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亚瑟.阿尔托利亚.潘德拉贡:潘氏孤儿的崛起之路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亚瑟.阿尔托利亚.潘德拉贡:潘氏孤儿的崛起之路
日期:2023-05-25 22:24热度:加载中...

亚瑟.阿尔托利亚.潘德拉贡:潘氏孤儿的崛起之路

 

 

对于大部分的月厨来说,saber其实早已脱离了“职阶”这个概念,成了阿尔托利亚的专属名词,真可谓造化钟神秀。

当然了,亚瑟王本名就叫亚瑟. 潘德拉贡,中间名是我根据奈须的作品而自取的,也算是小小地结合了一把,要是正儿八经地取中间名,八成是什么亚瑟. 尤瑟. 潘德拉贡。

在游戏与动漫中,阿尔托利亚常以金发碧眼的美少女骑士形象而呈现在世人眼前。就像下图:


当然了,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说明了人们总在艺术作品中灌输自己的理念,这种理念显得那么一厢情愿,甚至自己都陷进去了。

这位端庄优雅,恪守其实道精神的丽人,前身是蘑菇在学生时期未完成的小说《Fate/Prototype》中的亚瑟。当时还是个中学生的蘑菇还是对历史抱有一定的畏惧心里,基本上忠于史实,亚瑟王还没有成为阿尔托利亚,还是历史上那个勇敢善良,潇洒从容的骑士王。


但在《月姬》大获成功后,T-M转型成为商业化公司,蘑菇也在想象力爆炸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由此,便有了《Fate/stay night》中一亮相便倾倒众生,赚足眼球的阿尔托利亚。所以,2004年1月30日,对于一些月厨来说,便有了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然而,摈弃动漫界的亚瑟王形象的再加工与二次创作,历史传说中的亚瑟王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我们无法对他的高矮胖瘦进行定夺,但对其生平事迹及历史功勋,我们透过历史的吉光片羽和诗人们的浅吟低唱,终究还是能做到“管中窥豹”的。

亚瑟其人:

现在,人们对于亚瑟王的认识大都基于凯尔特神话,中世纪的一些文献。其他诸如稗官野史,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更是不胜枚举。亚瑟王传说是凯尔特神话里耀眼的明珠。

在亚瑟的一生中,大魔法师梅林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经由梅林之手,亚瑟完成人生中数之不尽的转折。

亚瑟的父亲叫尤瑟。尤瑟在魔法师梅林的帮助下,巧扮康沃尔公爵,与公爵夫人伊格赖因同床共枕,共赴巫山。尤瑟犹自不满,降罪于康沃尔。康沃尔死后,尤瑟便高高兴兴地娶了伊格赖因。至于不久后见呱呱坠地的亚瑟,尤瑟表示,交给梅兄来照顾,尤某很安心,犬子便拜托梅兄了。

估计作为大魔法师的梅林心里也是情绪翻涌,敢情我一代剑圣,阿瓦隆扛把子,除了当阿尼玛格斯帮你这老不修的偷情,还要当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全职保姆?梅林对此有无抱怨,后人无从得知。但是梅林还是个孩子时,便已经向亚瑟王的祖父沃尔帝格隆王预言过许多事情,其中便包括亚瑟的出生。

估计是为了圆了自己当年的预言,梅林才会捂着脸帮尤瑟吧......

在亚瑟之前,尤瑟王与正室所出的孩子是个女孩,也就是与亚瑟同父异母的姐姐“摩根”。王位不可能由摩根继承,但尤瑟若是将亚瑟的身份大摇大摆地和盘托出,这势必也会被王族所诟病,甚至连亚瑟色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

因此,亚瑟的童年和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出于寄人篱下的状态。这有点像金庸笔下的乔帮主。但比起身世坎坷,命途多舛的乔帮主,亚瑟显然幸运得多,起码亚瑟还是如假包换的纯皇家血统。

也许单单这样说,我们不大好理解亚瑟的人生经历。如果将中国历史与凯尔特神话做一个比较,也许会更加地直观。

在中国明朝成化年间,有这么一个皇帝,他的经历与西方传说中的亚瑟十分相似。那就是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


朱佑樘(百度)

亚瑟被交付与一家普通贵族家庭抚养,在此期间,不仅贵族家庭将其作为普通人对待,连亚瑟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有着显赫的身份。那户贵族对待亚瑟,谈不上什么凌辱虐待,估计就算不是视如己出,那也是颇为照顾。因为他所寄养的家庭的儿子“凯”,不仅在拜托亚瑟时是“请求”的口吻,而且在亚瑟继位后还成为圆桌骑士的一员。

