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唐玄宗李隆基杀三子,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的某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赐死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这就是所谓的“一日杀三子”,这三位皇子都是被冤杀的,特别是废太子李瑛,获得了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同情,史载:“天下之人不见其过,咸惜之。”
当时的李隆基才52岁,还没有如后来的天宝年间那般昏聩,他为何狠心的一天杀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皇位继承人?
皇位继承人被杀,当然牵扯到皇位争夺,简单说,就是有人要把李瑛从皇太子的位置上拉下马,为其余皇子登上这个位置铺路,人为的制造了这起冤案。
李瑛是李隆基的次子,他的母亲赵丽妃身份很低微,在被李隆基宠信之前,只是个娼妓。
没有显赫的母族帮助,又不是长子,还是庶子,按照道理来说,他本来无论如何当不上皇太子的。
但他的运气相当不错,首先,李隆基的发妻王皇后一直无子所出,也就是说,李隆基只能在庶子中选择继承人。
其次,李隆基的长子李琮因打猎受伤,伤到的还是面部,破了相,李隆基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册立太子时,放弃了容貌受损的李琮。
于是,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的李瑛捡到了大便宜,成为李隆基时代的首位皇太子。
李瑛的性格秉性如何?没有更多的历史记载说明,不过,从他被杀后,获得了普遍的同情来看,应该是比较仁厚和小心谨慎的。
这也是必然的,他不是嫡子,不是长子,没有母族的庇佑,上面又压着李隆基这么个精明的权力狂,自然要夹着尾巴做人。
而且,从唐朝建立之时起,皇太子就是绝对的高危职业,唐朝皇太子被废的几率是相当高的。
李瑛这个皇太子更是高危中的高危,他算是从唐朝建立后,到他被立为皇太子之时,根基最浅的皇太子。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瑛的生母赵丽妃病故,至此,他连唯一能在后宫中帮他说上话的人也没有了。
其实,李瑛的生母赵丽妃病故时,也早就失宠,当时,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是武惠妃。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隆基废掉发妻王皇后,本来是想册立武惠妃继任皇后,只因她出自武氏,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群臣全部反对才作罢。
但李隆基为补偿武惠妃,把后宫全部交给了她管理,让她行使皇后的职责。
而武惠妃就是要搞掉李瑛的幕后黑手,因为她有儿子。
武惠妃是开元十二年上位主掌后宫,她为何到开元二十五年,隔了十多年才谋划干掉了毫无根基的皇太子李瑛?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武惠妃一共帮李隆基生了四个儿子,但长子和次子全部早夭。
也因此,在她的三子李瑁(杨贵妃前夫)出生后,李隆基为了让这个儿子顺利长大,把他送到宫外,交给兄长宁王李宪抚养。
其后,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时,武惠妃又生下四子李琦。
这个时候的武惠妃,有两个儿子在手,已经有了夺嫡之心,可有前车之鉴,长子和次子都没有长大,她只能暂时忍耐,看三子和四子是否都能长大成人。
她的运气不错,至开元二十五年,李瑁和李琦都顺利长大,李瑁还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时顺利娶妻。
一个儿子都成家了,武惠妃当然不必再等,反正有双保险,也是从开元二十三年起,她夺嫡的动作逐渐大了起来。
武惠妃想让儿子李瑁当太子,首先要争取宰相的支持,当时的宰相是张九龄,但他反对更换皇太子。
开元二十三年,武惠妃跟女婿杨洄(娶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构陷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诬告他们想谋害武惠妃和李瑁。
这个把柄还是三位皇子自己不小心送到武惠妃手上的,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发牢骚,《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时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皆玄宗在临淄邸以容色见顾,出子朗秀而母加爱焉。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瑛于内第与鄂、光王等自谓母氏失职,尝有怨望。
有了事实,再加上武惠妃的添油加醋,李隆基震怒,当时就想废掉这三个儿子,但被张九龄给制止了,《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玄宗惑其言,震怒,谋于宰相,意将废黜。中书张九龄奏曰:“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玄宗默然,事且寝。
有张九龄力保,李瑛、李瑶、李琚逃过一劫,可这只是暂时的,这从李隆基在张九龄反对后,反应是“默然”就能知道。
很明显,李瑛、李瑶、李琚这三兄弟“尝有怨望”的事,他也早就知道,皇帝的耳目比谁都多。
他因宠爱武惠妃,想让其子李瑁当皇太子,也不是临时的想法,武惠妃到这个时候才动手,但枕边风恐怕已经吹了好多年了。
随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隆基直接把宰相给换了,贬斥张九龄出外,换上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上位后,他猜出李隆基想换太子,刚当上宰相的他也需要后宫的支持,于是,跟武惠妃一拍即合,《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以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希惠妃之旨,托意于中贵人,扬寿王瑁之美,惠妃深德之。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再次指使女婿杨洄构陷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结党:“欲害寿王(指李瑁),危及圣躬”。
在《新唐书》的记载中,还描述了武惠妃和杨洄构陷三王的过程(此事在《旧唐书》中无记载):
二十五年,洄复构瑛、瑶、琚与妃之兄薛锈异谋。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
至于真假,大家可自行判断,我个人觉得,李瑛大概不会如此愚蠢,带武器进宫去见武惠妃。
不管事实如何,李隆基是信了,或者他本就需要一个借口。
他再次找宰相商量废太子,李林甫当然站在武惠妃一边,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悲惨命运也就此到来,《旧唐书·废太子瑛传》中记载:
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鏽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
三位皇子被李隆基赐死,可武惠妃的愿望并没有完成,史载:“其年,武惠妃数见三庶人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请弥月,不痊而殒。”
武惠妃到底是不是因为三位皇子的鬼魂作祟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三位皇子死后的当年死去。
而这时,她没有等到李隆基册立新太子,因她的死,以前不敢支持其余皇子的人都跳出来了,没了武惠妃,李隆基的态度也变了。
同时,武惠妃死后的李隆基因内心空虚,在别人的引荐下,看上了李瑁的王妃杨玉环。
李隆基喜欢上了杨玉环,想让她进入后宫取代武惠妃,媳妇被夺的李瑁更不要想做太子了。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李隆基册封三子李玙为新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
武惠妃十多年的心血,到此时算是白废了。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李豫(李亨之子)给废太子李瑛及李瑶、李琚平反,恢复了李瑛的皇太子名号和李瑶、李琚的王爵。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662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