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是在《三国志》这种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有这样一个情节:
曹操官渡获胜后,在缴获自袁绍大帐中的书信中,发现了许都的官员和自己军队里的人给袁绍的信件,但他立即当着众人的面将这些罪证全部烧掉。
这一事件,被后世传为佳话,也是那个动乱时代下,人才朝不保夕、四面逢源状况的真实写照。但最近看到有朋友提出这个问题:这些私通袁绍的人中,有没有曹操的头号参谋荀彧?
笔者认为,谁都可能暗通袁绍,但只有荀彧没有这种可能。原因有两方面:
其一,荀彧原本主动抛弃了袁绍,不可能吃回头草
我们都知道,“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东汉末年一“霸”,但颍川荀氏也同样不弱。荀彧的祖父荀淑虽然只是个县令,但在汉顺帝、汉桓帝时期已经名满天下;他的八个儿子更是青出于蓝,个个才华横溢、学识了得,被时人称为“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担任过济南国相;叔父荀爽,则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司空。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荀彧见势不妙辞官回乡。那时候,所有有识之士都知道天下将要大乱,而颍川地处中原腹心,是标准的四战之地,将来必定会首当其冲沦为战场。
因此此,荀彧劝说同乡们趁早外出避难,以避免不久后沦为炮灰。但国人向来怀念故土,乡亲们虽然一向信任荀氏,但此时仍免不了疑虑重重、心怀侥幸。
最终,当担任冀州牧的的颍川同乡韩馥派遣骑兵来接父老们转移时,只有荀彧一族跟着走了。后来,董卓部将李傕等人率军出关东,经过的地方都大肆掳掠,当初留在颍川的百姓大多被杀。
但当荀彧一家子赶到冀州后,这里已经被袁绍鸠占鹊巢。不过,那时各路诸侯的抗衡,本质上也是人才、世家大族的争夺战;对于大名鼎鼎的荀氏,袁绍相当客气,对待荀彧更是极尽尊重;其后,荀彧的弟弟荀谌,以及同郡的辛评、郭图等才俊都在袁绍麾下谋得了官职。
但荀彧敏锐地察觉出袁绍难成大业,一直没有正式出仕(当然,说不定这其中有荀氏希望“狡兔三窟”的考虑)。在经过一番筛选比较后,公元191,荀彧离开袁绍,前去投奔曹操。
三国时期,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流动时有发生,但吃回头草的情况比较罕见,毕竟在那时的士大夫心中,“节操”这东西虽日渐贬值,但有没有,性质却完全不同。
因此,当曹、袁官渡相持之际,荀彧不可能拉下脸,向曾经被自己抛弃的袁绍主动示好的。
其二,已被曹操视为顶梁柱,荀彧不会“舍鸡头、做凤尾”
名士毕竟是名士,当荀彧前来投奔时,曹操大喜过望,甚至公开跟手下人说:“荀彧就是我的张良啊!”时年29岁的荀彧,被他任命为司马。
其后,曹操对荀彧可谓言听计从、指哪打哪。公元194年,曹操率军征讨陶谦,荀彧留守全权主持事务,而正是这一任命最终使得曹操免遭腹背受敌之灾:
当吕布乘虚偷袭衮州时,荀彧当机立断、沉着应对,及时召来夏侯惇,稳定了局面;其后让程昱游说范县、东阿县,使吕布的计划落空,更为曹操回军救援创造了条件。
后来,在荀彧的参谋下,曹操先后除掉吕布、迎接汉献帝。荀彧也被提升为汉侍中,代理尚书令。曹操外出打仗前,总会找荀彧商量再定方案;而当曹操出军时,荀彧大多留下来主持大局。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等等名噪一时的顶级人才,也都经由荀彧的举荐而受到重用。
当然了,曹操之所以敢于和袁绍开展决战,也正有受荀彧鼓励的原因。当曹军以寡敌众、身陷重围,并且粮草将尽时,曹操曾写信给荀彧征询意见,正是在对方的极力坚持下,曹操才坚定决心,最终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三国时期,人才选择为哪位诸侯效力,未来的荣华富贵是自然重要,自己能否受到重用、得以一展所长,往往更为关键,这正是陈宫跟随吕布、诸葛亮认定曹操的原因。
而从荀彧在曹操手下的业务情况来看,他几乎兼具了萧何与张良二人的功能,这既是信任,也是肯定,更是他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偷偷向当初自己瞧不上眼的袁绍示好?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748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