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士尼收购了星战以后,星战所塑造的新优秀真人影视剧似乎少之又少,从野史(新)三部曲,到稍有起色的《曼达洛人》可能重拾星战,又到《波巴非特之书》,《欧比旺》这些又把重拾星战希望给撅掉的剧集,星战影视剧在很多粉丝眼里,已经死了。这其中有多么大的原因是因为迪士尼对星战发展方向错误的决定,对老角色肆意的消耗,套路里夹杂的大量情怀和不明所以的“创新”,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很多非常屑的操作,好像迪士尼正在一点点放弃那些一直追星战的粉丝们,但是又不好直接撵走,只好通过老角色来拴着大家,所以大家就成了一只只被拴在柱子旁的修狗狗,一只眼为星战死去泪止不住地流,而另一只眼害得™留着看新影视剧捏。
星战又又变成了那种“嘿!死了,但是活着!”的感觉。
这次让星战又活过来的真人影视剧就是《安多》,而他绝对是最近最最值得关注的星战剧,《安多》理所当然地延续了《侠盗一号》严肃的风格,甚至是更加严肃,连玩笑话都见不到几个,所有看过这部剧的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同于以往星战太空歌剧式的宇宙英雄罗曼史,而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苦难人物传。
现在就看我为何吹爆《安多》(6000字警告)
在星战包括很多神剧里面,敌军好像就是帮靶子,两军对射的感觉很少能够体现,就好像我义军开着锁血挂,自瞄挂,站着刷冲锋队,冲锋队的傻瓜ai对他们造成不了多少伤害(大哥压抑久了刷刷正规军怎么了:),镜头也大多给到冲锋队倒下去的画面,这里面演的最好的就是爆能束了,因为有时候敌人都贴到脸上了,挤成一堆,还射不准,就这样子冲锋队还不如集体装刺刀对冲呢(悲),虽说这是英雄史的套路了,但还是给人一种对作战的不重视感。而冲锋队在设定上才是有瞄准外挂,有战术基础,有专业训练,有心理素质,当然也有脑子的,冲锋队的头盔也不是简简单单水桶头,里面是有辅助瞄准的,大概就像现代激光瞄准一样,不用机瞄,把准头对在人身上就行了,就这样还射不准,这样对反派的刻画上来说就是一种乏力,力量的缺失反映出来胜利的轻松,观感上的平淡,甚至可以对人物关键献身产生满满廉价感,这种描绘有好处,但大量的使用是有害的。
《安多》因为本身题材和风格的不同,作战的场景次数是有限的,作战场面的限制并没有影响到对作战本身的刻画。在费里克斯上和安保局的对战,安保局所展现的专业素质一开始就直接惊艳到我了,逮捕危险犯人不是直接空降到别人家门口,不是摇一大堆人在别人家门口排排站,而是严格组织,分工严谨,从战前动员,到分组搜寻扩大搜索范围,再到对嫌犯阻截,守好点位,这些都在表明安保队的专业性。反派几乎无懈可击,那安多该怎么办?——这就要斗智斗勇,卢森在仓库门口按炸弹,这即有益于人物塑造,又为接下来如何突破包围提供铺垫,在仓库的战斗没有单纯的互射,而是加入了变量铁锁链,锁链的断裂让所带的重物掉落,锁链自身也在断裂时的摇摆,抽动中极具攻击力,这样的变量让单纯的枪战有了极大的观赏性和与角色的共鸣感,落在仓库中的星路组更是为剧情添加了一抹未知色彩。而在逃跑时几乎是在绝对劣势下,安多利用对当地的熟悉,选择城里的快艇用作交通工具,又在路程中发现店铺的工作人员逃离而推断出敌人具体埋伏在哪儿,从而得知埋伏的具体信息,靠着诱饵快艇吸引火力,最后才逃出。这就体现出什么叫作智斗,看到对方是如何集火快艇的吗,正是安多他们的计谋和所了解到的信息救了他们。
