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电视剧《燕云台》讲述的是辽朝萧太后一生的辉煌经历,这让萧太后成了很多人很兴趣要喜欢了解的一个女杰出政治家。
萧太后常与萧太后、武则天、吕后、宣太后,慈禧并列在一起,她原名萧绰(953年6月18日 —1009年12月29日 ),字燕燕,是契丹族人,是辽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萧太后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萧太后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女政治家。
萧燕燕从一名少女成为长期执掌辽朝政权的强势政治家,经历了以曲折而复杂的奋争和争夺的过程,表现出超常能力、执着意志、坚强毅力、睿智心情和宏大才略。
第一,后族聪明伶俐的少女,后来成了辽朝的年轻皇后。
辽穆宗应历三年五月初五日(953年6月18日),萧绰出生于契丹族国舅部萧思温家中,萧绰家原本姓拔里氏,后被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赐姓萧。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性格豪爽,处事果断。而且,她非常执着,并颇有气度。
萧绰自幼深受其父萧思温的宠爱。萧绰不但聪明伶俐,而且做事十分仔细、执着,有一次,萧绰和她的两个姐姐帮着做家务,她姐姐们很马虎地做了一阵就收手了,可是,萧绰却非常仔细认真地坚持做好。萧思温看着他的小女儿,心里暗暗赞赏:“小女必成大事。”(脱脱等编:《辽史》卷七十三 列传第一)
黑山发生了政变,萧绰的父亲成了大功臣,萧绰迎来了好机会。
应历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969年3月12日),辽穆宗耶律璟带着萧思温等一帮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辽穆宗酗酒成性,暴虐无常,经常滥杀无身边侍者,引起了侍者们的恐惧,一天夜里,喝醉酒的耶律璟又疯狂起来,被身边近侍等刺杀身亡。此时,跟随耶律璟到猎场的萧思温等大臣封锁消息,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一起,秘密联络先皇之子耶律贤赶来猎场,黎明时分,耶律贤赶到黑山,耶律贤是穆宗的养子,在穆宗灵前痛哭。据说,耶律贤一直在筹谋推翻穆宗。在萧思温、高勋、女里等在场大臣的辅佐下,耶律贤随即在穆宗的灵前继位 。
十几日后,耶律贤带着萧思温等回到上京,宣布继承穆宗皇位,耶律贤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耶律贤原本对萧思温的小女儿萧绰就有很好的印象,此次萧思温辅佐新帝继位有功,而且,皇族按惯例都是娶后族的女子为后,于是,耶律贤便征召萧绰入宫,封为贵妃。随后,耶律贤封萧思温兼北府宰相,五月初二(5月20日),萧绰被立为皇后。十一月初二(12月13日),萧思温被封魏王。萧思温成了辽朝最有权力的大臣。
萧绰素来很有气魄,见识非凡,敢作敢为,且长期在萧思温的培养下对朝政政事也有一定的了解,颇有政治才能,而耶律贤体弱多病,经常无力处理朝政,于是,辽朝国事,经常由皇后萧绰代为处理,萧绰成了临朝执政的皇后。辽朝的杰出女政治家从此开始了他非凡的历程。
第二,父亲被刺身亡,萧绰协助丈夫灭掉了对手,临朝称“朕”。
萧思温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而他的女儿萧绰以皇后的身份经常代理朝政,萧家的权力在辽朝实在太大了,这引起了皇族和其他朝中权臣的嫉妒,于是,曾经在黑山与萧思温一起辅佐耶律贤政变的大臣高勋、女里等不满朝中权力尽落入萧思温手中,便筹谋暗杀萧思温。
保宁二年(970年)五月,耶律贤率萧思温、高勋、女里等前往闾山(今辽宁阜新)行猎。五月十三日(6月19日)途至盘道岭(今辽宁闾山)时,萧思温被埋伏在路边的刺客刺杀身亡。刺杀北院枢密使的事引起了朝中的巨大动荡,各种势力蠢蠢欲动。萧绰对于父亲被刺身亡十分悲痛,但她没有消沉而是极力辅佐耶律贤,稳住朝局。萧绰明知地支持耶律贤对皇族权贵和朝中权臣作出适当妥协,很有策略地利用升任高勋为相,冷落女里等策略来分化敌手。在暗中,萧绰秘密派人侦查杀害萧思温的凶手。九月初三(10月5日),查出了萧绰的堂兄弟萧海只及萧海里是买通刺客的凶手,立即将其诛杀。后来,又查出了谋害萧思温的幕后指使者高勋、女里两位重臣。在周密安排和确凿证据下,耶律贤和萧绰成功地将高勋、女里赐死,清除了朝中的两位劲敌。高勋的家产被查没并赔偿给萧家。
保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972年1月16日),萧绰生下了皇子耶律隆绪。耶律贤利用皇子诞生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安抚萧绰以及萧氏后族,对萧家进行了大封赏。封萧绰的母亲耶律吕不谷为燕国大长公主;追封萧思温为楚王;追封萧绰的祖父胡母里为韩王。萧氏一家又成了显赫家族。
