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拍摄的《莫斯科保卫战》电影相信很多70,80后的朋友们都有看过,而且印象非常深刻。这部战争巨著充分反映了二战初期苏德战争中的交战过程。人数众多,成本巨大,从这部电影中流传出了很多经典台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一位苏联指挥官在与德国坦克决一死战前的豪迈遗言:“俄国虽大,却无处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这个电影片段有历史原型可循。它源于苏联时代家喻户晓的“潘菲洛夫28勇士”的英雄事迹。
1941年11月16日,在莫斯科西北郊的激战中,第316步兵师第1075步兵团的28名官兵面对优势敌军的进攻,坚守阵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全部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由于第316师后来以其师长潘菲洛夫将军的名字命名,这个英雄团体被称为“潘菲洛夫28勇士”。
潘菲洛夫于1893年1月13日出生在萨拉托夫的彼得罗夫斯克。他在俄国军队服役,并在革命期间加入了红军。内战时,他在著名的恰巴耶夫将军(即夏伯阳)指挥下的第25步兵师担任排长兼连长。1923年毕业于基辅联合军事学校,后历任营长、团长。1938年任吉尔吉斯共和国军人,1940年晋升少将。
第316步兵师于8月1日举行了宣誓仪式,经过短期训练后,于8月中旬出发前往前线。1941年11月16日,德军第46装甲军猛攻316师的防线,其中1075团的阵地是德军突击的重点,“潘菲洛夫28勇士”战役就发生在这一天。
根据苏联宣传组织的报告,第1075团第4连反坦克歼击组的28名官兵在见习政治指导员瓦西里克洛奇科夫的指挥下,坚守在杜博谢科沃村附近的阵地。当时他们只有一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却要面对德军坦克的集群冲锋。据悉,当时德军在连队阵地前集结了54辆坦克和大量步兵,轮番进攻克洛奇科夫领导防守的地区,而28名苏军士兵则带着少量反坦克武器与德军展开激烈战斗。
1941年11月27日,人民国防委员会机关报《红星报》刊登了战地记者科罗捷耶夫撰写的《莫斯科战役中的近卫军人》,其中首次提到潘菲洛夫师28名战士击毁18辆坦克最后全部牺牲的丰功伟绩。报道还称,这些士兵在阵地前开枪击毙了一名试图向德军投降的懦夫。
第二天,《红星报》发表了著名作家、编辑部主编亚历山大克里维奇撰写的社论《28位英雄的遗愿》,其中详细描述了这场战斗,并声称所有牺牲的指战员的尸体都埋在杜博谢克窝村的集体坟墓里。
1942年1月22日,《为了28位陨落的英雄》刊登了一篇克里维奇写的题为《红星报》的短文,其中提到了克洛奇科夫的遗言:“ 俄国虽大,却无处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 。”
据称,这一英雄团体的最后一名幸存者伊万·纳塔罗夫在受伤死于野战医院之前描述了他们的战斗情况。在这篇短文中,还首次公布了28位勇士的名单。
通过《红星报》的连续报道,“潘菲洛夫28勇士”的故事迅速传播开来。1942年7月21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追授克洛奇科夫以下28名官兵“苏联英雄”称号。从那时起,“潘菲洛夫28勇士”就被树立为一个英雄模范,受到所有苏联士兵和公民的崇敬。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028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