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骆宾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作为"初唐四杰"中最为长寿的文人,骆宾王无疑有着更为跌宕曲折的人生经历,正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作为文人,七岁即《咏鹅》的骆宾王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政治家他的命运却是十分悲苦的,位卑才高、有志难伸、数起数落,几度浮沉。
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骆宾王的生卒年,随着他在叛乱中失去消息,很多历史成为了悬案,更衍生了许多亦真亦假的民间传说。
原本后人就对骆宾王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后又被他的檄文与失踪吊足了胃口,因此还流传出宋之问偶遇骆宾王,并得佳句的故事。
其实,最引人深究的是骆宾王的为人,他究竟是一个出没风尘、湮沦名利的钻营之辈,还是一个胸怀天下、腹有大义的仁人志士?至今都是众说纷纭。
01文人or志士?
骆家自三国时期起就是名门望族,更保持了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
宾王两个字来源于《周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为体察民情,辅佐明主。望族之姓,寄意深刻之名成为了骆宾王一生跌宕起伏的开端。
作为文人,自从七岁《咏鹅》成就了天才之名开始,骆宾王相继在齐鲁闲居时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诗、从军时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直至重回长安创作了一系列以《帝京篇》为首的诸多长篇歌行,再至入狱后悲愤不已,咏物而自伤的《狱中咏蝉》,及至为了使反叛师出有名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终于使他的名望一步一步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
胡应麟对骆宾王推崇备至,曾在《补唐书骆侍御传》中写道:
"先是唐起梁、陈衰运后,诗文纤弱萎靡,体日益下,宾王首与勃等一振之,虽未能骤革六朝余司,而诗律精严,文辞雄放,滔滔混混,横绝无前。"
在文学的创作中骆宾王的前进方向是坚定的,始终行走在反对齐梁文风,恢复"诗言志"的道路上,同时为歌行剪除了荒秽,开辟了坦途。
但在为官之路上他却是几经迷惘与挣扎,充满了复杂繁多的考量。
《旧唐书》中评价骆宾王为"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品行不太好,又有着强烈的功名心。
事实上,在母亲去世之前,为了养亲,他确实曾汲汲于功名,四处投诗干谒,但是,功业之心如此强盛的骆宾王竟然也曾先后四次拒绝出仕。
第一次是他在道王府做李元庆幕僚的时候。
唐制,为了避免官佐与皇子们因相处日久生出情分而导致朝堂纷争,官佐们在王府是有一定任期的,一般不超过四年,期满后将会被分派到全国各处。
李元庆很欣赏骆宾王,有意帮他一把,就让骆宾王写自叙状向朝廷自荐,但他在自叙状中不仅没有自夸,反而痛陈"写文自荐"的荒唐,表明了考察一个人的方法应该是观其言行政绩,而不是仅凭自夸。
第二次是他在兖州闲居时,京中好友请他前去依傍,但他却回了一封甘愿寄情山水的信拒绝了。
第三次是在吐蕃入侵,裴行检任左二军总管时,裴行检想要邀请骆宾王为军中书记,但是骆宾王以母亲年老为由,写了一篇足以和李密《陈情表》相媲美的《上吏部裴侍郎书》婉言谢绝。
这封书信言辞恳切,情感真挚,但是不管书信写得如何天花乱坠,态度始终就两个字:不去!
第四次是大将军程务挺的举荐,思虑之下,骆宾王还是拒绝了。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正是骆宾王的自我解读。
联想他四次拒绝出仕,让人觉得这样的自我解读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分明是你自己多次拒绝了唾手可得的机会,怎么能说是没人认可你、重用你呢?