相对于亚瑟,小朱佑樘就没那么好过了。他的母亲势力微小,面对强势的万贵妃,纪氏只能用瘤子来称呼胎中的他。太监张敏,失宠皇后,宫中大大小小,尚存一丝良知的人为这对可怜母子织出了一张弥天大网。吃百家饭,纳百家衣的朱佑樘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一直到张敏在为朱见深梳发时和盘托出。但刚收获久违的父爱,为他遮风挡雨的张敏“吞金自杀”,母亲纪氏也“暴毙而亡”。

开启亚瑟传奇历程的,就是他拔出“石中剑”的那一刻。尤瑟王西去后,国内形势动荡,梅林建议主教,以教堂墓园石头上的剑来决定新的国王。骑士们蜂拥而出,都想角逐王座。作为寄人篱下的身份,亚瑟无法参加此次选拔。因为忘记佩剑,“凯”请求亚瑟回家取剑。发现家中大门紧锁的亚瑟,稀里糊涂闯进墓园,随随便便拔出石中剑交给少主。众骑士一看,这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于是又将剑插回石中,让亚瑟再重复一遍。亚瑟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倒腾多次,除了他,无人能撼动石中剑。

好,既然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有骑士就质疑亚瑟的身份,以血统论来挤兑亚瑟。当梅林出现,并公布亚瑟真是身份时,大家只好捏着鼻子承认了亚瑟的地位。

我们不难发现,幕后推手一直是一个人——梅林。从梅林预言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布一场惊天之局。籍此,整个英格兰岛都在这位伟大的魔法师手下,由他摆布。尤瑟的偷情,亚瑟的出生,承袭王位......若是将明朝那位内阁首辅拎出来,或许没有梅林那么玄乎,但史实里的张居正对于尚且年幼的神宗朱翊钧来说,不也是类似于“导师”与“严父”般的存在吗?虽然这个张叔大没少对万历指手画脚。当然了,读者得分清这个万历与上文的弘治不是一个皇帝, 两人差着八十来年......如果见面的话,弘治估计会和洪武一起将万历往死里打......

继位后的亚瑟简直就是一位天生的王者,对外他勇于抗击外敌,气吞万里如虎;对内他关注民生,扶贫济弱,选贤举能。这简直就是汉武帝和唐太宗的结合体,内圣外王的那一套玩得炉火纯青。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贤明的年轻君主表现出了对梅林大法师的强烈依赖(出自各类百科)。在某种意义上,梅林对于国内各色虎视眈眈的势力无疑是相当具有震慑性的。借梅林的威名以稳定局势,而后的亚瑟逐渐成了独当一面的君王。

石中剑(The Sword in the Stone)与湖中剑(Excalibur


石中剑并非陪伴亚瑟东征西战的剑,实际上,这把剑是被折断了。

传说在圣诞节前夜,人们在教堂里作着忏悔,忏悔过后,人们在一块四方的石头上看见了一把剑。周遭有字曰:“凡能从石台上拔出此剑者,而且生于英格兰,它便是英格兰全境的国王。”(ONLY THE KING CAN TAKE THE SWORD FROM THE STONE)。当时类似于军阀混战的局面,有地便是王,有奶就是娘,所以才会有“英格兰全境”的翻译。

人们一看,哇塞,上帝的神迹啊!财帛尚且能动人心,更何况是一国之君。于是大家都抱着“老子就是天选之子”的念头去尝试拔出,结果无一成功。

后来亚瑟顺利拔出石中剑,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

石中剑的折断是因为一次决斗。Annoure同时戏弄了亚瑟与King Pellinore,导致两人的决斗,这次决斗被认为是违反骑士道精神的。起先用长枪与柏林诺王平分秋色的亚瑟,非要用剑与柏林诺王一决雌雄,结果被人家斩断了......斩断了......断了......了......






骑士怎么可以没有剑?亚瑟只好向梅林求助。梅林表示:不就是剑吗?我梅大魔法师可是剑圣啊!自个去圣湖那取去!圣剑嘛,咖喱棒(Excalibur)嘛,俺们大连那的阿瓦隆可是量产的!

在导师的指引下,亚瑟在圣湖处接受了湖之仙女托付于他的王者之剑(Excalibur)。又因为是在湖中,所以又称之为“湖中剑”。

亚瑟欢天喜地地扛着大宝剑要去找回场子,梅林从后边一把拽住他:“剑鞘你不要了?”

“剑鞘?那是个啥?”