再看看《欧比旺》第五集帝国进攻藏身处那段,我就觉得冲锋队盔甲下是不是都是b1机器人,双方都是站撸,一点掩体都不找,敌人是只走自己的路,旁边有人都不先击杀掉,都是一个劲的往前冲,我想义军要是都呆呆站原地,冲锋队往基地逛一圈都找不到他们;义军是随便一伸手就搂住个冲锋队员,可爱的冲锋队还把侧身朝向她,倾向她,等她把自己干翻在地,我寻思这么近我要是冲锋队我一枪托就能反杀她;冲锋队就是想躺平是吧,裁判所刚被袭击,人飞船肉眼还都看得见,冲锋队就慢悠悠背靠着进门。这样拉的冲锋队怎么能有战斗力?你这样让那些从帝国叛变的那些冲锋队怎么看,义军把他们接纳入伍就是直接拉低战斗力啊。后面塔拉和她的机械男友牺牲时,我就觉得不值得,一种硬渲染出的廉价壮烈感,但是毕竟是专业团队,渲染出的壮烈味还是很冲的,可是越回味越觉得不对劲,当然也有人看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
还有就是潜行,《欧比旺》因为篇幅,节奏,风格的原因对潜入裁判所的过程进行了极简化处理,老王不愧是绝地大师,轻松潜入裁判所,但是是不是太简单了??塔拉在通话时,旁边也有个帝国军官,她不怕别人听到吗,她身后可没有那种能让观众和周围军官都能听见的bgm来压下去她的谈话声,她哪儿来的勇气在这么多同事面前大声密谋?在逃跑时,老王裹了个军官大衣,里面藏了莱雅,整个停机坪的大家都看不见穿着不整的“王军官”多长了2只小脚,整个过程为什么这么简单,可以有三姐下令的解释,这一圈裁判所踏青记就展现了弟国的大家是如何用无所作为来曲线抗帝的。
《安多》中在阿尔达尼的潜行和冲突,从刚开始的准备,熟悉基地内部结构,学习军队的口令和齐步走,这些准备才是一伙普通人潜入一个危险基地该做的基本准备,同样是敌军内部的间谍同伙,同伙完全按计划行事,在行动中不多和队友说一句话,甚至也不多看几眼,潜行的严谨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步步按计划行事的机密感反而让观众更加在意接下来在基地的不定因素是否会让整个小队暴露,这种描绘是硬汉式潜入无法比拟的。剧组还拍摄了帝国军官的私人生活的镜头,人家的家庭,这样不就是让情节丰富和刻画人物的最简单方式之一——多给镜头吗,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为了各自的理想,目标,利益,职责去做出最基本最努力的付出,我们可以看到想去看奇观兴致勃勃的一伙陆军,可以看到因为站岗迟到而互相打趣的士兵,可以看到一群受专业训练前一秒还在说笑下一秒在接到命令后立马整装待发的人,也可以看到为拯救下级军官的孩子而勇敢站出的高级军官,也许他是为了拖延时间,不管怎样,一个活人的最基本的动作就是思考,军官的行为是思考后的结果,所有士兵的行为都是有脑子思考过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伙真的活着的敌人。
星战一直不缺少战斗场面,也有很多优秀的战斗,而他们都有的优秀共同点就是——展现博弈,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肢体上的,正是这些精彩的博弈对抗才让作品有了活力和亮点。
以上所说的战斗什么的是这部作品最浅层的看点,关于人物的塑造,成熟的情节才是它最最珍贵的宝藏。我们自从迪士尼接管星战后就几乎不曾见过黑暗的成年人星战了:什么叫成熟?没有人能够在被光剑捅了后还生龙活虎,被重物一撞你的脊椎就断了;没有人在乎你的一切,在监狱门外安排傻乎乎的警卫提醒你别乱动,你违规了就直接电死拉走;没有人开无限金币,当帐补不回来时,你只能用宝贵的代价去求别人;其实很多老粉就是喜欢这样的,就是喜欢如此真实的星战。我们几乎从未有过民众视角来看星战,大家经常能看到关于整个世界的故事,但真的很少关注到世界里发生的事。
《安多》的人物塑造首先就是立的快,让人一眼可以看出人物的主旋律,而在后期是对主旋律进行润色,且出场的人物都是有用的,在后期都能与剧情产生回环。在前三集人物的立体感就已经爆棚,《安多》首先用各种谎言来穿插起各种人物:深巷里安保向安多建议的谎言,展示出安多的狠人话不多;安保局里总督察和副督察卡恩的对话,完全立的住卡恩一腔热血愣头青的秩序维护者形象;安多向bee和布拉索撒的谎,玛尔瓦向外界告诉安多出生地的谎言,还有其他人为安多撒的谎让每个人物都穿插在一起,完美展现出间谍片的特色——谎言与识破谎言。包括在监狱里,帝国向囚犯撒谎,安多在先前那些谎言被戳穿后,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而囚犯们在识破帝国的谎言后才真正有了必须逃出去的觉悟,谎言是维持现状的,而识破谎言是诞生新东西的。