在除去高勋、女里的过程中,萧绰显示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她逐渐被朝中大臣所认可。保宁八年二月初五(976年3月8日),耶律贤诏集史馆学士,下旨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着为定式”。自此,萧绰虽为皇后却获得了与皇帝一样在临朝时能称“朕”的名号,享受着与皇帝一样的权力。
耶律贤体弱多病,朝中多由萧绰主持,在耶律贤的支持下,辽国的朝中的日常政务皆由萧绰独立裁决,而一旦遇到需要决策的军国大事,萧绰便召集蕃、汉大臣共同商议,最后,她综合各方的建议作出决策,报耶律贤知晓。其实,耶律贤对于萧绰的决定,绝大多数只是听通报,极少作出干预。在萧绰出色治理下,辽国军力逐渐增强,政治经济局势也步入正轨。
第三,幼帝继位,萧绰临朝称制,剥夺诸王兵权。
乾亨二年春正月初一(980年1月21日),耶律贤感到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他封皇子耶律隆绪为梁王,耶律隆庆为恒王。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982年10月13日),三十五岁的耶律贤借助外出打猎的时机,引诱宗室中图谋逆反的势力,但却在云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宫中,病情加重,病死于行宫中。临终前,耶律贤留下遗诏,诏令梁王耶律隆绪继位,令军国大事皆听命于皇后萧绰。同时,遗诏中令耶律斜珍与韩德让为顾命大臣。
在耶律贤驾崩的次日,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于灵前继位。此时,辽朝主少国疑,而宗室亲王二百余人皆拥兵自重,萧绰面临着十分复杂而艰险的局势。她在辅政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韩德让带着大臣们发誓支持萧绰,让她放心。
乾亨四年冬十月初一(982年10月20日),耶律隆绪开始临朝视政,两天后,在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支持下,朝中大臣一致尊耶律隆绪为昭圣皇帝,尊萧绰为皇太后。
萧绰开始临朝称制,全面掌控朝政大权。她在韩德让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她下旨令耶律休哥留守南京(今北京)总管南面军事事务,镇边防卫;任命娶了萧绰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令其严厉管束契丹贵族;令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执掌辽朝兵权。
在处理好边防、内政和军事的重要人事安排之后,萧绰采纳了韩德让的建议,推行了专门抑制宗亲势力的政策,颁发了特殊命令,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这一诏令非常厉害,既阻止了宗室各系势力联络合谋,又使他们无法合力用兵,这等于是使宗室首领们失去了使用兵权谋反的机会。此外,萧绰还将各宗室亲属召至宫中,将他们作为人质,使宗室族长们不敢谋反,解决了强势宗室内部夺位的隐患。
统和元年六月初十(983年7月22日),耶律隆绪率领群臣尊奉皇太后萧绰为承天皇太后,群臣尊奉耶律隆绪为天辅皇帝,复国号大辽为大契丹。天辅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统和。不久,文武官员各晋爵一级。枢密副使耶律斜轸被任命守司徒;任命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任侍中,为东京留守。两个月之后,耶律隆绪与耶律斜轸在萧绰面前互相交换弓箭鞍马,相约结为挚友。韩德威上表请求讨伐再次叛离的党项诸部,耶律隆绪下诏允许,聊过开启了外征历程。
统和五年四月初五(987年5月5日),耶律隆绪率领百官给皇太后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行礼完毕之后,群臣给皇帝上尊号为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
第四,曾经想嫁予的人后来成了她最得力的辅臣和亲密情郎。
辽朝有一位大臣韩德让与萧绰的关系非同寻常。韩德让(941年—1011年)的契丹名为耶律隆运、兴宁·尧哥。他出生于辽国世侯大族。韩德让祖籍河北玉田,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于唐朝末期被契丹人俘虏到辽国为奴,而到了韩德让父亲韩匡嗣时,由于能征惯战,已成为辽国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韩德让这一辈已成是聊国世侯后代。据说,萧绰年少时曾想许配给韩德让,但还来不及结婚便被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后来,韩德让政绩显著,受到了萧太后的青睐,加上年少时的情缘,韩德让成了萧绰的最得力的辅臣之一。