“正好为师这两天在学东方的神秘文化,有个他们称之为‘买椟还珠’的成语。我看拿来说你简直不要太合适。”

剑鞘是个好东西,剑鞘的价值是剑身的十倍。配戴王者之剑的剑鞘者将永不流血(原话)。至少我们可以推断出剑鞘具有一定的防卫与治疗机制。否则卫宫切嗣会给爱丽丝菲尔用?(出自Fate/Zero)。





君临天下

成为了一代君王的亚瑟着手完成一系列的大事。

肃清外敌是当务之急(不然你家导师辛辛苦苦符你上位就为了让你欺男霸女鱼肉百姓?)。


攘外必先安内。在梅林等人的协助下,亚瑟击碎了头上的国内封建主义的大山。在精心准备下,亚瑟打算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手。

高中历史三连:



不列颠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列颠首先被庞然大物罗马帝国给压迫着,除了种种不平等条约,还要觐见罗马皇帝,向其纳贡,俯首称臣(怕以后还要来个片面最惠国待遇)。除此之外,萨克逊人作为日耳曼人的一支,对于富庶的不列颠垂涎三尺,有事没事就来打打秋风,顺便杀人放火,屠几座城玩玩。亚瑟率领他麾下的圆桌骑士团与忠心追随他的子民们奋起反抗,通过十二次战役击退敌军。最后以一场漂亮的巴顿山战役大破敌军。

既然我是不列颠之王,那么罗马帝国也只是我亚瑟面前的土鸡瓦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列颠逐渐恢复了它的雄姿。亚瑟多年的征战使它的版图进一步扩大。于是,一场欧洲极简版的“封神榜”在不列颠与罗马帝国之间展开。亚瑟拒绝进贡,并以一往无前之姿向罗马帝国进攻。亚瑟一路遇佛杀佛,见神弑神,兵临罗马城下,击败了当时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卢修斯大帝。

这的确与牧野之战有些相仿。相较于武王伐纣,最后以西岐将殷商取而代之,亚瑟只是击败了卢修斯而已。但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情况,英伦三岛上的凯尔特族群于西元一世纪被罗马帝国所统治,历经六个世纪。其中的酸甜苦辣,怕只有当时的凯尔特人才有发言权。



圆桌骑士团与宫内的爱恨情仇(欢迎收看大型古代伦理战争剧---亚瑟传)

圆桌骑士团常被观众与游戏玩家戏称为圆桌牛郎团,实际上,圆桌骑士们辅佐亚瑟东征西战,为不列颠的繁盛立下汗马功劳。


圆桌据说是亚瑟从岳父泰山那里接受来的,可以算得上桂妮薇儿的一份“嫁妆”。但一说是亚瑟继承自他老爹尤瑟(??)。

圆桌象征着团结与平等。在全盛时期,圆桌一度容纳多达150名骑士共同参加回忆。在这张没有任何棱角的桌子上,骑士们(包括亚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对国家大事进行讨论。这种论政模式一度为后人所使用,直至今日。

圆桌骑士以其高贵的品格与战斗时的无畏为后人所称道。其中较为著名的骑士有:高文,兰斯洛特,贝狄威尔,莫德雷德,加拉哈德,特里斯坦......因为其实际人数较为庞大,我就不一一打出来了。如果弄一个列表,反而像阵亡烈士名单。

桂妮薇儿与摩根

美人只配强者拥有。亚瑟说。说完他就娶到了寥德宽王的女儿——桂妮薇儿。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的梅大先知就预言过他们的爱情会给亚瑟带来灾厄。事实上,桂妮薇儿的确算得上亚瑟与他的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了。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故事。上文有提及,摩根是亚瑟的姐姐,同父异母。某日,摩根用了一种类似我爱一条柴与致幻剂的混合药剂,使亚瑟将她错认为桂妮薇儿。之后,摩根便怀上了龙种。这位龙种便是而后的圆桌骑士之一,莫德雷德。


而另一方面,目睹了丈夫出轨的皇后挟报复之心与难忘旧情,表示是你亚瑟无情在前,我桂皇后几时受过这种窝囊气?皇后便出轨了圆桌骑士之一的“兰斯洛特”。

亚瑟有心搞死给自己王冠染了色的兰斯洛特,可是按照当时的教义,皇后与兰斯洛特只是精神上的“出轨”,皇帝在没揪着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无权斩杀兰斯洛特。可见当时的亚瑟是想隔着失控把柏拉图弄死的。

我倒是觉得这种关系类似于金庸笔下《天龙八部》的一些描写。段正淳没事出去拈花惹草,刀白凤气不过,决定找天底下最污秽的男人来报复他。正巧被她找着了段延庆,还恰好生了段誉。种种关系,段誉最后把没有血缘关系的钟灵,木婉清等人带回大理国。比起来,小莫生猛多了,据传他还想强娶桂妮薇儿......

