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讲一个人位高权重,并且德高望重的时候,一般会用到这样一个词“三朝元老”,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前后辅佐过三位皇帝,在朝堂之上有很深厚的人脉,并且能力很强,属于老前辈。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比“三朝”更加长久的“七朝元老”,他前后历经七代皇帝,这一点已经是很多人比不上的,那么他在朝之时,又是怎样为官呢?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中国历史上唯一历经七朝的宰相。裴度的一生,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七朝,史称七朝元老。所以史书称他“威望德业”,为世所重;宰相之中,“推度为首”。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首。旋即代武元衡为相。后亲自出镇,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此后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数度出镇拜相。晚年随世俗沉浮,以求避祸,官终中书令。开成四年(839年)去世,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忠"。会昌元年(846年)加赠太师,后配享宪宗庙廷。
裴度坚持正道,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为将相二十余年,荐引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刘禹锡等人。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在文学上,裴度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在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颇受时人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裴度出身世宦名族"河东裴氏"中的东眷裴氏,祖父裴有邻,曾任濮州濮阳县令。父亲裴溆,曾任河南府渑池县丞。
贞元五年(789年),裴度中进士科,又于贞元八年(792年),登博学宏辞科,参与唐德宗李适在殿廷亲自诏试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因应对策问的成绩优等,被委任为河阴县尉。后晋升为监察御史,密章奏论德宗宠臣时措语直切,德宗不喜,裴度遂被调出朝廷任河南府功曹。后提升为起居舍人。
元和六年(811年),以司封员外郎职务掌管拟制诏令,不久转任本司郎中。
出使魏博
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年幼不能管理军政,府营军官拥立魏博军衙内兵马使田兴(后改名田弘正)担任留后。田兴安排心腹前往朝廷,奏请魏博遵守朝廷法令,由朝廷委任魏博的官吏,向朝廷缴纳法定赋税。唐宪宗派裴度出使魏州宣布解说朝廷旨意。田兴任留后时,拒绝享用逾越规制的车辆、服饰、住房,仍居住在原采访使的官厅。他请裴度在其居所的墙壁上写下题文,以记述自己的谦卑奉法,魏博人十分感激裴度。田兴又请裴度遍行魏博所属的各郡,传达宪宗的诏书旨意,魏博人到郊外迎接,倍感欣悦。裴度出使魏博回朝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裴度改任御史中丞。
平定淮西
裴度元和十年(815年)五月,因讨吴元济诸军久未有功,裴度又兼任刑部侍郎,受命赴蔡州行营宣慰,了解军情,向诸将传达朝廷旨意。回朝后,他向宪宗分析形势,并深为看好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不久后,李光颜大破淮西军于陈州溵水县西南的时曲。消息传来,宪宗叹服裴度的知人善用。同年六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都派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同时指使他们刺杀裴度。
六月三日,武元衡像往常一样骑马上朝,刚出所居的靖安坊东门,刺客从暗中射出了密集的箭,射得武元衡的随从纷纷逃散,然后牵了武元衡的马走了十几步,杀了武元衡,取首级而去;裴度从长安通化里宅所出门,刺客向裴度击刺三剑:头一剑砍断了裴度的靴带;第二剑刺中背部,刚刚划破内衣;末一剑微伤裴度的头部。
裴度跌下马来,幸好他头戴毡帽,因此伤得不深。刺客又挥剑追杀裴度,其随从王义以身掩护,被砍断了右手。裴度跌进路边的沟中,刺客以为他已死,这才罢手离去。此事震动朝野,事隔三日,宪宗下诏委任裴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度为人刚强正直,且能言善辩,能以情动人。自出使魏博返朝,颇受宪宗看重。再从蔡州劳军回京,宪宗更加听从他的意见。
因武元衡执政,委以重任却未见成效,自武元衡遇害后,宪宗便将朝廷的重大谋划决策之事托付给裴度。起初,武元衡遇害,某些献计者奏请罢免裴度的官职,以安抚王承宗、李师道之心,宪宗大怒说:"如果罢免裴度,这就是让奸计得逞,朝廷纲纪如何整顿?朕任用裴度一人,足以击败这两个乱臣贼子。"裴度也以平叛为己任。当他因所受刺伤向朝廷请求告假二十余日时,宪宗下诏派卫兵到裴度的私宅值夜守卫,内宫使臣前往他家问候探询络绎不绝。
在拜相前一日,宪宗又特许他入延英殿应答,安抚告慰备至。当时,京师内惊扰四起,朝野一片惊恐。待到委任裴度为相的制诰下达,人心方才安定。从此,朝廷不断收到有关讨贼的计策,调兵遣将愈益紧急。
裴度以文章书生入仕,数年之间,渐升至清要之职。适逢时局艰难,他奋发决策、亲讨叛军,成为人们崇仰的中兴名臣。他的样貌平常,但风神俊爽、文采出众,答对雄辩有力,使听者为之震动。当时凡有使臣出使他国,他国的君长必定询问裴度的年岁、形貌,以及是否被天子任用。裴度的威名远播四方,中原、异邦对他都颇为畏服。他的威信名望、德操功业,与郭子仪齐名。
裴度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以一身维系国家的安危,对时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选用重臣时,群臣不论"无贤不肖",无不首推裴度。《旧唐书》称:"当元和、长庆间,乱臣贼子,蓄锐丧气,惮度之威棱。……虽江左王导、谢安坐镇雅俗,而吁谟方略,度又过之。" 裴度也曾自赞道:"尔身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一片灵台,丹青莫状。"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0619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