而且《安多》的前前后后人物的基本属性是维持的很好的,到后期大家的变化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如约而至的成长。《波巴费特之书》里波巴的形象在处理就是不恰当的,如今波巴和先前在《曼达洛人》甚至《星战》里的形象是有很大出入的,从原先一个棒槌干翻多少人,在匪帮传奇里就被打得非常被动,我从小学刚接触星战到现在最喜欢的人物是波巴费特,小学时我就在想,当时怎么都没拍波巴的单人剧,也许我觉得波巴出场的次数还不够,我长大就要拍关于波巴费特的故事和格里弗斯将军的故事。谢谢你们,我害没长大,梦想就被撅掉了(极悲),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波巴,是因为在这个复古的星战世界里有了这样的西部赏金猎人,他具备了一切西部赏金猎人该有的特质,甚至是单肩披风,全身上下的武器库,一个沉默但绝对致命的男人。但不是绝对的冷血残暴,他和父亲的温情,在面对父子猎物时的犹豫和思考,再强大的人也是有柔情一面的。他是赏金猎人,但不只看重赏金的多少,他自由意志的选择才是他真正选择猎物的标准。这样一个帅炸天的男人怎么可能拍不好?谢谢你吗,让我这么早知道社会的险恶,我知道导演想让波巴转型,但怎么转导演他不知道,波巴的思想转变当然可以有,但如何表现出来是需要能力的。同样是我非常喜欢的游戏《耻辱》里的反派达乌德(道德),他也完成了思想的斗争,选择弥补他刺杀女皇的弥天大恶,而他选择干什么呢,是在背后通过封印二代boss黛莱拉来拯救小公主艾米莉(主角科沃的女儿)。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转型的简单方法之一就是将一个坏人放在复杂的选择题里让他自己选择,他不需要做到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参与到正义事业中的一环就够了,达乌德在背后阻止的黛莱拉的阴谋,波巴也可以。别的我在这里不说出来,毕竟今天的主角是《安多》,还有波巴里的塔斯肯人在就直接全灭了,好不容易慢慢垒起来的塔斯肯人物形象就死了,其实在后期把塔斯肯人加进去都会让剧有极大飞跃,人物回环力度缺乏让本就被曼佬切割的剧情更加割裂,精神小伙我都说不动了。
正如我说的,《安多》的人物塑造是稳定的,变化是合理的。
其中希里尔 -卡恩副督察的形象真的很奇妙,改过的制服展示年轻人的一种叛逆,对上级的违抗也是对一种对建设好帝国的野心和对自己能力的过分相信,渴望通过成绩来实现目标,迫不及待地想大展身手,但在实践中还是个新手,在后期卡恩和妈妈的相处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和自己很像,但说不全是什么的微妙关系。其实看看整个剧里,卡恩好像真的就是“年龄”最小的人,他有着像青少年一样的执念,任性,做什么事都干到底的倔强,但在家和在工作岗位上好像也是不同的人一样,我觉得这也是极其写实的一点,因为在现实生活里也有很多像卡恩这样极其想要成功或是已经成功的人,他们在家和在单位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在单位里可能叱诧风云,充满激情,但在家里却会变得无礼,沉默,目中无人,这种反差感是因为小小的家包不住他们的欲望,还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性格就如此大起大浮,又或只是因为他们讨厌某个家庭成员?或许都有,或许是这之外的更复杂的原因,这也让卡恩的角色有了不同的塑造角度和解析角度。
