦皇帝亲政,皇后失去了庇护,地位自然也就岌岌可危。
除此之外,高太皇太后代表的是旧党的利益,赵煦亲政后,打击旧党、重用新党,这位祖母册立的皇后自然也顺带成为了旧党的附庸,赵煦当年险些废掉了祖母的身后哀荣,还是向太后和朱太妃的劝阻才未成行,更何况是孟皇后。向太后虽然喜爱这个儿媳,可是向太后无权无势,又和皇帝隔着一层,她担心自己一旦为孟氏说话,只会让皇帝更讨厌自己这个嫡母,故而也保护不了孟氏。
所以说,孟皇后之废的背后是哲宗朝新旧党争的一个延伸。
孟后既废,后竟代焉。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坐窜。—《宋史后妃传》
孟皇后被废后不久,刘婕妤晋封为贤妃,顺理成章成为了后宫之主,可是刘氏却没有立即登临后位,直到她诞育了皇长子赵茂后,赵煦册封刘氏为皇后,刘皇后做梦都没有想到,美梦没做多久,年仅三个月的皇长子赵茂就夭折了,不久后,赵煦英年崩逝。此刻,因为赵煦无子,皇朝统绪再次成疑,百官把目光聚焦到了后宫地位最高的向太后身上,她是神宗皇帝的皇后,自然有资格选择新君,向太后不想选择哲宗皇帝的同母弟为皇帝,转而选择了生母已逝的端王赵佶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元符末,钦圣太后将复后位,适有布衣上书,以后为言者,即命以官;于是诏后还内,号元祐皇后,时刘号元符皇后故也。—《宋史后妃传》
向太后选定赵佶即位,进行了短暂的临朝称制,章惇也因为反对赵佶即位,招到了赵佶的嫉恨,旧党势力有所抬头,向太后本来就更喜欢孟氏,于是她下诏复孟氏皇后之位,尊为元祐皇后,刘氏为元符皇后,而孟皇后以哲宗元妻的身份,地位列在刘氏之前,刘氏岂会甘心。不久后,向太后归政,随即病逝。刘皇后便又开始勾连外臣逼迫赵佶再次废黜了孟皇后,此次之废,从根本上来说,依旧是新旧党争的延伸,向太后临朝旧党抬头,而向太后逝世,赵佶重用新党打击旧党,刘皇后借机再次攻讦孟皇后,可怜孟皇后复位匆匆,竟然再度被废,由此开启了长达25年的压抑岁月。
从道姑到太后,两次挽救社稷的贤后
中国有句俗语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道德经》也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孟氏的经历实在是再贴合不过了。
靖康初,瑶华宫火,徙居延宁宫;又火,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金人围汴,钦宗与近臣议再复后,尊为元祐太后。诏未下而京城陷。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宋史后妃传》
金兵来袭,赵佶禅位给儿子赵桓,改元靖康,此时,孟氏所居的瑶华宫失火,不得不迁居延宁宫,可谁料延宁宫也失火了,她只得住到了孟家的私宅,不管这两场火灾是天意还是人为,这都是冥冥中送给这位坎坷一生的废后的礼物。在金兵围住汴梁后,赵桓与群臣商议复孟氏为元祐太后,诏书未下而汴梁城陷,靖康之耻由此而生。
孟氏因为被废,皇族宗谱等皆无记载,而她也不住在宫中,竟然因此得以保全,金人册立的皇帝张邦昌请孟氏出来主事,孟氏时来运转,摇身一变成为了主宰国家命运的主人,值此时机,她选择立刻拥立在外的康王赵构,赵构于应天即位后她随即宣布归政,赵构也感激伯母对他的厚恩,尊为隆祐太后。那位曾经与孟太后争锋的刘皇后,早就因为干涉朝政被徽宗赐死,这也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太后从之,每见傅等,曲加慰抚,傅等皆喜。韩世忠妻梁氏在傅军中,胜非以计脱之,太后召见,勉令世忠速来,以清岩陛。梁氏驰入世忠军,谕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党惧。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宋史后妃传》
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孟太后不计前嫌,全力辅佐赵构稳定局势,她的宽宏大度令君臣信服,因此时,江北已不可守,赵构君臣决定南迁,孟太后也就跟随赵构南下,因为赵构一意南逃,宠幸奸佞,留守杭州的苗傅联合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了赵构身边近臣,随即拥立太子赵旉即位,请孟太后垂帘听政,孟太后不得不与苗、刘虚与委蛇,然后密令驻外将领勤王,最终平息了这场兵变,在危机时刻挽救了赵构和宋廷。
谕辅臣曰:"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南京,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绍兴五年春,患风疾,帝旦暮不离左右,衣弗解带者连夕。—《宋史后妃传》
赵构也因此对孟太后更加孝敬,后来孟太后前往江西避祸,赵构安定下来后,速请太后前往临安,孟太后为人节俭,执事有度,南宋君臣莫不钦服,赵构也以孝子侍母那样对待伯母,孟太后终于在晚年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宋史孝宗本纪》
孟太后除了两次挽救宋廷于危难,她的一个梦还改变了南宋的命运,在孟太后从江西返回临安时做了一个梦,史书没有记载这个梦到底是什么,但赵构随即招来群臣,决意寻找宋太祖后裔继承大位。此时的南宋其实有不少太宗后裔,包括血缘较近的濮王一脉(宋英宗生父一脉),而孟太后的梦似乎给了赵构启发,赵构也因此选择了太祖后裔继承帝位。
废后也传奇
绍兴元年四月,孟太后崩逝,赵构十分悲痛,他给伯母上谥号为“昭慈献烈”,两年后,又改为“昭慈圣献”,这些字眼足见赵构之诚,赵构把伯母升祔太庙哲宗室,其灵位尊于刘皇后之上,至此,刘皇后毕生经营,生前身后皆为泡影。
孟氏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废后, 她虽然被丈夫废黜,前半生都纠缠在新旧党争之中,可她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平心静气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孤独岁月,最终也因为被废而躲过了那场浩劫,真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苦尽甘来之后,历史给了她非一般的高光时刻,让这位废后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而那位谋算了一辈子的刘皇后,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这一相对比,何其讽刺,又何其感叹。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987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