事实上,骆宾王才高位卑,对朝局、时弊多有不满,因而始终带着一腔激愤之情。
尤其是他宦海沉浮几十年最高也只是官至从六品下,委实是人微言轻,无力改变朝中大局,又因直言劝谏,整治贪贿而被污入狱,遭受到严刑拷打与人格侮辱,最终被贬为临海县丞,以至于最终加入了徐敬业反叛的队伍。
宋元之后,理学兴盛。武周篡国的行径被理学思想家所不齿,武则天受到唾骂。因此,以恢复李唐王室为名的叛贼骆宾王理所当然地被看做了忠臣义士。
清人陈熙晋在为骆宾王的文集作序时写道:"临海志士也,非文士也。"在陈熙晋的眼中,骆宾王的政治成就远高于文学成就,更像是仁人志士而不是文人。
这种看法是明清主流思想的缩影,甚至有更多的人认为"唐之中兴,兴于一檄可也。"由此可见后世人对于骆宾王的推重。
02情志的剖白与艺术成就
由于明清文人士人的推重、称赞使得骆宾王更以气节闻名于世,文学成就反而暗淡了。
自骆宾王追随徐敬业失败后,文集也悉数散佚,中宗复位令郄云卿搜散佚,只在兵焚灰烬之中搜集了百余篇,及至清时陈熙晋笺注《临海集》,辑录诗108首,赋3章,文36篇。
骆诗中包括抒情诗、边塞诗、景物诗、艳情诗、咏史诗以及挽词等,涉及五言、七言、歌行等领域。
此外,骆宾王还尤为倡导"诗言志",他在《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序》中云:"夫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在《初春邪岭送益府窦参军宴序》中言:"诗言志,可不云乎?"
情与志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自我剖白成为了骆诗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他的家国之志还是个人之情,甚至是人生经历、心理历程,都在诗歌中有所表现。
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探究到他汲汲于官场,不惜放下尊严的真实原因,也能洞察到他对招揽引荐不屑一顾的根源,更能体味到他最终选择反叛的心路历程。
骆集中收录了书启十五篇,其中多数是为了求仕而作,语气卑下,态度谦卑。骆宾王将自己比作千里马,恭维别人为伯乐,"只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郡禄",求渴名利之态,委实引人诟病。
但在《冬日宴》与《高四》中,诗人却又塑造了一个甘于平淡、悠闲淡泊、"去去访林泉,空谷有遗贤"的隐士形象,前后诗歌相较,虽在思想上充满矛盾,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他的心理投射。
事实上,骆宾王的确曾醉心于功名,但致仕兖州,过着耕读自娱的闲居生活也是事实。
只不过,为了奉养母亲,维持生计,他不得已又重新回到官场。经历过宦海的浑浊后,再次为官的选择其实是沉重且慎重的,他的内心也是深怀恐惧与忐忑的。
在鸿篇巨制的自传体歌行《畴昔篇》中,骆宾王更是详加描述了自早年丧父起,为了家计和个人前途上京求仕,又漫游京洛的行迹,表明了自少年时代起,他便气节加身,耿介自许的超然性情。
紧接着他又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了自己坎坷的仕途经历——在侍御史任上被诬陷在任长安主簿时曾贪赃枉法,于是含冤受屈,锒铛入狱,"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其中的悲愤、惨痛令人泪目:
适离京兆谤, 还从御史弹。炎威资夏景,平曲况秋翰。画地终难入, 书空自不安。吹毛未可待,摇尾且求餐。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阔迍邅尽今日。慎罚宁凭两造辞, 严科直挂三章律。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紫禁终难叫, 朱门不易排。惊魂闻叶落,危魄逐轮埋。霜威遥有厉, 雪枉遂无阶。含冤欲谁道,饮气独居怀。
想必正是这种难堪和折辱令骆宾王对于朝廷彻底丧失了信心,他将朝堂黑暗的缘由归结在武后夺权上面,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早年的政治理想。
于是,在《代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多年的不平、义愤、信念、气势,以及必胜之决心。
03后记
骆宾王应该是"初唐四杰"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了。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也体现在他的性格、思想、为人、品行、诗作中。
他的寿命虽然在"四杰"中最长久,但是长寿并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甚至于,生命越长久则越发凸显了他毕生的苍凉悲惨。
其实,骆宾王的悲剧不仅是他的性格所致,更是时代的悲哀。
武则天确实前无古人、出类拔萃、颇有政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她的称帝之路的确是用尸山血海铺就的。
她为了夺权而任用酷吏,广开告密之路,重用武氏朝臣,诛杀李唐阵容的官员……朝堂之上,风声鹤唳。
出身低下的骆宾王,位卑言轻,怀抱满腔政治热情却遭遇了如此动荡的政治环境,不能如愿地施展抱负亦成了意料中事。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581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