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孙权的故事。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魏”,贬谪汉献帝为山阳公,正式开启了曹魏统治。第二年消息传到益州,刘备坐不住了,他身为汉室皇叔,如今皇帝被废,他理应扛起兴复汉室的大旗。可当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了吴国的时候,孙权的做法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面北称臣,成为了魏国的附属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他不愿意自封为帝,反而甘愿成为了魏国的附属国呢?虽然众说纷坛,但究其原因却有以下几个:
首先曹丕和刘备称帝都有正当的理由。虽然曹操一辈子都没有称帝,但他却给儿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究其原因就是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这一点和司马懿很相像,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曹操和司马懿都是博弈的高手,他们不会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让敌方拿出罪名来讨伐自己。
曹丕威逼汉献帝禅位,虽然有胁迫的嫌疑,但是汉朝大势已去,朝中文武百官都是曹丕的人,只要他想要当皇帝,手下的人自然会拥护他当皇帝。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刘备是汉献帝皇叔,在血统上有继位的合法性,他只须跟臣子们说,曹丕谋朝篡位,手下的臣子便会推举他当皇帝,两人都是名正言顺。我们反观孙权,他既没有汉献帝的禅位,也没有刘备的汉室的皇叔身份,一旦贸然继位,势必会遭到天下人的痛斥,虽然汉室衰微,但东吴还是有批汉室忠臣。
其次东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从外部来看,荆州刚刚夺回,为此还斩了关羽,得罪了蜀国上下,此时的他只能找一位强有力的队友来共同抗击蜀国,于是不得不向曹丕称帝,这一称帝就是整整十二年。东吴内部矛盾重重,孙家发迹于吴郡,但却抢占了会稽陆氏家族的地盘,表面上陆逊听从孙权的指挥,但实际上却一直想要夺权,东吴里面都是各大家族利益集团,各成一派,想让他们共同推举孙权为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孙权只有先剪除这些利益集团的势力,才有能力完成一统大业。
孙权虽然对曹丕称帝,却一直没有听从曹丕的安排,两者之间甚至经常爆发战争。公元229年,东吴拒绝送长子孙登到洛阳到人质,两国间的附属关系正式决裂,同年孙权在石头城称帝,建立吴国。虽然晚了将近十年,但孙权用十年的时间,调整了吴国内部的各方势力,主动与蜀汉恢复关系,帮助诸葛亮北伐。父亲孙坚因为抢了传国玉玺遭到诸侯的哄抢,袁术虽然势力强大,但他却当出头鸟,拿到了传国玉玺就敢称帝,最终“身死国灭”。兄长孙坚战功显赫,攻无不克,却没有调整好内部的关系,结果被暗杀,这一系列称帝失败的先例都摆在孙权面前,他不得不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4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