关于蒙-莫斯玛,我想大家对她的期待其实是更想看到蒙在议会里舌战群儒,但是《安多》里一直没着重描绘,卢森也吐槽过:你的”全力“似乎只是找一个救星来填补你的家庭基金。” 在描写蒙的时候确实是有小遗憾的,但这种遗憾是否是能直接上升到败笔?我认为,这种上升是偏激了。蒙的演员金妮韦芙·奥蕾利在人物采访中说道:“蒙被困在了她所构造的牢笼里,蒙在用她所有的方式去资助义军,她和薇尔有着共同对抗黑暗的意志,薇尔是身先士卒投入前线,其实对于蒙她也渴望这么做,她必须与黑暗交涉,来对抗黑暗,她在镀金牢笼里的生活即将分崩离析。”我们可以看到剧中的蒙其实一直都是被关起来的,一切对她都是一股束缚,她不曾去过旷野,乡村,一直是呆在奢靡的首都科洛桑,在车上她是被严密监视的议员,在议会上也是处处收到反对派的无视和打压,在家里也无法得到亲人的理解,蒙确确实实是被困在了黑暗中,但必须要与它交涉。要分析好蒙当然是少不了表妹薇尔,她们都是来自钱德里拉的贵族,都是渴望爱的人,蒙爱她的女儿,薇尔爱着辛塔,又同为斗士,但蒙的家庭让她不能像薇儿一样可以投入前线,蒙没有在议会上大杀特杀,这也能展现出帝国议会在皇帝的独裁下已经不能发挥真正用途了,因此在我们的视角里蒙的剧情略显无聊,缺少更多激情与激烈的冲突,而这其实恰好是蒙真实的生活写照,作为有良心的议员在皇帝的独裁下可以做的事情在一点点被削减,真正属于人民的声音在一点点从权力的中心剔除,甚至她的发声者自己都难以保全,在这种让人窒息的情况下,蒙的焦虑和压抑找不到出路,家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又让自己压力倍增,受到包办婚姻的她深知其中的痛苦,她越知道其中的痛苦就越要极力避免它发生在女儿身上,在绝境下她只能把女儿嫁给恶霸,我想,蒙绝对会把这笔帐狠狠记在帝国身上!
蒙的剧情与其说是原地踏步,不如说是原地挣扎。
其他的人物分析我在这里不全部展现出来了,以后大概会做视频来一一分析。那我们再来谈谈本剧的极佳情节——反抗。《安多》我想是星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深刻活到反抗中的剧。其中最最扣人心弦的反抗就是监狱暴动,在基诺振聋发聩的演讲下,囚犯们撕去帝国谎言的外壳,人们走出白色的牢笼,认识的,不认识的一帮人组成最团结的一伙人,一个人的背后是无数人,一伙人的背后就是所有人!对自由的向往在这一刻直至巅峰,所有人意识到狱卒那尖酸刻薄的表象下是多么软弱,那一声声“ONE WAY OUT!"是多少人的心声!是最响亮,最纯粹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说辞,蹩脚的发音,没有那些精心雕琢的价值观约束,没有那些根本不属于人民的人去设计,却是最无价的怒吼,最值得人去口口相传,去记在小本上,记忆中,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喊出来的声音!!!我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哭了,当看到囚犯们像一头头海豚从铜墙铁壁里跃入海洋,白色的囚服和白色的水花,墙的一边是望不见底的监狱,另一边是湛蓝如天的海水,甚至连天空都没有海水蓝,我的心真的受到极大的触动,以及后面基诺那句" I can‘t swim"又让人看到现实的残酷,无奈,这种奇妙的落差感正是对现实的诠释,星战在这里再一次深深吸引了我。
