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位置:首页  »  历史讲堂  »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日期:2023-04-03 23:43热度:加载中...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宰相制度被废止,皇帝拥有了独断权利,中央集权达到了空前高峰期。不过皇帝虽说号称天子,但实际上也还是凡人,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政务,即便是贤君圣主,也往往是力不从心的,更不用提那些在明朝中后期时期有个各种奇怪爱好的皇帝了。但是谁又来帮着皇帝处理政事呢?

明朝宦官地位比前朝历代都要高,尤其是自王振开始,冯保、刘瑾、魏忠贤等等大太监甚至可以把柄朝政。后世有人认为,明朝灭亡的一大因素就是宦官主政。可是,还有人提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杀太监。

而且这个太监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宦官——魏忠贤。这背后的逻辑到底如何呢?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1、论魏忠贤其人

提起一个朝代,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那么提起明朝的亡国之君,自然就是明末皇帝中的清流,崇祯皇帝。而说起崇祯,又一定绕不开另一个人,就是魏忠贤。

作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大宦官,魏忠贤在各路正史野史,乃至影视、文学作品当中屡屡被人提及。但是这些作品毕竟带有艺术加工的痕迹。那么,魏忠贤其人究竟是怎么样的?还是要看正史的记录。

根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记载,魏忠贤年少时就习性顽劣,史书记载他常常和一些流氓地痞聚众赌博,“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但是很少赢。最后实在还不起赌债,只得引刀自宫,进宫去当了太监。

此时是光宗朝。没过多久,光宗驾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即位后不到一个月,就封魏忠贤做了秉笔太监。在明中后期,秉笔太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由于朱由校志向不在朝政,一心想做个木匠,而魏忠贤又总是在皇帝弹墨线拉大锯的时候去向他问政。于是朱由校不胜其烦,随口说让魏忠贤“好自为之”,魏忠贤就以此为据,开始把持朝政。

从此以后,魏忠贤更是无恶不作,抢夺功劳,私吞钱粮,又率领东西二厂残害忠良,使得当时人们白天也不敢高声言语,到了晚上更是道路以目。不仅如此,他还自称“九千九百岁”,出行仪仗竟与皇帝相当,还要百官在路旁跪拜迎送。

魏忠贤权势最盛之时,甚至可以将自家襁褓中的婴儿都封了侯,还让自己的侄子代替皇帝祭祀太庙。当时就连皇帝的族亲也要对他极尽阿谀之事,更不用说文武百官,更是无人敢直呼其名。

直到崇祯朝,朱由检素来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于是下令惩治阉党。最后,魏忠贤在流亡途中自杀,尸首被处车裂。其余党羽也依律处置,贬地贬,杀的杀。自此,一代大宦官落幕,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2、唯物史观下魏忠贤的积极作用

自从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耻后,明朝兵力几乎损失殆尽。从成祖以来,历经仁宗、宣宗三朝的基业被消耗殆尽。盛极一时的三千营、神机营、五军营以及关宁各部,精壮士兵所剩无几。到了明后期,除了边关以外,京师大营几乎全是老弱兵卒。

可是,自宣宗朝也先败逃,到崇祯朝,鞑靼、蒙古各部已经称霸北方草原。这时的大明已经是外强中干了,对于来自北方的强敌已经无力再抵抗。

天启年间,后金军牵制关宁军主力,又在后方合围,形成两面包夹之势。朝中大臣束手无策,京师各部拱卫京城尚且吃力,其他地方又无兵可调,这可怎么办?

这时有人提议,不如向外国求援,西洋诸国本就是大明藩属,此时理应救助宗主国。这方法在现在看并无不妥,可那时中国尚是天朝上国,怎能降尊纡贵向蛮夷诸国求助,岂不是有失天朝颜面?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最后,魏忠贤向天启皇帝进言,不必理会守旧派的迂腐之言,西域诸国虽是蛮夷,起兵救援也是他们的应尽之责。天启皇帝听取了魏忠贤的进言,立刻修书发往葡萄牙,要求葡萄牙进行援助。这一举,引进了不少来自西方的机械装备以及知识。

除此之外,魏忠贤对待将士不可不谓体恤。他时常奖赏有功将士,且不论他这些举动是否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客观来讲,是大大激发了军队的士气。也笼络了军心,使得军队能够形成比较统一的纪律。

也正是因为如此,北方边关关宁各部比起前朝作战能力有所加强。形成了“关宁锦防线”,在关宁、锦州等地构筑起了足够坚实的防御。比较有效地抵御或牵制了后金的侵袭。

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宦官王承恩曾经说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意思就是说,如果魏忠贤不死,以他的手段和权谋,面对如此朝局,一定会有办法力挽狂澜。虽然这话有些主观意味,但现在看来,确实是一句中肯之至的评价。

有些事,的确是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办到,换了别人就可能无能为力。魏忠贤显然就属于这种人,而且以他生前的显赫,他确实有这样的能量。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3、大宦官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魏忠贤客观上对明朝延续有些贡献,但他还是罪恶滔天,这一点历史已有定论,不容辩驳。

天启七年,也就是公元1627年,熹宗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崇祯尚在潜邸之时,没少受魏忠贤的气。也收集了不少魏忠贤行为不轨的罪证。登基之初便下令大力惩治阉党党人。魏忠贤曾经盛极一时,但是也止于此了。

1627年,崇祯列出魏忠贤十大罪状,昭告天下。并开始追捕魏忠贤及其党人。魏忠贤被迫自尽,其党羽也被尽数剪除。一时间血染朝堂,天翻地覆。崇祯将前朝规矩一一废除,无论有益与否,又以雷霆手段整顿吏治,顿时满朝文武人人自危。

与老奸巨猾的魏忠贤不一样,即位之初的崇祯果决有余而权谋不足,太过理想主义。他以为整顿吏治就能挽救危亡,可是,朝臣不免心生抵触,竟敢与皇帝对抗。崇祯不明白,若是毫无利益可取,这些大臣必然不会尽忠办事,反而于国无益。

不仅如此,崇祯自己就是典型的守旧派,对于魏忠贤在时对于朝政和军事的种种改革统统革除不行。其中也包括上文提到的来自外国援助的器械装备。同时,崇祯对于关宁各部只知道鞭策,不知道笼络安抚。于是关宁军战力大不如前,这也是金军入关的间接原因。

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就垮了

4、小结

魏忠贤虽然恶贯满盈,权倾朝野,但他的手段客观上延缓了明朝后期没落的步伐。甚至还隐隐有中兴之势。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来自欧洲的先进科技流入我国,只不过这一举动的成果被崇祯毁掉了。

而崇祯杀了魏忠贤,又不肯效仿魏忠贤的权谋手段,使得君臣离心离德,上下不一体;手段过于凌厉又使得大臣产生抵触情绪,对于上谕阳奉阴违。不仅没能整顿吏治,反而使得官僚体系的效率大大降低,可以说是事与愿违。

因此,从客观上看来,崇祯杀了魏忠贤,实际上失去了朝堂的支柱,自己又不懂得如何治理,这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所以,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从唯物史观的逻辑来看确实如此。

【相关文章】

福建晋江,为什么盛产中国老板!| 地球知识局

清廷曾计划每年向巴西移民数万名中国人,为什么没能成功?

明代宫廷里,为什么这么多朝鲜人和越南人?

为什么是唐人街不是汉人街?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为什么有好多种?

宋代以后,“富过三代”为什么这么难?

标签:魏忠贤  崇祯帝  明朝  历史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803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