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初三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古代官场上,对于那些大臣而言,做的不好对不起天下百姓,做得好又会引起皇帝猜忌,细数历史上那些有声望的臣子,其中不乏因为功高盖主而被除掉的,朱元璋底下的臣子就是鲜明的写照,即使帮助其从平民登上高位,一旦影响皇帝的权威时,那些臣子的下场仍旧是死路一条。
除了朱元璋,其实刘邦也是一样,他能够成功建立汉朝,萧何、韩信、张良三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就连他本人也曾表示,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天下,就是这三人在助他。
韩信深谙用兵之道,帮助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张良善于谋划,是他的智囊,萧何为他做好强有力的后盾。然而,后来的韩信、张良和萧何,一个因被猜忌而死,一个被迫主动请辞,只有萧何一直留在刘邦身边。
可以说,古代的君臣相处之道当真是一门学问,若是没有研究透彻,带给自己的只会是杀身之祸,韩信屡战屡胜,最后不还是惨淡收场?张良再怎么聪明,最终不还是被迫辞官?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萧何能够留用到最后呢?按理来说,他在百姓心中声望很高,刘邦不可能不猜忌吧?
一、张良、韩信先后“离开”,萧何更为“突出”
1、张良急流勇退,选择归隐
人们都知道,皇帝可以同患难,但是不可以同富贵,张良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此来形容,张良早年帮助刘邦夺取天下,替他出谋划策,多次以奇谋取胜,甚至还在危难之间救了刘邦性命。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长期的相处,张良这样一个善于观测人心的谋士,自然也发现了刘邦的特性,为人善猜忌,根本不是可以共同享受富贵之人。
也正是因为他深知刘邦的个性,深知自己可能已经挡了刘邦的“路”,为了身家性命,毅然决然选择归隐,最终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话。图片:张良选择归隐剧照
2、韩信自恃功高,走上绝路
韩信与张良、萧何二人相比,在为政这条路上注定要艰难得多,他没有另外两位那般善于谋略,仅从他自恃功高、不断谋取利益这点上就能看出来。
刘邦和楚国对峙得焦头烂额之际,他却要求刘邦封自己为王,自古以来,同姓王爷都不好做,更何况是异姓王?尽管他在被封为异姓王之后依旧听从刘邦的指挥,但是刘邦怎么可能全心全意的信任他呢?
即使他是打江山的元老,在影响了刘邦的权益之际,刘邦也还是会选择除掉他。最终刘邦、吕后、萧何等人共同作用,一代名将就这样逝去了。
当初帮助刘邦打江山的三个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只剩下了萧何,看似萧何很厉害,实际上,没有人替他分摊“影响力”,他也愈发“冒尖”,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刘邦的猜忌之中,早已有一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作为元老级人物,他的地位过于特殊,再加上多年来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毫不夸张地说,萧何步步都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招被灭。图片:韩信自恃功高剧照
二、为了消除刘邦的猜忌之心,萧何被逼无奈做一事
1、忠心耿耿仍被猜忌
韩信的死与萧何有着一定的关系,作为韩信的伯乐,难道这是萧何愿意见到的事情吗?不尽然吧!萧何当初提携韩信,也正是因为熟知韩信的能力与秉性,然后到了后来,刘邦看不惯韩信,疑神疑鬼,作为刘邦的臣子,这时候的萧何选择了刘邦,全力协助刘邦除掉隐患。
而除此之外,为了刘邦的天下,萧何更是尽心尽力,在刘邦外出平定叛乱之时,萧何稳定后方,为他安抚民心,接济贫苦百姓,为了民生当真是鞠躬尽瘁,从这一点来看,萧何对刘邦是忠心耿耿。
然而即使这般,萧何却还是引起了刘邦的猜忌,在刘邦看来,萧何能力太强,虽然给与他不少帮助,但是他在百姓当中的声望着实是高,甚至还要超过于他。
对于天子而言,臣子更得民心,这怎么能忍呢?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副场景,刘邦虽然在外打仗,但是却常常派人询问萧何在干嘛?看似是关心,实则是在试探和监视。图片:萧何稳定后方剧照
2、负了百姓却得到信任
萧何是个聪明人,深知伴君如伴虎,对于刘邦的种种行为,或许他也早已发现了玄机。当初帮助刘邦除掉韩信,刘邦为了嘉奖他,赐他封邑五千户,准他上朝时可以不穿朝服,但是萧何却并不敢听从。
甚至在刘邦的一再试探之后,更是主动上缴家中钱财作为军需,将族人送去前线,奔赴战场,为国效力,也是送“人质”给刘邦以表示忠心吧。
尽管萧何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但此时的刘邦还是没有完全消除疑心,为此,萧何身边一个名为召平的谋士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要他“败坏名声”。
“您虽然是在尽心尽力的做事,一心为了天下百姓,得到了百姓的称赞,但正是因为你在百姓那里声望太高,隐有超过天子的趋势,即使您没有野心,也还是会引起天子的猜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表示忠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败坏您的名声,让百姓对您失望了,天子才会愈发信任于您。”图片:萧何身居高位剧照
这个主意看似是个馊主意,对于一向爱护百姓、廉洁奉公的萧何来说,实施起来着实有难度,但是为了消除刘邦的猜忌,他只得如此为之,违背着良心抢占百姓土地,损公肥私,搞得百姓对他怨声载道,后来刘邦在外征战结束回城之际,有百姓围到刘邦面前告状,投诉萧何的种种劣迹。
按理来说,臣子做了这等坏事,天子应该恼怒才是,但刘邦却是“多云转晴”,对萧何的处治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他严厉的审问萧何,“怎么会做出这等事情?”实际上心中早就乐开了花。
他抓住了萧何的把柄,自以为萧何也是那种眼界小之人,在百姓那里的声望也没有那么高了,不会威胁到他的存在,自此对萧何更加信任。图片:萧何剧照
从萧何的事迹来看,为臣者,仅有优点也是不太行的,有好有坏,方便皇帝把控,这才是为臣之道。如此看来,萧何能够一直留在刘邦身边做事,也当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对此,各位朋友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795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