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与佛家结缘的皇帝有哪些人,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自佛教于汉朝传入我国以来,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并不少见,但真正出家为僧的皇帝,却是少之又少。不过,少并不代表没有,翻开历史记录,历史上曾经先后有七位皇帝与佛家结缘,其中四位皇帝的确曾出家为僧,两位疑似出家为僧,一位想要出家但以失败告终。
梁武帝萧衍:先后多次入寺出家,朝廷花费巨资将其赎回
出身于兰陵萧氏的萧衍,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的他,晚年时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沉溺于佛教,郭祖深形容道,“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而梁武帝不仅崇信佛教,身为皇帝的他更是先后多次跑去出家,导致朝廷不得不付出大量钱财来赎回皇帝。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63岁的萧衍第一次舍身出家,于同泰寺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梁书·武帝本纪》对此有载,“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甲戌,还宫,赦天下,改元。”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65岁的萧衍再次来到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身穿僧衣再度舍身出家,并于次日讲解《大般涅槃经》,后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萧衍才于二十七日还俗。此后,萧衍又先后于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和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两次出家为僧,最后均由朝廷出资将其赎回。
然而,萧衍本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醉心于研究佛法的他自然也就不再关心朝政,结果最终导致引狼入室,于太清二年(548年)爆发“侯景之乱”,不仅使得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破坏,就连萧衍自己也被囚死于建康台城。
隋文帝杨坚:生于尼寺、长于尼寺
隋唐时期佛教得以迅速发展,而作为隋朝开国皇帝的杨坚,与佛教同样渊源极深,他虽然未曾正式出家为僧,但却生于寺庙、长于寺庙。
《隋书·高祖本纪》有载,“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
根据这段记载,西魏大统七年(541年)7月21日,吕氏在冯翊郡般若寺生下杨坚,当欲生时,红光照室,并有紫气满庭,一个自河东而来的尼姑(智仙神尼)对吕氏说,“此儿与其他孩童不一样,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于是杨坚便被交给智仙神尼抚养。根据传闻,杨坚一直到十三年后才返回父母身边。
杨坚称帝之后,也曾时常对臣子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经历和佛门生活,甚至还下令史官为抚养自己的尼姑作传,并对自己生活过的尼寺大加修缮。
女皇武则天:唐太宗驾崩后出家为尼,后被李治重新接回宫中
武则天乃是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因“容止美”而被唐太宗收入后宫,封为五品才人,获赐号“武媚”。不过,身处后宫的武则天并不受宠,做了十二年才人的她地位始终没能获得提升,后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与太子李治之间萌生情愫。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武则天按照惯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进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不过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次年,即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李世民周年忌日时入感业寺进香,再度与武则天相遇,两人不禁互诉离别之情,而这一情形恰好被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向李治进言将武则天纳入宫中,意图联手对抗萧淑妃,李治自然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孝服期满之后,便将武则天再度接入宫中,武则天就此结束了两年的出家生活,重新入宫的武则天很快便击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开始独宠后宫,并在李治因病无法理政的情况下开始积极参与朝政,并最终于天授元年(690年)称帝。
明太祖朱元璋:年少家贫生活无依,为求生存入寺为僧
明太祖朱元璋于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生于濠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岁之时,濠州发生旱灾,次年又发生蝗灾和瘟疫,结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先后去世,将亲人草草埋葬之后,朱元璋与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便去投奔了黄觉寺的高彬和尚,《明史·太祖本纪》有载,“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作为行童(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的朱元璋,即使每天认真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是经常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过日子虽然悲苦,但总算能够活得下去。
不久,当地又闹起了饥荒,老百姓自己都难以活命,又有谁去顾得上烧香拜佛、进献香火,寺院生活日渐艰难,眼看难以为继,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四处云游化缘,年仅17岁的朱元璋便就此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一路走一路乞讨,直到在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下参加义军,这才结束了自己悲苦的青少年时代,就此开启腾飞之路,最终将蒙古统治者重新赶回大漠,建立了大明王朝。
疑似出家者两人:唐宣宗李忱和建文帝朱允炆
与以上四位明确记载曾经出家的皇帝不同,虽然有关于唐宣宗李忱出家的记载,但可信度却很低,朱允炆则是疑似出家,目前仍没有直接证据。
1、唐宣宗李忱。唐玄宗李忱是唐宪宗第十三子,本与皇位无缘,但唐朝中后期混乱的局面,却最终让他登上了帝位。唐宪宗死后其第三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数年后,唐穆宗因服食金丹而死,其长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后因宦官乱政,李湛被杀害之后,他的两个弟弟李涵(唐文宗)、李瀍(唐武宗)先后继位。从辈分来讲,李忱乃是唐武宗的叔叔,根据尉迟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宪宗去世时李忱便应该继位,而他却将皇位让给了侄子,因此唐武宗即位后对这个叔叔极为忌惮,于是想要除掉李忱,幸有宦官仇士良示警,这才得以活命,为了保命只得削发为僧,游历于江表地区,直到唐武宗去世后。《宋高僧传》、《北梦琐言》等对此也有记载,不过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很多史学家,均认为此说不足为信。
2、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作为明朝实际上的第二位皇帝,不仅因“靖难之役”丢掉了皇位,而且还丢掉了自己,他的下落堪称明朝第一大悬案,而不少迹象都表明,建文帝逃出之后,很可能出家做了和尚,例如人们在云南狮子山正续禅寺大雄宝殿门前发现的一副楹联,上书“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又如《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记载说建文帝逃出后曾流落西南,途中做事曰,“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等等。不过,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凭空猜测,但目前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建文帝出逃后曾出家为僧。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想要出家而不能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自亲政第二年,即顺治八年(1651年)认识禅宗高僧别山法师开始,便就此开始热衷于佛教,这点从其和憨璞聪、木陈忞、行森等高僧的谈话中不难看出。
顺治帝因童年丧父,继位后又长期受多尔衮压制,而多尔衮去世之后,年仅十二岁的福临就要承担繁重的朝政,再加上他与两任皇后之间毫无感情,导致福临的感情寄托基本全部在董鄂妃身上,这导致董鄂妃去世之后,福临就此失去精神寄托,因而产生出家为僧之念并不难理解。不过,目前关于顺治帝出家的证据,仅仅只有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和《翁同龢日记》等文献记载,可信度尚存疑。
相较于出家之说,顺治帝因病去世之说其实更为可信。顺治病危之际,曾奉命起草“遗诏”的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在《自撰年谱》中,详细记载了其被召入养心殿、聆听完顺治帝旨意后起草诏书、三次进呈三蒙钦定的全过程,其中便有“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的语句。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汤若望传》也有“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而竟使他真正传染上了这种病症……顺治病倒三日之后,于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间崩驾”的记载,这些均与《清史稿》中顺治帝因病去世的记载相吻合,而病因极有可能就是天花。
此外,顺治帝去世之后,在考虑继位者时,正是汤若望以玄烨已经出过天花的理由,说服了孝庄太后。因此,顺治帝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的可能性极大,其或许的确曾有出家之念,但却被孝庄太后请来玉林通琇禅师所阻,并未能成功出家。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803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