韩德让在皇宫里可以无所避讳地出入于出入于萧绰的帐幕之中,一有出巡或外出游猎,萧绰让韩德让助其处理朝中政事,两人还常常同案而食,并排而坐。
萧绰找各种机会提高韩德让的地位和名誉。统和六年九月十三日(988年10月26日),萧绰改变了一贯以来在皇宫中宴请皇亲大臣的宴礼,故意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皇亲众臣,并且对皇亲众臣大加赏赐。在韩德让帐室中隆重办宴会,这其实是萧太后有意在向辽朝众大臣公开表示她与韩德在一起了,不想避嫌了。后来,便传出了萧太后与韩德让已经结婚。无论如何,在耶律贤去世一段时间之后,萧绰与韩德已经是一种半公开的情人关系,即便是后来萧绰嫁给了韩德让,也不违反契丹风俗。
有史书还记载有萧绰为了能顺利嫁给韩德让,派人毒杀了萧德让的原配夫人李氏。(参看《宋朝事实类苑》);还有传言说楚王耶律隆祐其实是韩德让的儿子。(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十七)。此外,有出使辽朝的宋朝使臣曾见到了萧太后身边有一孩子很像韩德让。据说:“有童子一人,年十余岁,胡帽锦衣,嬉戏国母前,其状类韩丞相,盖国母所生韩氏子也。” (参看葛华廷 《 浅说辽代名相韩德让》北方文物, 2005(02):83-97)但也有人认为这孩子该是韩德让的侄孙。
萧绰临朝称制之后,对韩德让的重视非同一般。比如,涿州(今河北涿州)刺史耶律虎古被召回上京,在上朝时因轻视韩德让,说出了蔑视的言语,韩德让气愤之下,竟将耶律虎古活活击毙,而萧太后并没有对其处罚。再如,萧绰带着韩德让和重臣去观看马球比赛,韩德让上场加入比赛,而契丹贵族胡里室故意将韩德让撞下马,萧绰看到了十分震怒,当场将胡里室处死。大臣们敢怒不敢言,都感到萧绰与韩德让的关系非同一般。
史书还记载着,萧绰曾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十七)
其实,萧绰与韩德让是否结成夫妻虽有争议,但两人相爱而且生活在一起是可以肯定的。耶律隆绪视韩德让如父亲一般,也是有根据的。统和二十二年(公元998年)十二月,萧绰取消耶律隆绪与韩德让的君臣名分,赐给汉人韩德让契丹皇族姓氏“耶律”,赐名“隆运”,并封“晋王”,隶属“季父房”。从此,小皇帝圣宗耶律隆绪便不再称呼韩德让臣子,而是改口叫“叔叔”。
萧太后是比较开明的女政治家,他推行汉制,着力于使契丹人与汉人平等相待。比如,他将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宽待契丹人的规则,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的规范,执意于调整契丹与汉人两族的关系,想以此来巩固于燕云十六州。这与韩德让等对萧绰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第五,数败宋军,御驾亲征,与宋达成澶渊之盟。
萧太后执政时期,辽朝军队数度大败宋军,使宋军无法入侵。比如,统和四年(986年),宋庭得知萧太后与韩德让的私情韵事之后,宋太宗赵光义认为辽朝主少无知,国事归其母裁决,而萧太后宠幸韩德让,辽人非议,人心不齐,于是,于正月二十一日(3月4日),对辽发动“雍熙北伐”。萧绰感到她刚临朝称制,必须通过亲政来建立威望,她随即亲带韩德让和耶律隆绪,御驾亲征,与驻守边防的耶律休哥协同作战,结果竞争了双方激战,辽军在萧绰的亲自指挥下,活捉了宋朝的名将杨业,杨业在被捕后绝食殉国,宋军备受打击,失去斗志,辽军顺利收回疆土。
在萧太后对宋军的征战中,最能体现她的睿智的是与宋军签下了“澶渊之盟”。
统和二十二年九月初八(1004年9月24日),萧太后决定南征,她下令将将南征的消息告知高丽,二十五日,萧太后到了南京,次日,萧太后祭祀太宗皇帝庙。之后,她召开战前会议,令北院大王磨鲁古、太尉老君奴分别统领北、南王府军队,准备征战;之后,她命令楚王耶律隆佑留守京师。闰九月初八(10月24日),萧太后与辽帝耶律隆绪率辽军出发,举兵攻击南宋军队,力图收复关南十县。
南宋真宗皇帝畏缩怕战,经寇准等主战派大臣的极力劝谏下不得已才御驾亲征。
寇准倚重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朗(杨业之子延昭)率兵抗辽。杨延朗上疏建议“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但真宗不采纳,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使辽军士气受挫。辽军镇守定州,双方进入相持之势,降将王继忠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军担心继续进攻将腹背受敌,因而向宋军提出和约,真宗见宋军士气大振,拒绝讲和。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辽军连续进攻十多日而未能攻陷城池。萧观音奴等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亲率军队与其会合,进而合力攻击冀州、贝州,宋真宗诏令各路军及潭州守军竭力坚守。辽军攻克了德清(今清丰),对潭州实现了三面包围。
