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为官以不畏权贵著称,他一生也担任过许多官职,例如判佐、法曹、大理寺丞、郎中、刺史、宰相等。其中黜陟使和行军大总管这两个官职算是比较少见,属于唐朝时期的专属官职,那这两个职位究竟有多大权利呢?实际上黜陟使算是由皇帝钦点的出巡大使,他们的任务是到全国各地考察官吏,然后进行奖惩。所以这个位置必须要找正直、清廉的官员担任,而狄仁杰就符合这样的要求。
一、大唐十道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情节。在《使团惊魂》案中,狄仁杰被加封黜置使,在《漕渠魅影》案中,狄仁杰也被加封为黜置使。这两个案件中,武则天给狄仁杰的圣旨中都要求狄仁杰“查察吏治”并赋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利。因此,我们可以先得出一个结论:黜置使是检查官吏作为的一个职务。
汉代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个州设置刺史。原本刺史只是监察官吏的职务,随着汉代中央政权的腐朽,刺史逐渐成为州的军政首脑。《三国演义》中荆州刺史刘表、益州刺史刘璋无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在元代以前中国是没有省级行政单位的。唐太宗时期,中央政府将全国划分为10道,史称“大唐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相当于汉代的十三州。这个时候的道并不是省级行政单位,它没有行政和军事自主权,它只是一个监察区域,和汉代设置州是一样的。
二、黜陟(zhi)使非黜置使
其实唐朝和武周的历史上并没有黜置使这么一个职位,这个职位真正的名称是黜陟(zhi)使。黜是降级、陟是升官的意思。可能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编剧将官职名称搞错了才出现了这么一个瑕疵。隋唐时期,州取代了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为了考核地方官吏的作为、官声,中央政府派出钦差到各州县查访,这就是黜陟使。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李靖等13人为“黜陟大使”,二十年(646年)又派大臣到全国各地巡查,考察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因此黜陟使是权力很大的钦差,狄仁杰以黜陟使的名义去地方查访民生、惩罚贪官、奖掖良善就名正言顺了。
同时也要注意,黜陟使并非常设的官职,都是中央临时委派的。因为黜陟使负责管理监察区域全部官员的变动和升迁,权力非常大,为了避免这些人尾大不掉,唐代早期所有的黜陟使都是临时从中央派遣的,而且工作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同时,黜陟使只有监察权利,没有军权,不能调动军队。所以狄仁杰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先后任职多地的黜陟使,但都不能长期担任。
三、行军大总管
在《神探狄仁杰2》中王孝杰兵败东硖石谷,武则天大怒,起用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征。那么这个行军大总管又是个什么职务?它能统辖多少兵马?
河北道监察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面积挺大的。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和黜陟使一样都是临时委派的职位,主要责任就是管理调动河北道全部的兵马。河北道主要防备契丹,历史上河北道驻扎的兵力高峰时期大约有10万左右。
如果把黜陟使理解为中央监察委派出的巡查小组,那行军大总管相当于临时战区司令员。黜陟使负责管理全道的官员监察和任免,而行军大总管负责全道的军队。两个官职文武有别,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黜陟使兼任行军大总管的情况,因为这容易出现专权的情况。
不过,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古代通信手段匮乏,通信效率低下,边关战事一起,等朝廷反应过来再临时委派一个行军大总管走马上任这得耽误多少事。同时临时委派的行军大总管不一定了解当地的情况,一旦战局崩坏,朝廷就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前去弥补。因此,玄宗后期开始设置节度使,最开始节度使类似于行军大总管,不过是长期负责边境防御,不再是临时性的。为了方便节度使管理,朝廷先后把人事任免权、财政度支权和赋税征收权都下放给了节度使。这样一来,节度使逐渐成为了汉代的州刺史,割据地方。安史之乱就是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打烂了整个盛唐。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184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