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朝,这是我国封建王朝期间自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若是算上东西两汉的话,前前后后延续了有400多年的时间,而它的开朝者就是汉高祖刘邦。在刘邦的身上拥有着数不清的传奇故事,并始终为史学家所津津乐道,也是拍摄各种影视剧作的热门题材。
吊丝的逆袭
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混混,平日里喜欢浪迹街头、喝酒吹牛、拈花惹草,被他的爸爸训斥为“无赖”,还怪他还不如他哥哥能挣钱,却不知道哪天突然开了窍,从此开启了打拼之路。他从江苏起家,后又到陕西发展,靠着各种手腕,纵横捭阖,先后打败各路竞争对手,最终把业务拓展到全国,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这怎么看都像是逆袭小说里的情节,然而这样离奇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据说刘邦还是混混的时候,很喜欢在饭馆里喝酒,但是他没钱啊,只好厚着脸皮跟店家赊账。可神奇的是,饭馆女老板不但不要他还钱,还主动把欠条给撕了,为啥呢?
诸位可千万别想歪了,原来酒店老板发现,刘邦这个人人缘特别好,只要刘邦一来喝酒,当天酒店的生意就格外的好,一年算下来,居然还多赚了不少钱,有这样好的带货大V,老板欢迎还来不及呢,怎舍得要他钱?(《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有一次,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的门阀吕公因为躲避仇家而移居沛县。初来乍到,当然要先打打招呼,拉拢拉拢关系,于是他便请了沛县上层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他家吃饭。当时由主吏萧何(没错,就是后来的大汉宰相萧何)负责排定宾客的座次,他规定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客人都坐在堂下。
刘邦作为亭长也来了,他一听这个就不乐意了,虽然咱没钱,但是咱不能受这个窝囊气啊,咋办?要是搁一般人也就忍了,可是刘邦毕竟是刘邦,只见他站在门口大吼一声 “献贺钱一万”,其实自己身无分文。吕公一听外面有人送钱一万,以为是来了个土豪,立马屁颠屁颠地跑出来将刘邦引入堂内。
吕公这个人善于识人,当他一看这刘邦的面相,不由得大吃一惊,以至于,当他知道刘邦根本就没钱时,他丝毫不动怒,以至于,当萧何跟他说刘邦这个人只会夸夸其谈,很少成事时,他也不以为然,因为他早已打定主意了。吃饭时,他多次暗示刘邦散席后留下,散席后他对刘邦说,我要把我女儿嫁给你。(《史记·高祖本纪》,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史书并没有记载刘邦当时的反应,不过我认为他当时整个人肯定是懵逼的——老子本来就是为了蹭顿饭,还诈捐一万,你不但不动怒,还要把闺女嫁给我?你脑子是不是……吕公的女儿就是吕雉,也是历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狠角色。
这段确实也忒神了点,试想一下,如果大街上有个人突然拉着你的手说:“少侠,俺看你骨骼惊奇,将来必成大事,俺这有个闺女你娶吗?”你一定觉得这个人是神经病。
然而,事实证明,吕公看人实在是太准了,对于刘邦这个人,甚至连“月下追韩信”的萧何都看走了眼,比起萧何,吕公岂止强了一星半点。不过,吕公到底不是神仙,如果他知道多年以后,他的吕氏一族在皇权斗争中竟惨遭灭门之祸,他还会选择这个乘龙快婿吗?历史就是这样的魔幻,令人不胜唏嘘。
中国好父亲
刘邦在得了天下后,就把他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好好供了起来,虽然当年被他爹百般瞧不起,但怎么说也是自个儿亲爹啊。不过儿时的记忆犹在,心里多少有点膈应,也时不时的拿他老父亲来开涮。
有一次,刘邦带领群臣给他老爸祝寿,在说祝寿词时故意挤兑他爸,“父亲当年不是总说我是无赖嘛,不如哥哥能置办家业,如今儿子得的这片家业跟我哥比起来,谁的多?”群臣听后哈哈大笑,然后山呼万岁。
是啊,他哥哥哪怕挣的家业再大,有他刘邦挣的天下大么?我想这是他父亲这一辈子被怼的最开心的一回了吧。(《史记·高祖本纪》,“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不过现在看来,一位父亲训训自己的儿子也算正常,更何况,儿子打天下时,他也同样跟着出生入死过。前205年,刘邦攻楚,一度攻陷西楚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后项羽反攻,汉军大败,刘邦父亲和妻子吕雉都做了项羽的俘虏。
这俘虏一做就是好几年。试想一下,自己的儿子在跟项羽打仗,而自己却在项羽手里,只要项羽哪天脾气上来了,随时就被砍了,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而且项羽的脾气确实不好。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对峙于广武,此时的项羽后方不稳,急于求战,而刘邦拒不出战,于是就把他的老父亲拉到城下,对着城里的刘邦高喊,刘邦你个怂货,再不出来投降,老子就把你爹给煮了。
刘邦到底是在道上混过的,一看这场面,不仅不犯怵,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跟你当年也是在楚怀王面前拜过把子的,我爹就是你爹,你既然非要把你爹给煮了,那到时候就分我一杯羹吧。(《史记 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此时,城下的刘太公本来就瑟瑟发抖,一听儿子说这话,差点没气昏过去,心想这不孝儿子不但不想救我,居然还要喝我的汤,老项这人脾气本来就不好,你这么激怒他,这不是要我老命嘛。不过,奇怪的是,项羽被刘邦好一顿气后居然没有杀他。
其实刘邦是高明的,此时他若贸然出战,不但救不了他父亲,恐怕自身也难保,但他吃准了项羽这个人,因为他是贵族出生,还是要点脸面的,项羽若真杀了他父亲,不但失掉了一个重要筹码,还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得不偿失,所以他才敢那么说狠话。
尴尬的地位
说了这么多,终于来到正题,刘邦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来防止他爹下跪的?
在中国古代,做为皇帝的父亲,有时候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尤其是当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按照封建礼制,儿子拜老子那是天经地义,但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所以,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当自己儿子是现任皇帝时,那就比较尴尬了。
一方面,我是你臣子,我得向你磕头,另一方面,你是我儿子,你得跟我磕头。要你向我磕头,你是皇帝使不得,要我向你磕头,我是你老子,我也拉不下来这个脸,怎么办呢?于是他父亲就想了个办法。
有一天,刘邦照例来拜见他父亲,他一看见刘邦进门,就立马抱着个扫把,面对着门口倒退着走,刘邦一看吓了一跳,心想这老头子今儿是唱的哪一出啊,连忙过来搀他。于是他父亲就顺势把自己的尴尬说了出来,刘邦一听,大为感动,得,那我就封你为太上皇吧,这样你不就不用跪我,我也不用跪你了吗?省的咱俩都别扭。
于是,刘太公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史记 高祖本纪》,太公拥篲,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这个太上皇的称号虽不是中国封建传统政治中所固有的,但却一直沿用到了清代。乾隆是中国最后一位太上皇,乾隆六十年,他表示自己绝不敢超越自己的爷爷康熙,下诏传位皇十五子永琰,自己则为太上皇。(《清高宗实录》,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我皇祖在位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
往事如过眼云烟,如今的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的教育,早已没有了那些封建礼制的束缚,也就根本不存在那些到底谁跪谁的烦恼,这些故事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当然国外那些有封建遗留的国家还是有太上皇的,比如日本的明仁天皇,他于2019年4月30日退位,退位后被称为“上皇”。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468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