如果说在监狱的反抗是最振奋人心的,那么在费利克斯的起义就是最具有落叶归根感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远超了限制人数,悠扬的乐曲哀而不伤,响彻在费利克斯的大街小巷,其中夹杂着慢慢迸发出的力量,我们在送死去的英雄走完她最后的路程,交响乐团的每一步都在用他们的终曲来给予人们信心和勇气,叫醒沉睡的费利克斯人民,此刻,是属于悲愤的。当拍到安多躲在阁楼上时的转调时,一切过往在我们眼前闪过,那是安多眼里闪烁的光,当着乐队的变调为了急促的前进令时,我们看到了背后数不尽的人......玛尔瓦的演讲同样富有深度,“死人让活人去反抗,说起来容易,也许这是真的,也许反抗是徒劳的,也许为时已晚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一切能重来,我会早点醒来和这帮混蛋拼了!”这句话就是对受压抑者最棒的鼓舞,md,搞得我也想钻到屏幕里开干了。
纵观整个星战,很少提到革命的冲击力和破釜沉舟,这么强大的银河帝国是如何被星星之火烧没的,革命也好像我想加入就加入,打累了找个外环歇歇。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每一个行星上有多少人他们没有组成有效的义军组织,内部的矛盾和能力的不足让他们为着明天根本看不到的太阳而奋斗,帝国内部的间谍更是顶着天大的压力,《安多》中卢森在得知阿尔达尼行动成功时的大笑和最后松的那口气,再结合科洛桑天桥那儿的自白,一个激进的策划者形象就这样诞生了。这些英雄的未来,我想也许会和《侠盗一号》一样,色彩这么丰富的那么些人物转眼间就在地平线上消失了,没有临终遗言,也没有英雄面向镜头的最后的微笑和自白,这些鲜明的人物就此消失在几个镜头里头。这就是托尼-吉尔罗伊杀死角色的方法,说走就走。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那可全是行进中的漂亮生命啊?引一次琳达-格兰特的评语:“那是因为生命本来如此。”又或者木心先生更漂亮的一句名言:“我所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安多在同类型中的片子里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当这种和原来星战不同的风味来到这个奇妙世界时,尤其是用在了正确的地方,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成功,有效的创新,使它成为最优秀的星战作品之一。星战味浓不浓,我想最核心的是要看他是否描绘好了这个星战世界,这个世界的颜色有没有被填充好,轮廓有没有勾勒好,即使他是灰色,黑色,以前从未见过的颜色,只要他用心讲好属于自己星战的故事,就具有了优秀星战作品的条件。从七十年代到现在,星战发展了这么多年,也有了如此广阔的太空世界,应当有不同风味的出现在更多的人面前,不该搞流水线工程,要的就是各美其美。
以上所说到的是基于真人影视剧方向上的评论,星战有很多漫画,小说,游戏内容都十分丰富,你想要的故事类型几乎都能找到,但星战的核心还是影视剧,作为如此重要的影视剧因为成本,市场,高层,政治因素不能像漫画小说那样更自由,所以作品更加保守,而我所评价《安多》是有从未见过的颜色,也是指影视剧上的,漫画和小说里是有过这些色彩的。我所吐槽的那些地方是我认为可以优化的不合理情节,不是我对整个作品的贬低,更不是对演员的攻击(对演员的人身攻击是一种最™低级的做法,讨厌角色更多是因为人物的塑造,而不是肤色和外表),因为《安多》的题材和方向不同,把他和老王和费特相比是稍有不公的,可比性略有下降,所以挑了些以上两剧的不合理处聊聊,至于他和《曼达洛人》相比,两者都是优秀的星战剧,也是因为题材方向不同,可比性是有折扣的;《安多》也是有缺点的,和所有人和剧一样,比如节奏有些慢等问题,有人认为这个剧就很无聊,不喜欢,这是完全ok的,我们也没必要骂起来,因为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意义的事,但我还是希望没有看过的同学去康康,说不定很和你的胃口呢!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97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