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嗣源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河东集团的早期人员构成中,李嗣源并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当时的一线人物有周德威、李存孝、李嗣昭、李存信、史建瑭、安金全等人。虽然李嗣源出道较早,但李嗣源在当时不显山露水,谁都没有想到,把赫赫“唐光武”李存勖挤下历史舞台的,就是这个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李嗣源。
李嗣源在五代十国的帝王中是最特殊的一个。不说别的,光是他姓什么这个问题,直到一百五十多年后编撰《新五代史》的欧阳修都不知道李嗣源到底姓什么,只知道他在叫李嗣源之前有个胡名叫邈吉烈,而他的父亲则留下了一个汉族名字——霓。唯一能确定的是李嗣源的民族,他是沙陀人。
李嗣源曾单骑直犯梁朝虎将之首葛从周,江湖人称“李横冲”。李嗣源“篡位”则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李存勖猜忌功臣逼出来的。李嗣源因念及养父李克用的养育之恩,一直隐忍而已。虽然李克用有一堆干儿子,但与李嗣源却是名正言顺的养父子关系,感情要近于李存孝、李存信等。也正因为如此,李存勖更加猜忌李嗣源,毕竟养子和亲生儿子的区别并不大,李嗣源更有条件威胁到李存勖的皇位。好在李嗣源在朝中人际关系非常好,很多大员都暗中帮了李嗣源一把,他才躲过大劫。
同光四年二月,魏博发生叛乱,形势对李存勖来说已是非常危急,但他依然不肯派李嗣源去讨伐乱兵,因为他担心李嗣源会趁机掌控兵权。直至万不得已,李存勖才勉强让李嗣源带兵。不过李存勖很快就后悔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李嗣源在军中的威望远在李存勖之上,这不是李嗣源有意控制军权的问题,而是军队在李嗣源、李存勖二人中必择一主。李嗣源在军中的威望远超李嗣源,胜利的天平已不可避免地向李嗣源倾斜。叛兵和准备攻城的李嗣源谈条件:我们本不想反,是李存勖逼我们反的,只要李嗣源愿意起兵,他们就愿意听李嗣源的。
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李存勖自我毁灭,天下无主,李嗣源如果不动手,天下早晚属于他人。李嗣源不是什么圣人,面对诱惑不动心。再者他也知道李存勖猜忌自己,如不自保,早晚也会死在猜忌之下。所以面对乱兵要挟,李嗣源其实是动了心的。只不过李嗣源也是演技派,为了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李嗣源先是流了一通鼻涕,说什么我必将归藩待罪,以求皇帝宽恕。然后就打着铲除奸臣李绍荣的旗号,率大军乘麾南下,找李存勖要说法去了。
虽然李存勖的灭亡是李嗣源造成的,但李存勖如果不是自己花样作死,李嗣源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踢掉李存勖。不过同样是面对旧主,李嗣源对李存勖可谓恩至义尽,他还知道面对诸军哭鼻子,说皇帝是受了那伙太监、戏子的蛊惑才有今日,并厚葬李存勖,谥庄宗。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二十日,大唐监国李嗣源在洛阳宫中称帝,开创了属于李嗣源自己的时代。
李嗣源目不识丁,但他极具政治头脑,有大臣劝他另起国名,以示在政治上与乱政而亡的李存勖政权决裂。李嗣源拒绝了这个建议,理由是他不能负太祖(李克用)三十年养育之恩。实际上,李嗣源知道,一旦更换国号,他自己就成了无根之木,毕竟他和李克用父子有着根本脱不开的关系,天下人也将视他为忘恩负义之人。李嗣源时代,地方藩镇的军事实力非常强,一旦有强藩指责李嗣源忘恩负义,李嗣源在政治上就会非常被动。李嗣源不但不改国号,甚至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李姓,并承认李存勖政权的合法性,为自己的执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阻力。
客观来讲,李嗣源取代李存勖,无疑是当时百姓的福音。李存勖称帝只有四年,却弄得四海鼎沸、万民嗟怨、藩镇作乱,中原地区存在着随时崩盘的巨大危险。是李嗣源及时出现,修改了李存勖时期一些荒唐残暴的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老百姓有饭吃,稳定了民心,让本来岌岌可危的中原局势再次稳定下来,出现了五代史上罕见的小康盛世。
李嗣源上台后,实行了几项政策,使他的统治更加稳固,百姓更加尊敬。诛杀在李存勖时代祸国殃民的太监集团,并释放了李存勖之前搜掠进宫的无数美女,并发给还乡费,任其择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被放回家的女人中,有一位柴姓宫嫔,她带着李嗣源发给她的巨额遣散费回到家乡邢州,嫁给了一个兵头子,这个兵头子名叫郭威,而这位柴姓宫嫔有个侄子,名叫柴荣。