 

衰落

眼看着自己效忠的王居然被绿了,还是自己的同事干的。圆桌骑士团怒了。在大侄子高文与大外甥莫德雷德带领下,捉奸大队正式成立!经过一场大战,兰斯洛特杀出重围,桂妮薇儿被俘。亚瑟心里深爱皇后,但无奈国内的逼迫,他只好下令已火刑结束她的生命。

兰斯洛特于千钧一发之际率领战友将皇后劫走,并逃往法兰西。但是在教皇的调解下,桂妮薇儿还是回国了。为忏悔,她做了修女。而本该告一段落的故事,又在战友之死的诱导下爆发了。亚瑟为荣誉与复仇,远渡重洋,誓杀兰斯洛特。

而亚瑟的圆桌骑士团也趋近分崩离析的边缘了。在战火中牺牲,在硝烟里倒下,骑士们愿意为他们的王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圣杯就像一个无底洞,所有自愿或是被派遣出去寻找它的骑士,似乎都被巨兽所吞噬,再也没有返回过都城卡梅洛。

父子相残

见亚瑟离国,莫德雷德瞅准时机,试图推翻老爹的统治,自己称帝玩玩。

他先是散布谣言,宣称亚瑟被兰斯洛特砍成八块喂了狗,随后又欲强娶桂妮薇儿。得知消息的亚瑟匆匆忙忙返回不列颠集结军队,准备与莫德雷德决战。

战斗前,亚瑟前去修道院看望皇后,并立下一个天大的必死FLAG:我必将击败叛逆者,届时,希望你再一次成为我的皇后。(亚瑟对皇后绝对真爱。)

卡姆兰战役开场。

双方兵戎相向,昔日的袍泽在战场上挥洒鲜血,尸体堆满了卡姆兰之丘。这场战役中,圆桌骑士团几乎死伤殆尽,不列颠的悲伤凝结在了此刻。

决战在这对悲情的父子间展开。亚瑟以长矛洞穿盾牌后的莫德雷德,感觉到透心凉,心飞扬的小莫以身子卡住长矛,奋力以剑刺向亚瑟。


莫德雷德死了,而他在死前削去了亚瑟一块头盔与头盖。身受重伤的亚瑟陷入了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状态。

 

陨落

现在亚瑟身旁除了贝狄威尔,已经没有其他圆桌骑士了。他心灰意冷,要求贝狄威尔将代表王权的王者之剑Excalibur投入湖里。亚瑟既然舍弃了王者之剑,那就代表他已经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与王权。

贝狄威尔几次三番地谎称已投进圣湖,但都被亚瑟识破。第三次,他只好将剑投入湖心。湖中女妖收回了圣剑,亚瑟也溘然长逝。

死之前,他眼前飘过许多事物。


年轻时便寄人篱下,无父无母,只有老师会教导我。

拔出石中剑,我成了不列颠之王,也知晓了自己的真正身份。

我率虎狼之师,以雷霆之势,横扫六合。日耳曼人不过跳梁小丑,就连罗马帝国,我也曾将其践踏与马蹄下。

我是亚瑟,生而为王,我是是亚瑟王,永恒之王,不列颠的红龙之王。

......

对不起,老师。我最后还是弄丢了您给我的剑鞘。

......

 

尾声

苦等亚瑟而不至,桂妮薇儿在无尽的悔恨中用一生在修道院忏悔。

兰斯洛特成了一名修道士。

贝狄威尔隐居在修道院,在那企盼着王的归来。

亚瑟被湖中仙女用船载去阿瓦隆,也许是埋葬,也许是重生。

他的子民更多地相信,他们的王一定会再回来的。


 


 


历史上的亚瑟王本该结束于此,但作为阿尔托利亚,她却是许多人一生难以忘却的回忆。

但是若是游戏之外,我们对角色的历史形象做更多了解,已多视角来看待,用生平事迹和我们自身的了解做个比较,岂不是能有一举两得之美?

P.S.

摩根:一说是亚瑟其姐,一说是其妹妹。除了诱惑亚瑟外,他还是把亚瑟接到阿瓦隆的仙女之一(女人的心思真难琢磨)。在《Fate/Apocrypha》之中有解释为什么阿尔托利亚能生小莫。

莫德雷德:形象正邪难辨,有兴趣的可以看看apocrypha里的小莫,也许你就能知道为啥阿尔托利亚没把王位传给小莫了。

梅林:著名的大魔法师,预言家,剑圣和大连炒房地产的。他本人就像一道迷雾,后人只能在资料与文献中寻觅蛛丝马迹。(他预言过桂妮薇儿与兰斯洛特的那档子事,还向亚瑟提过莫德雷德以后的事情——要不是亚瑟没找着小莫德雷德,估计小莫就gg了。)


最后。大部分资料由网上收集之后,经由我整理和转述,才有这篇文章。图片一部分出自百度图片,一部分为我个人所截。

最后,恬不知耻的我觉得求一波关注。有兴趣的朋友请在知乎关注一下那个吾王头像的  郭襄。谢谢。

【相关文章】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24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