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从崇祯年间起义,到最终建立大西政权,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他的起义生涯可谓起起伏伏,多次投降明朝,后又反复叛明,这固然和其狡猾的个性有关,但是张献忠更多的还是从形势的变化来考虑自己的行动方向。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崇祯十一年(1638年),张献忠又一次来到了人生的低谷,这一年朝廷调遣左良玉、陈洪范等人率领大军进攻张献忠驻扎的郧襄山区,张献忠率部迎战。但是,左良玉已经是张献忠的老对手了,对张献忠了如指掌,所以张献忠的计策被左良玉识破,结果张献忠大败。张献忠本人在作战中额头中箭,所幸自己的养子孙可望拼命将其救下,才得以逃脱。
但是整支部队损失惨重,兵马死伤无数,又被明军尾随追击,张献忠部过了很久才摆脱了明军,回到郧襄山区的谷城修整。然而,祸不单行,农民军的另一支重要军队——李自成部也在川北战败,损失惨重,这无疑增加了张献忠部的压力,因为明军不需要再去顾忌李自成部。
正在张献忠焦头烂额之际,想到了一个屡试不爽好的办法——诈降。当时负责剿灭农民军的最高长官是“六省军务总理”熊文灿,他昏庸无能、贪财,无力用武力平定农民军,所以他一向希望通过“招抚”手段来平定农民起义,在取得了对张献忠的胜利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而这正中张献忠下怀,于是张献忠“假借招安名色”诈降熊文灿。
但是投降后的张献忠并没有闲着,而是想着如何东山再起。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主要干了三件事情。
首先,张献忠保持了自己部队的相对独立,并且从熊文灿那里索要了不少军饷。张献忠投降后,表面上对明朝官员们“跪拜有礼节”,但实际上却“不放兵、不应调、不入见制府”,而且坚决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谷城。而且“投降”后张献忠就向熊文灿索要十万人的军饷,但是熊文灿哪里能够拿出这么多钱,但是又不得不给钱,于是熊文灿给了两万人六个月的军饷。而张献忠得到军饷后,依然不足,便在当地征粮,并且征收渡口税等,在合法的外衣下补充了军队的收入来源。
其次,张献忠在谷城附近大肆扩充自己的军队。崇祯年间,天灾人祸,到处都是饥民,张献忠便打着“官军”的旗帜,将这些饥民招揽到自己的部队中来。除了基本的战士之外,张献忠还注意吸收一些知识分子以弥补军队智囊的不足,本地的潘独鳌、徐以显等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入了张献忠的麾下。有了战士和智囊的补充,张献忠部队的实力不降反增。
最后,有了足够的人数之后,就是提高军队的质量,而张献忠采取的办法就是训练。张献忠和潘独鳌等人研究了孙吴兵法,并用来训练部队,“每日自上而下,循环不已”。在装备上,张献忠的部队还制造了三眼铳、狼牙棒等武器装备,整支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熊文灿连忙派遣左良玉等人前来镇压,但是此时的张献忠经过一年多的修整,已经今非昔比,不久“良玉大败奔还,军符印信尽失,弃军资千万余,士卒死者万人”。
在谷城大败之后的张献忠无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他却使用了“诈降”的权宜之计,并且暗中努力,不断积攒自己的实力,终于走出低谷,并且一举击败明军,重新走上人生巅峰,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262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