李嗣源还禁止藩镇除了法定节日之外向朝廷纳贡,让地方没有理由搜刮百姓,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取消了地方对过往客商乱设名目收费,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此外,他还恢复农业生产,开放铁禁。以前官府不允许百姓私造农具,而由官府制造卖给农民。李嗣源考虑到此政策不便农民,下诏解铁禁,允许农民打造农具和其他生产生活用品。
这一系列措施直接改变了当时的百姓生活,使得政治稳定下来,经济也有所发展。
李嗣源控制的区域极大,北至长城,南达淮河,东临大海,西及秦岭,是当时公认的最强。但就是这个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天下最强者,心中总会升腾起一丝不安与焦躁。
李嗣源这种不安来源于他的家庭,准确的说,自己的儿子都太普通,李嗣源在为究竟由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发愁。李嗣源总共有四个亲生儿子——李从璟、李从荣、李从厚、李从益。如果不是那场李嗣源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他根本不必为继承人发愁,因为他的长子“骁勇善战、谦退谨敕”的李从璟在奉李存勖之命,去魏州劝其父李嗣源的过程中,于卫州被元行钦杀害。
李从益年龄太小,而且生母是个无名宫人,李嗣源不可能立他为嗣。真正有资格竞争皇位的,只有同母的皇次子李从荣和皇三子李从厚。在李嗣源当皇帝后,他首先考虑的继承人,并不是以序当立的李从荣,而是老三李从厚。五代没有立皇太子的习惯,但凡当上首都市长的皇族,基本都是能当上皇帝的。十四岁的李从厚就被封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嗣源这是要保三皇子坐江山的节奏。
关于李嗣源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李从厚,史料没有记载,推测一下,应该就是李从厚生性淳厚稳重,非常像李嗣源本人。李嗣源经过反复权衡,决定立李从厚而疏远李从荣。所以李从厚留在洛阳当“皇太子”,而李从荣则被发配到天雄军当邺都留守去了。李从荣虽然不悦,可只要父亲不改变主意,他一点翻盘的机会也没有。但谁都没有想到,一场意外的婚姻,却突然改变了李从厚与李从荣的命运,李从荣竟然不可思议地咸鱼大翻生,挤掉了李从厚。
李嗣源本来是想为李从厚娶安重诲的女儿,枢密使孔循为了能当上皇帝岳父,他挖坑骗安重诲跳了进去,说你是二号皇帝,不宜与皇家走得太近。安重诲便拒绝了李嗣源的提亲,但没想到孔循却偷偷摸摸把自己的儿女嫁了过去。安重诲无端被孔循耍了,就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把孔循踢出中枢。安重诲担心李从厚一旦当上皇帝,那么孔王妃就是皇后,孔循又得骑到自己头上。在安重诲一系列见不得光的运作下,天成四年四月,李嗣源突然解除李从厚“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的职务。而李从厚被废后,能接盘的也只能是李从荣,所以李从荣极其幸运地叼到了“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的肉饼,成为实际上的皇太子。
如果是个聪明人,在被实际确认为太子之后,即位之前,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先把老皇帝熬死,再暴露自己的本性也不晚。但可惜的是,李从荣刚得势,就到处张扬,把官场人得罪了个遍。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初八,李嗣源突然发病,昏迷不醒。李从荣立刻进宫打探情况,以为自己的老爹快要不行了。当他离开内殿后,突然听到宫里一片哭声,这更加让李从荣认为父亲已死,潇洒的回府准备当皇帝去了。
但让李从荣没有想到的是,李嗣源根本就没有死,他刚刚离宫,李嗣源就醒了过来。而因为李从荣早就把宫里的太监宫女得罪个遍了,这就导致没有人愿意给李从荣通风报信。因为不是本文主要内容,就一笔带过了,而且这里面掺杂了太多复杂得政治关系,写上万字都够了,总之结果就是,李从荣被他爹下令斩首了。
虽然李嗣源知道李从荣之死的背后有一股势力在暗中在操控,但此时的李嗣源已行将就木,无力再反击什么人了。不过值得李嗣源欣慰的是,天下终究还是他子孙的。就在李从荣被杀的第二天,李嗣源就立刻派孟汉琼火速去邺都,召李从厚回洛阳继位。十一月二十一日,孟汉琼飞驰邺都,见李从厚。李从厚当天就从邺都出发东进。二十九日,李从厚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阳宫,但他父亲在二十六日就已驾崩了。很快,李嗣源的庙号就由宰相们拟定出来——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虽然南宋陈栎曾经高度评价过李嗣源,认为“周世宗第一,唐明宗第二,周太祖第三”,但激进的史学家王夫之对李嗣源的评价却非常低,王夫之认为李嗣源的七年小康并没有推动历史的发展,甚至还导致后蜀孟知祥的独立,后唐帝国被生生割掉一大块疆土。而李嗣源治家不力,宠溺儿子,处事不明,最终导致祸起萧墙,自己也被活活气死。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63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