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儒家思想其实说来说去的争议很大,到今天来了依旧有争议,那么有的人却说了,其实儒家思想早就没有了,就在那个董仲舒之后就没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的呢?这样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
董仲舒之后再无儒家思想,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到汉代被改造,而失去本来面貌,不复存在了。
此言对否?也对也不对。为什么呢?
以孔孟之儒家为儒家,则此言正确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披着儒家外衣,为帝王霸道做修饰。外儒内法而已。
孔孟之道,从来不提倡专制,他们的理想就是恢复周礼,君是君,臣是臣,大家各守本分。诸侯王老老实实做诸侯王,周天子则应有天子该有的地位。
秦皇汉武这种专制集权的出现,恰恰是法家想要看到的,而正是儒家所厌恶的。
但秦因为法家而亡,汉人有前车之鉴,必然要寻求改变。
最初的改变是,以黄老之学为治国之道,无为而治,不搞花里胡哨的,让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休养生息。
汉初无为而治,颇有成效。但不过是权宜之计。专制的本质是要集权,是要控制,因此,有皇帝,必然需要法家,法家是封建社会的内核。
皇帝需要法家?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用,怎么办呢?董仲舒便采用折中的办法,吸收儒家仁政那一套,把法家的严苛改得温和一些。而儒家强调的尊卑礼法,又是法家缺少的,正好拿过来用,并且发扬光大地用。
至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一套来源于阴阳家,跟孔孟儒学没有半点关系。
综合来看,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学,跟孔孟儒学大不相同,它杂糅了儒家,法家和阴阳家,是一个混合体。
因此,董仲舒之后,孔孟儒学不存矣。
若以广义的儒家来说,则此言又不对
广义的儒家,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的儒家思想,包括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等等。
如果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儒家,则孔孟不过是创始人,后世所有的儒家,都是一脉相承,同气连枝的,只不过是儒家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如宋明理学,不但结合了儒法道,更融合了佛家思想,可谓集大成也。
从这个角度来看,则董仲舒之后,儒家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蓬勃发展。董仲舒更是为儒家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儒家
一种思想或学派,当然应该是不断变化的。
因为它的变化发展,变得与最初的时候不同了,我们就否定它,这是不合理,不可取的。
我们判断的标准是:它是否变得更好,更完善?是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以这个为判断标准,董仲舒的儒学,以至于宋明理学,都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是对儒家的完善和发展,它们当然算儒家的一部分。
而明清以后,儒家思想则不合时宜,不利于时代发展了。它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为专制集权服务,这种变化,我们应当批判,否定。这些,我们称之为儒家的糟粕,当摒弃之。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848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