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东晋到刘宋这一时期的南朝杰出诗人,他是江西历史上首位文学巨匠,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除了诗歌广为人知之外,陶渊明身上还有一处著名标签就是他看淡功名利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那么问题来了,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呢?
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到陶渊明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陶渊明少年至青年这段时期,陶家还不至于为生计发愁。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从这段记载也可以看出,陶渊明早年的主要使命就是安心读书,为将来出仕做准备。
从二十岁起,陶渊明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在四十岁那一年,陶渊明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后辞官归隐,从此便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
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最常见一种解释便是说当时官场黑暗,人心险恶。陶渊明不愿曲意逢迎,与这些人同流合污,因此才独善其身,归隐田园。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陶渊明的仕途可谓是一波三折。早年出任江州祭酒,但没干多久就主动辞官回家。不过当时陶渊明在文学方面已有一定名气,所以很多人都看好他。没过多久,州里邀他来做主簿,但陶渊明并没有屈尊前往任职。
三十三岁那一年,陶渊明受邀加入权臣桓玄的幕府,不知是工作表现消极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总之这期间陶渊明并没什么值得记载的表现。后来陶渊明的母亲去世,他回家丁忧守制三年。守制期满后,陶渊明先后在镇军将军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和建威将军刘敬宣手下担任参军(古代参军为参谋军务之意)。不过陶渊明是个文化人,做军事参谋显然不太符合他的专业,因此在公元405年八月被任命为彭泽令。然而这一次陶渊明又只干了八十多天就辞职回家,原因是看不惯一位督邮嘴脸。
督邮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巡视组组长,其本职工作就是督察县乡,宣达政令。按照古代礼仪,下级见上级领导应该整束衣冠以示尊重。然而陶渊明在听闻郡里的督邮要来本县视察时,却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于是还没等督邮抵达,他就挂印辞职,从此彻底退出官场了。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会有何感想,反正笔者是觉得陶渊明的脾气有点古怪。你说他视功名利禄如浮云吧,他断断续续在宦海里浮沉了二十余年。你说他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吧,他的每份职业周期都很短暂,还没等做出成绩就因各种个人原因离职了。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肯定是没有任何一位老板会喜欢手下有这样的员工,就算能力超强,但动不动就撂挑子,那还不如没有。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一位不贪、不占,也不干活的孙连城区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陶渊明和孙连城有几分相似之处。孙连城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而陶渊明的理想是田园牧歌。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陶渊明跟大多数人一样能屈能伸,兢兢业业为自己的职业打拼,那么历史上将会多出一个可有可无的官员,却会失去一位不与世相逐的高才隐士。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986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