宋军主战派大臣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随后,宋真宗留下留寇准在北城全权总理各项战事,自己回南城。辽军虽暂时攻势猛烈,但因长途征战,后勤补给开始发生困难。大军进入宋朝腹地,若是久攻不下,将陷入极大困境。
萧太后审时度势,在战与和的两种策略中,她开始选择讲和。于是,她采纳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赴入澶州向宋军传达双方罢兵讲和的意思。
真宗赵恒是一个害怕打仗的皇帝,他感到潭州已经非常危险,一旦失败,他将无脸向列祖列宗交代,接到萧太后讲和的消息之后,他立即让辽使者带回消息,愿意与契丹讲和。随后,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为使臣,与契丹洽谈议和事宜。
这一下让主战大臣寇准大失所望,他急忙赶至南城,力谏真宗千万别讲和,寇准认为辽军已是强弩之末,此时正是歼灭辽军的大好时机,一定不能错失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真宗皇帝,认为辽军人困马乏,宋军士气高昂,可扼守各路要道,将敌围歼,随后乘胜追击,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是,赵恒历来怯战,朝中不少文臣也附和真宗的义和主张,甚至有朝中大臣联合起来,上奏真宗称寇准不肯义和,乃是想拥兵自重,寇准当心冒犯了皇帝,只好附和,赞成与契丹讲和。
檀渊之盟
萧太后派使者要求宋朝需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赵恒担心契丹变脸不义和,因而他想答应割地求和,但又怕被后人唾骂,于是,他派曹利用为使者,到契丹军营再议和,赵恒给曹利用的旨意是,只要不割地,即便辽军要索取百万钱财,以可答应。赵恒贪图苟安,只要能讲和,不打仗,赔多了也不计较了。萧太后也不想再打了,她知道,若是再与宋军鏖战,将对辽军不利,而且,她也想通过这一次激战,能与南宋和解,保证辽疆安宁。
于是,双方达成了“澶渊之盟”,主要内容为:
其一,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其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其三,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其四,宋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显然,在辽军处于被动时,通过议和,辽军还占有很大利益,获得了每年高额的银两、绢布和马匹。萧太后虽已处于困境中,却在盟约中胜了赵恒。
结语:萧太后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但对其政绩的评价有分歧。
统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初一(1009年11月20日),萧太后为辽帝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临朝称制的政治生涯。
萧绰经历了辽景宗、辽圣宗四十年多年的摄政政治生活,在晚年放弃了皇权,到南京(今北京)安享她的轻松生活。十二月初五(12月23日),萧绰病重。十二月初八(12月26日),耶律隆绪宣布大赦天下,为萧太后祈福消灾。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009年12月29日),萧绰在南京行宫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2] ,耶律隆绪服丧三年。
对于萧绰的政治才能大都是赞赏的,但对她政治业绩的评价却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北宋边疆守将贺令图评价萧绰说:“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隆绪亦恶其事,畏不敢发。然萧氏亦常惧其祸,每岁正月,辄不食荤茹,大修斋会及造寺,冀复获福佑,而天性残忍,多杀罚,有机略,其下皆禀服焉。”(徐松《宋会要辑稿》)
当代著名学者王立群评价说:“实际上萧太后这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她是一个懂政治的、有丰富的从政经验的女人。以她老道的政治手段,迅速的完成了政权交接。”(《百家讲坛》 20140809)
当代学者李文军评价说:“萧太后和她的丈夫辽景宗,可以算是辽朝的中兴之主。他们结束了辽朝初年皇位争夺的车轮战之后,让政治回到了稳定的轨道上。”(《法律讲堂(文史版)》 20190215 辽代疑案·朝堂上的命案(下))
《杨家将》故事的深入人心,而萧太后是杨家将的死敌;电视剧《燕云台》对萧太后的颂扬比较多,到底萧绰是怎样的一个人,只有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3129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